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论文_乐梦茹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论文_乐梦茹

(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瑶圩乡中小学,331809)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通过阅读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

引言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育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阅读教学不单单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并取得良好的阅读成效,阅读兴趣是十分关键的因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有效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运用良好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能够自主参与到阅读学习中,从而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意义

第一,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主体性。新教育形式下的教学方式已经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地位,课堂氛围将难以达到一种教学相长的状态,就更别说提高教学质量了。只有真正做到将舞台留给学生,尊重学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一堂课才是成功的,这样的课堂,师生才能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来。第二,帮助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小学阶段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特别是语文的教学,囊廓得比较广泛。利用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能为今后的所有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只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久而久之,不管学生在哪里,都会自觉地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发现很多乐趣。与此同时,学生的阅读技巧会增强,概括能力也会提升,写作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第三,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这样的困惑:学生会经常在课堂上进行阅读,但是理解能力还是不好。其实,问题并不在于学生的阅读量,而是在于学生是怎么对待阅读的,有一部分孩子会因为“任务”而假装去阅读,缺少思维的锻炼,而那些认真阅读的孩子,在长期的阅读训练下,他们的理解能力是要更强的。总而言之,只要进行了有效的文本阅读,学生的理解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2小学语文文本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

2.1教育模式不合理

尽管,新课改已经开始实行,但仍有学校不能很好地与现代所需的教育模式相适应,依旧沿用过去的老旧传统教学管理方法,使得学生对于文本阅读不感兴趣,给整个教学过程带来了阻碍,这无疑给文本阅读的顺利发展增加了不少的难度与阻力,可以说,这对于小学学生的教育与引导是十分不正确不理性的,长远看来,对于学生的发展十分的不利。

2.2缺乏阅读氛围

大多数小学的图书馆只是摆设,或者根本就没有。学校缺少大量丰富的书籍和阅览室,就无法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有一位朋友,之前在乡村的小学里上课,教学条件非常差,幸运的是,村里的图书馆正好在教学楼的一楼,于是他将这些书利用起来,找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就这样,他坚持了三年,每天都安排了半节语文课,等到他的学生都升入四年级,转入另一个小学时,他发现他的学生比那个学校的孩子在文本阅读方面更加有兴趣,而且到了六年级时,从前他班上那个最喜欢看书的学生在竞选并担任学习委员后,马上在班上建立起了一个图书角,这跟当年我朋友在村小时建的图书角如出一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对文本阅读的正确理念未进行转变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地位虽然已经逐渐被素质教育逐渐取代,但仍有资格比较老的教师不愿改变教育观念,对于小学的语文文本阅读不够重视,不仅如此,在现今情况下新课改的推动力并不是很强,许多学校由于缺乏经验与相关的执行能力,对于新课改的具体措施并不明悉,对固有的传统应试教育思维与新兴的素质教育思维之间的转换进行的不是十分彻底,这对于小学语文文本阅读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

3.1巧设悬念,带动小学生的阅读热情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对事物缺乏持久的耐心,通常集中精力的时间比较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抓住小学生的性格特点,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1]。讲故事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形式,学生会迫切想了解故事的发展进程,故事结局。学生对故事中人物命运的关注,会使其一直坚持下去。所以,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自己看过的书籍或者听别人讲的故事讲出来。不断地讲故事,学生就会想更好地表现自己,进而能够自主挖掘更好的故事,长此以往,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籍,通过讲述故事的脉络或者阅读其中一部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去图书馆中借阅图书阅读。

3.2提供充足阅读时间,尊重学生见解感受

在传统的语文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害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总是不能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的进行阅读,这就导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成为了一种形式,在课堂上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学生还没有来得及理解文章内容,就需要进行下部分内容的学习,结果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丧失,自然而然会对阅读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从封闭沉闷的学习氛围中解放出来,学生在拥有充足阅读时间的基础上就能够自己感受到文章中所蕴含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学生在能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能够提高阅读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学《凡卡》课文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大胆的想象,凡卡爷爷在收到凡卡的信之后,他的命运会有怎样的变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就会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终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3.3合理划分阅读讨论小组

每个学生都具备鲜明的独特性,都有自己的擅长与短板,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贯彻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将相同类型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辅导,这不仅有利于教师提升教学效率,也让学生在小组进行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其他人相处,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当中合理的划分阅读讨论小组,并督促学生进行友好的讨论与交流,不要孤立某个同学。例如,在进行小学低年段语文文本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的根据本班同学的实际情况对于自身的教学制度进行创新,合理划分文本阅读小组,实行多样化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开展文本阅读活动,配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写作,开展新的教学路线。

结语

总之,培养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不仅仅局限于以上诸多方面,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多学习,多交流,多借鉴,结合实际班上学生情况,有的放矢,灵活高效有趣开展教学,我们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既要给学生制定目标、培养习惯,还要通过一些教学中的技巧帮助学生理解,提高阅读质量和写作水平,给学生的成长过程树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李若莎.如何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速读(下),2018(3):94.

[2]杨林珍.论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的培养[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6,33(S1):80-81.

[3]黄奕翎.文本阅读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35):112.

论文作者:乐梦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论文_乐梦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