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优化策略探究论文_樊晶,申坤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优化策略探究论文_樊晶,申坤

(国网长治供电公司营销部 山西长治 046000)

摘要:近年来,人们的用电需求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的带动下大幅增加,电网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电力企业的用电信息采集和管理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究其原因在于起步较晚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为此,可将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引入进企业日常管理和服务中,对其进行相应的优化,这样将有助于我国电力企业的服务和居民日常用电水平的提高。快速发展的电力营销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与方式,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也被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区的电力部门中,以对智能化配电台区和主站系统的建设予以加强,为此,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优化策略

1智能化用电采集系统相关概述

所谓智能化用电采集系统即是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来采集与管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用电情况。电力企业安装信息采集装置于相关用电信息计量点,以采集人们的日常用电信息,再通过线路传输这些电力信息,以让电力企业顺利采集、统计、汇总与存储人们日常的用电信息,如此一来也减轻了相关电力部门与用户在查询日常用电信息的负担,有助于电力企业整体服务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2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的价值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可以总结,现阶段电力智能信息采集管理系统主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使电力企业实现了智能抄表及用电信息的预处理;第二,可以更加科学、准确及时的检测出异常的用电情况;第三,用户可以实现多样化的用电付费,更加方便和快捷;第四,使得供电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第五,可以更加智能和准确的判断用电需求量。总的来说,有助于电力企业用电信息采集和管理工作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提高,推动电力企业实现了更好的发展,赢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影响电力信息采集系统正常工作的主要因素

3.1人为因素

导致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问题的主要因素包括前期的系统安装、智能表表号的输入错位、档案故障、台区数量过大、集中器故障等因素。1)系统的前期安装,例如安装过程中的天线、孤岛以及接线问题等。以为台区的供电半径过大,导致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超出了数据的正常传输范围(400 m),导致出现孤岛状况。另外,机制更年期中天线位置的设置不合理也是导致信号干扰而使得集中器不能连接上线的主要原因,影响到系统的正常工作。2)智能表表号输入故障或者智能表档案信息错误,在智能表的更换过程中没有输入正确的表号,导致集中器不能采集到正确的数据源项目,影响数据的正确采集。3)台区数量过大,集中器中所管理的台区用户数量过多,将导致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的周期延长,影响数据抄表的成功概率。4)集中器的正常工作与否也影响到采集系统的正常工作,尤其是看门狗的正常工作,否则会导致集中器卡死而不能上线 影响信息采集系统的正常工作。

3.2 环境因素影响

远程信息采集系统正常工作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1)气候原因,当气候状况不佳而导致集中器接收移动信号能力变差时,敬爱那个使得集中器不能正常工作。2)在强磁场干扰情况下,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例如载波通信是在低压电力线路中传输的,但是电线接入了大量的电力、电气设备,导致所传输的信号中包含了大量的干扰,尤其是部分变频家电、晶闸管电子产品等产生的磁场干扰,对通信信号的影响尤其大。

3.3 系统设备因素影响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设备因素包括主站工作状况、远程控制范围、载波模块的工作情况等。其中,主站工作状况主要是因为主站中所采用的服务器由于工作效率较低,使得集中器与主站不能进行及时的连接,导致集中器中所获得的用电数据不能够正常的输入到数据库中,影响了远程设备使用的成功使用概率。而远程控制的范围过大,主要表现在台区的供电半径超过了 400 m,使得载波通信信号衰减严重,影响用电信息采集与传输的成功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的优化策略

4.1优化原则

4.1.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结合标准化建设与集约化发展的需要,应谨遵“四个统一”的原则,即统一规划、领导、标准及组织实施,并进行统一规划与分步有效的实施来进行采集系统建设,以保证优化的顺利进行。

4.1.2试点先行,重点突出

将试点先行与整体推进进行有效糅合,有效突出试点项目的指导作用,确定并突出采集需要优先进行的项目,并将系统建设改造流程及顺序予以适当的优化,从而完善采集系统的建设。

4.1.3继承与发展

对宁夏地区目前的各项采集系统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与总结,并在基于国家相应的标准与规范基础上,将现行系统中的潜能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通过相应的系统设备与网络对其中有价值的数据资源予以保存和分析。与此同时,将信息系统后续的发展进行全面考虑及系统的规划,结合内部与外界的环境变化趋势,确保最终建设能符合信息系统的使用要求。

4.1.4实用性与前瞻性

用电采集系统需实现其短期需求与长期目标,并将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在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同时,还能具备较强的现实指导性,避免其成为空中楼阁。采集系统要在基于营销与服务管理的各项业务需求基础上,使营销工作更具标准、规范及现代化,同时,还应根据智能电网的发展及其建设目标,对先进的技术与设备进行广泛的推广。

4.1.5先进性与可靠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用电采集系统相应的技术与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在全面考虑到采集系统的可靠与安全性的基础上,国网应积极选用合适的先进技术与设备,使采集系统的技术含量与可靠性更进一步。

4.2提高本地通信网络售电信息交互的成功率

在未来的时间里,本地费控智能电能表将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而本地费控智能电能表的广泛应用就会通过采集系统满足售电信息交互的作用,而这就需要提高本地通信网络售电信息交互的成功率和及时性,从而能够使得提供给广发用户的购电服务变得更加快捷和可靠,这样一来,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运行维护工作的工作量,对于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4.3提高数据采集的成功率

用电信息的完成和及时抄读是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基础功能之一,而用电信息的及时抄读是确保供电企业能够及时顺利的开展经营核算工作、电网规划工作的前提和依据。所以,在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广泛推行和使用的时代,就必须提高数据采集的成功率,而这一方面需要在平时做好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的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的更新和优化信息采集软件功能;此外,还需要保证本地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成功率。

4.4努力做好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的维护工作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的运行是一项比较庞大的工程,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或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为了提高其运行的有效性,就需要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首先,需要建立健全运行维护机制,提高本地通信技术的有效性,降低外界因素对其造成的各种干扰;其次,要做好现场排查和故障处理工作,而且要提高故障处理技术的可操作程度,降低技术门槛,确保更多的电力人员能够胜任此项工作,从而使得维护的可行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电力企业信息数据的采集而言,将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运用在其中,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电网建设、信息智能收集以及信息化水平,可以说是电力系统信息收集的强大后盾。同时,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还能提供先进的技术用来加强电力设施智能服务体系的建设,从而有效促进了电力企业深化信息系统的改革与发展。随着人们用电需求的日益上升,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必将被更广泛的运用进电力企业日常工作中,使居民用户得以更便捷、灵活的应用电力资源。

参考文献:

[1]孟 静.智能电网建设时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2]宋思扬.电力营销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1.

论文作者:樊晶,申坤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  ;  ;  ;  ;  ;  ;  ;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优化策略探究论文_樊晶,申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