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培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30001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6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无创正压通气以及相应护理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常规药物诊疗护理,实验组32例患者给予无创正压通气以及相应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诊疗护理5天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3.8%VS78.1%),实验组患者治疗各项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以及相应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疗效显著。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Ⅱ型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护理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死亡率较高,患者以持续气流受阻为主要特征,且气流受阻呈进行性发展,晚期COPD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呼吸衰竭,COPD临床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通过鼻导管吸氧或气管插管以期改善患者肺功能,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承受较大的痛苦[1,2]。本次研究对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6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别给予常规药物诊疗护理以及无创正压通气以及相应护理,通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从而论证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的应用价值,并总结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6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是否给予无创正压通气以及相应护理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与,实验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在54~74岁,平均年龄在(62.2±2.5)岁。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在56~78岁,平均年龄在(62.5±2.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常规诊疗护理,患者入院护理人员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症,循医嘱给予呼吸兴奋剂、输液以及鼻导管吸氧处理。
1.2.2实验组32例患者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使用呼吸机前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心率、呼吸频率等情况适当调整呼吸机,呼吸机通气模式为自主呼吸,相关参数为:呼气压力为4.0cmH20,呼吸频率15~20次,吸气压力为10 cmH2 0,呼吸机通气1~2次/d,每次维持3~5 h。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过程中临床护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治疗前护理: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解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治疗目的等基本信息,并耐心回答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正压通气治疗的忧虑。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了解患者职业、家庭情况以及经济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列举成功案例的方式给予患者精神鼓励,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2)治疗中护理:①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自身选择合适大小的面罩,在给予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辅助通气压力变化情况先低后高渐渐提高通气参数。②护理人员定期帮助患者做体位引流、翻身,从而促进肺内痰液的排除,对于痰液粘稠,难以排出的患者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嘱患者对患者臀、背部等长期受压部位进行按摩,避免仰卧位进餐,进餐时适当提高床头,防止患者在进餐过程中出现反流、误吸,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舒适感。
(3)治疗后护理:患者治疗后应嘱患者养成少食多餐的进食习惯,适当增加维生素、纤维素以及优质蛋白,减少食入豆类等易胃胀气食物。
1.3观察指标
(4)两组患者治疗5天后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显效:患者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等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动脉血气恢复正常水平。无效:患者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等症状及体征未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动脉血气未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总例数)。
(5)观察两组患者诊疗护理前后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系统分析相关数据;两组患者诊疗护理前各项肺功能变化情况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5天后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治疗5天后共有30例患者治疗显效,对照组共有25例患者治疗显效,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呼吸功能损伤严重,呼吸道限制、肺泡弹性减弱,肺内过度充气后呼吸阻力增加,呼吸肌持续被动牵张,患者出现呼吸肌疲劳现象,患者体内二氧化碳储积以及缺氧状况不断加剧,从而致使COPD患者在原有疾病基础上出现呼吸衰竭[3]。对于合并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给予机械辅助方式是改善患者呼吸的主要方法,传统机械通气方式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承受较大痛苦,对患者局部正常组织损伤严重,患者住院时间长[4]。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主要是借助呼吸机为患者提供双向压力通气,从而纠正患者低氧血压以及机体二氧化碳储留现象[5]。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适当调整呼吸机相关参数,可降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个体循环系统的影响。本次研究显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无创正压通气的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实验组患者诊疗护理后各项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纠正个体肺功,在应用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给予无创正压通气相关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梅娟,颜兰娣.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型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37-38.
[2]何红君.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护理[J].医药前沿,2013,13(23):278-278,279.
[3]朱玉红.32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6):37-38.
[4]师新萍,韩萍.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46):125-126.
[5]肖翠蓉.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医药前沿,2016,6(36):62-64.
论文作者:庞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患者论文; 正压论文; 呼吸论文; 肺病论文; 实验组论文; 阻塞性论文; 两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