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人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哲学界对人的研究在走过人道主义研究——人的现代化研究——人的主体性研究之后,近年又向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从实践方面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人的问题,把“人”拉到现实中来;二是从理论方面力求沟通和综合各侧面对人的研究,试图建立一门相对独立的人学。两者相比,后者更具战略意义,因为它涉及到学科建设及哲学的发展,也涉及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人的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观念框架。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许多问题尚待弄清。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根本问题是:哲学与人学是什么关系?如何确定人学的对象?人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什么?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谈谈个人的观点,以期引起学术界的讨论。
一、哲学与人学的关系
对于这个关系到哲学和人学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目前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是高清海教授提出的哲学就是人学的观点。其理由是,当代哲学研究的是人的世界;哲学是人理解自己的一种自我意识理论,对人的理解是什么样的,对世界的理解也就是什么样的,所以人是哲学又是世界的奥秘,哲学有过的形态就是人所经历的状态;应以实践论思维来否定本体论思维,用实践论思维来理解人、世界及其人和世界的关系,世界不过是在人自身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中建立的,人是世界的主体,世界是人的对象,人一方面将其内在本质力量对象化于外部物质世界,另一面又把自在之物变成为我之物。黄楠森教授则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哲学包括人学,但不等于人学,人学只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二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其根据是:哲学研究的不只是人的世界,而是整个物质世界,人及人的世界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哲学是理解整个世界的一种理论,对世界的看法不同,对人的看法也必然不同;哲学首先应以本体论的方式来看待人和世界的关系,这种本体论不是实践论者所理解的那样,从对存在的解释出发来解释人的一切的理论,而是在人和世界的关系中,坚持物质世界对人的客观实在性、先在性和自在性及其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的理论,这样,人首先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他服从于物质世界发展的规律。
高清海教授立足于实践来理解哲学及人和世界的关系,把人和世界的自然关系纳入人和世界的人的关系当中来理解,把世界人化。黄楠森教授则立足于物质世界来理解哲学及人和世界的关系,把人和世界的人的关系纳入人和世界的自然关系当中来理解,把人自然化。
我不安全同意以上两种观点。我的基本观点是:哲学既不就是人学,人学也不只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我主张哲学的当代形态是人学。
所谓哲学的当代形态是人学,指的是以下四层涵义:⑴从研究对象上看,当代哲学应克服具体科学对人只进行某种侧面研究的局限,自觉转向对完整的人的研究。当然,当代哲学并不排除研究“人”以外的其他问题(如物质世界),但主要是研究完整的人。⑵从观念体系及内容实质上看,当代哲学应是一种以“完整的人”为核心的范畴体系。⑶从哲学历史发展形态及当代本质特征上看,人学只是哲学发展的一种形态,是当代哲学的主要表现形态,而不是一般哲学和从古到今的整个哲学的唯一形态。⑷从哲学的当代意义上看,当代哲学应反映当今社会对人的深切关注的时代精神,建立一门人学,为人们把握这个时代提供一种人文观念。
提出哲学的当代形态是人学的根据是:
首先,时代呼唤人学。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总是随着时代发展呈现出不同形态。古希腊时期主要是直观本体论;近代主要是认识论;马克思那里主要是历史观;当今时代应该是人学。因为当今时代精神体观为对人的强烈呼唤和关切;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提出的最迫切问题是工业化社会中个人的异化,与此相应,当今西方人文科学越来越把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人的革命问题置于思考的中心,尤其是人本主义哲学,其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个人的存在、本质和发展;我国现实提出的、并为哲学界集中讨论的、具有时代特征的重要问题,也是人的问题。
