刘玉丹1 张海萍2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笔者选取自己所在医院2012 年8 月至2014年8 月在我院手术切除治疗的甲状腺腺瘤患者68 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5 例和对照组33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加用护理干预,比较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 R ) 及视觉模拟评分(VAS) 变化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SAS 评分、SDS 评分及者SBP、DBP、H R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手术当天早晨两组SAS 及SDS 评分较入院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P < 0.05); 手术中,研究组SBP、DBP 及H R与入院时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对照组SBP、DBP 及H R较入院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6h 疼痛VAS 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但术后12h、24h 及48h 研究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甲状腺腺瘤患者手术心理及生理应激反应,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消除负性情绪,提高了适应能力,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应激反应;术后疼痛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112-02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笔者选取自己所在医院2012 年8 月至2014 年8 月在我院手术切除治疗的甲状腺腺瘤患者68 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5 例和对照组33 例。研究组: 男15 例、女20 例,年龄20 ~ 62 岁,平均(41.86±8.03) 岁。病程0.6 ~ 5 年,平均(1.78±0.41) 年。受教育年限5 ~ 18 年,平均(11.24±4.72) 年。对照组: 男12 例、女21 例,年龄22 ~ 61 岁,平均(41.71±7.95) 岁。病程0.6 ~ 6年,平均(1.85±0.46) 年。受教育年限6 ~ 18 年,平均(11.28±4.70)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入组标准: ①术前病理证实为甲状腺腺瘤; ②意识清楚、智力正常,能进行有效沟通; ③无精神障碍性疾病; ④采用颈丛局部麻醉联合强化麻醉; ⑤同意进入本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合并慢性疼痛病史; ②有药物、酒精依赖史; ③甲状腺癌等恶性疾病; ④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1]。
2、护理方法
认知干预。介绍手术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教,使其树立手术治疗的信心。术前,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疼痛,使患者对疼痛具有初步认识,并评估患者对疼痛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补充相应的知识,纠正对疼痛的认识误区。
行为干预。让患者听喜欢的音乐、看喜欢的电影及书籍,转移其注意力,避免将注意力集中在疼痛上面。还可以教会患者放松训练方法,如腹式呼吸训练、肌肉放松训练,坚持每天1 次,每次15min。
体位干预。术前对患者进行头低肩高仰卧位的训练,增加手术时的舒适度。术后协助患者摆正体位,避免剧烈转动颈部,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避免剧烈咳嗽引起的疼痛; 教会患者术后下床起身动作,避免因为活动不当,加重切口不适感。合并颈椎病、年龄较高、耐受力较差的患者,可以垫高头部体位,有助于帮助患者缓解创口、腰部及头部疼痛感。
心理干预。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要加强与之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增强治疗信心,减轻或消除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围术期,随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的心理需求,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不适感,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如疼痛心理,从而减轻其心理压力[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效果评价
心理应激。负性情绪采用Zung 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 及焦虑自评量表(SAS) 进行评价,入院时和手术当天早晨各评价一次。生理应激。用术前及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 ) 变化情况评估患者生理应激反应。
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于术后6h、12h、24h 及48h各进行一次。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 软件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 检验,P <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比较入院时,两组患者SAS 及SDS 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手术当天早晨两组SAS 及SDS 评分较护理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P< 0.05)。
2、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SBP、DBP 及H R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中,研究组SBP、DBP 及H R与入院时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对照组SBP、DBP 及H R较入院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两组患者手术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6h 疼痛VAS 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但术后12h、24h 及48h 研究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三、讨论
甲状腺切除手术过程属于一种较强的刺激,能促进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从而机体出现一些生理和心理的应激性反应,比如: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呼吸加速、情绪紧张焦虑等,造成患者的心理障碍及生命体征的异常波动,从而干扰手术与麻醉的顺利进行,延长手术时间,并且增加手术的危险性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护理工作者开始关注如何让甲状腺手术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缓解生理和心理应激性反应和改善预后的相关研究。近年来研究发现,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促进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3]。
本研究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手术当天早晨SAS 及SDS 评分较入院时下降,并且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护理干预能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及抑郁心理,增强自身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减少手术带来的心理应激反应,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应对手术治疗。入院时,两组患者SBP、DBP 及H R相似,手术中研究组患者与入院时相似,而对照组患者较入院时升高。应激可造成患者内环境不稳定,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导致应激综合征的发生,增加手术并发症。护理干预能稳定大脑边缘和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起到镇静、镇痛、调整心率及血压、改善肌肉紧张程度等作用,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两组患者术后6h 疼痛VAS 评分相似,但术后12h、24h及48h 研究组患者疼痛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甲状腺腺瘤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实施护理干预,患者住院期间疾病相关知识及疼痛知识的认识得到加强,能避开可能引起术后疼痛的内外部因素,如体位护理,帮助患者背部、头部保持舒适,能够减轻术后由于体位原因带来的疼痛感,有效避免了因活动头部造成疼痛。
参考文献:
[1] 何雪英, 梁雪萍, 冯小玲. 心理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3(22):211-213
[2] 张会然. 综合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6):105-106
[3] 刘海燕, 饶爱琼. 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疼痛和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2012(12):2228-2229
论文作者:刘玉丹,张海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1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疼痛论文; 统计学论文; 甲状腺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