其次,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为当代哲学对完整的人的研究提供了条件。⑴哲学在以往都是以对人的某一方面,如人的理性、人的社会性和人的非理性等的理解和认识为基础和前提的。在当代,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必然要求综合这些对人的不同方面的认识,对完整的人进行研究。⑵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积累了许多关于人的不同侧面的知识,哲学应在总结、概括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揭示人的完整图景。此外,当今社会提出的较为突出的人的问题,往往具有综合的性质(如当今我国社会转型中完整人格的转型问题),因此哲学必须运用综合方法对人的问题进行综合研究。
再者,从对哲学发展成果的当代理解看,哲学也应看作是人学。哲学主要研究主客体关系中的存在,哲学的发展实质上是对主客体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当今,学术界在以下两点上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共识:一是把主客体关系作为哲学的根本问题,把人看作主客体关系的建立者、推动者、实现者和理解者;二是哲学总是力图在外部世界中找到人,又在人身上发现外部世界,即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这里,实质上是把对人的理解看作理解主客体关系的前提。当代哲学要对哲学发展的最高成果作出如下当代的阐明:人和外部世界是基于对作为主体的人的理解而产生的主客体关系;在当代,个人的存在和发展已成为迫切而突出的问题,哲学要在对个人的理解中来研究主客体关系,从而确立自己的形态;人是一种特殊的主体,其特殊性既在于他力图把自在之物变成为我之物(为了人),又在于他总是把自己的内在本质力量对象化于外部对象(通过人),由此,哲学研究主客体关系实质上首先是要研究人。
提出哲学的当代形态是人学,其意义在于呼唤当代哲学要加强对完整的人的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以建立一门人学,并通过这种研究发展自己,为当代中国社会提供新的哲学观念和解释框架。
二、人学的对象
人学应研究完整的人,这是建立人学首先要弄清的根本问题。这已成为国内学术界的共识。但在如何理解“完整的人”上,却出现了分野:黄楠森教授认为,完整的人指的是具有完整图景的人,人学研究的是一般人的完整图景、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其着眼点是一般人的完整图景;董武清同志认为,完整的人是与动物相区别的、具有完整图景的人类,人学就是研究人类的完整图景和人的本质的科学,其着眼点是人类整体图景。
我不完全同意上述两种观点。我的观点是:人学是在“人的科学”的基础上,运用综合的方法,对完整的个人及其本质、存在和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整体思考。其着眼点是完整的个人。
给人学确定一个明晰的研究对象,关键是要对人给出正确理解。为此我以为应遒循以下方法:⑴人学所理解的人应同从某一侧面研究人的科学区别开来,它指的是完整的人;⑵要弄清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完整图景;⑶从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之要求以及人学与相近学科的区别上,确定“完整的人”的“人”之所指。
作为完整的人,其本质内容一般可归结为三大基本问题:存在状态;本质属性;历史发展。人学不笼统地说要研究完整的人,人学对象是在对完整人的是“什么”和应“怎样”的思考中确定的。
人的存在状态指的是人的存在形式、存在形态和存在状况;人学不专门研究人的具体存在的现象,而着重研究具有本质和规律意义的人的存在的历史形态及其状况,人学也不专门研究人类、群体,而着重对完整的个人作专门思考。理由是:⑴在人的三种基本存在形式——人类、群体和个人中,人类是对个人之共性的一种抽象,个人是人类特性的承担者、表现者、实现者和确证者,因而是人类的基础,离开个人,人类便无法存在;群体,体现的是个人之间的特殊的社会联系,个人同样是基础,离开个人,群体同样无法存在;只有个人,才是最直观、最现实、最具体、最基本的人,舍去个人,人类、群体就会陷入空洞抽象。所以,从认识路线上,研究人,首先要研究人的实体——现实的个人。马克思指出:“只要‘人’的基础不是经验的人,那末他始终是一个虚幻的形象……我们必须从经验主义和唯物主义出发;我们必须从个别物中引出普遍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13页)。⑵个人比人类、群体的内涵丰富广泛,任何个人都既具有类特性和群体特性,又具有个性,是三者的综合和统一。所以,研究个人,必然包含着对人类,群体及完整的人的研究。而研究人类、群体,则并不必然达到对完整的人的全部研究。⑶当代国内外社会现实向哲学提出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问题。以独立个人为本位的西方社会自然不必多说;从我国现实看,过去封建主义制度和近几十年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造成了中国人缺乏个人相互平等的独立人格;当今中国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最大的历史作用和人文价值,正在于促进“独立个人”的形成,而这对我国现代化和文化建设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所以,培植个人的独立人格乃我当务之急。既然如此,我们应特别注重对“个人”的研究。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所讨论的人的问题,这里的“人”主要指“个人”。⑷迄今为止,人类学着重研究人类,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学研究群体,还没有哪一门学科曾对完整的个人进行专门而系统的研究,这正是人学的任务。当然,人学着重研究个人,并不排除对人类、群体的思考,而是通过对个人的研究来研究,把人类、群体纳入到同个人的关系中来研究。
对个人的某一属性的专门研究,是具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事,而人学则力图通过分析实体个人的种种关系来揭示其完整的本质属性。这些完整的本质属性是:创造性劳动(类本质)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人的社会关系(社会本质)把不同群体的人区别开来;人的个性(个性本质)把不同个人区别开来;使个人具有内在本质力量的需要(内在本质),把人和外部物质世界区别开来。对这些本质属性的完整揭示,需要以对各门人的科学关于个人的不同侧面的知识的概括为基础。
人学透过个人发展的历史现象,揭示个人发展的历史规律。由于个人永远处在未完成、未确定因而需要不断实现其本质力量的自身生成的过程中。因此在研究个人时,既要从横的方面探究个人的完整存在和本质,也要从纵的方面完整考察个人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人学是通过研究个人的本质、存在和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来揭示个人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这一规律也就是个人的本质在其实现的历史过程中呈现出不同存在形态的规律。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门学科对个人本身的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专门系统的研究,这正是人学的任务。
这样,可以把人学所研究的“完整的个人”之具体内涵确定如下:其一,他是以可感知的实体个人为基础的人类、群体和个人相统一的人,人学应在这种统一中研究个人;其二,他是个人需要、创造性劳动、社会关系和个性相统一的人,人学应在这种统一中研究个人;其三,他是个人存在、本质和历史发展相统一的人,人学力图在这种统一中研究个人。
三、人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人学的对象决定人学理论的基本框架。人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大致可分三大部分:
(一)本质论 这一部分主要解决“人应当是什么”的问题。
自我认识是人对自己本质上的认识,是研究人的问题的前提。它会影响到人自身的生活和行为。
人的本质,指的是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根据及其应具有的本质规定,它意味着人的一生按其必然性来说,必须实现自己的本质。实际上,人的一生的最高需要就是实现自己的本质。自我实现必须有一个目标即人格设定,否则,人便成了动物和无机物。因此,对人的本质作人格设定,在逻辑上是先于人的存在和发展的。
人的本质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就它具有明确的内容规定和人格设定而言,它是确定的,但就它的具体内容和人格设定需要在人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实现和丰富而言,又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使人成为不断自我实现、自我塑造的存在物。
人作为生存着的实体,如前所述,具有内在本质(需要)、类本质(生产劳动)、社会本质(社会关系总和)和个性本质(个性),所以,本质论部分就包含四个基本内容:人的需要;人的生产劳动;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个性。当然,还可以从这些内容中引出其他相关的内容。
(二)存在论 这一部分主要解决“人现实上是怎样”的问题。
人的本质内在地包含着一种自我实现的机制,这就是它内在必然地要求通过社会生产劳动不断实现和确证自己。而这种自我实现在历史过程中表现为不同的历史存在。作为人,在实现其本质时,目标是一致的,但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下,其实现方式和程度又有所不同:人会以不同的存在形式(人类、群体、个人)出现;以不同的存在形态(存在的本质特征)出现;以不同的存在状况(处境)出现;还会以不同的态度扬弃他所面临的存在。
这样,存在论部分就包含四个基本内容:人的存在形式;人的存在形态;人的存在状况;人的存在扬弃。从中还可以引出其他相关的内容。
(三)发展论 这一部分主要解决“人怎样成其为人”的问题。
人的发展过程是人的本质的实现过程,实质上也是使人成其为人的过程,是使人的存在逐步走向人的理想本质的过程。
人的历史发展既是有根据的,又是有条件的,既是有规律的,又是有目标的。所以,发展论主要包含四个基本内容:人的发展的根据与基础;人的发展的条件与方式;人的发展的本质与规律;人的发展的作用与目标。从中也可以引出其他相关的内容。
标签:哲学论文; 哲学基本问题论文; 哲学研究论文; 群体行为论文; 本质与现象论文; 历史规律论文; 当代历史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