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_政治论文

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_政治论文

试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动论文,政治课论文,师生论文,试论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师生互动是指发生在师生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师生各自人际互动关系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课堂社会学认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不同于其他人际互动,它带有社会规定性、特殊性和社会对师生角色的不同期望,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先定性和“控制—服从”的特征。心理学家则认为,师生互动不仅表现为“控制—服从”,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师生间的交流、平行影响与相互作用等,他们强调将参与程度和交往的情感质量作为理解师生互动的主要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学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师生互动?怎样才能使师生互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呢?

一、师生互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独特价值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旨在指导中学生逐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人生观,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成为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新一代公民。由于马克思主义有关道德、法律、社会发展、经济、哲学、政治学等方面的基本常识有相当的理论抽象性和思维的逻辑性,因而,以教师生动讲解为主的理论灌输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所必不可少的。然而,一切理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认知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情感和觉悟的提升上。要将人类社会的思想精神财富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和理性力量,不仅需要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和体悟,更需要师生间形成一种互为主体的互相对话、包容和共享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对于师生双方思想的深入、情感的投入,以及对学生行为的导引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1.推动教与学矛盾双方交互作用,将思想引向深入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质是将社会对学生有关政治、法律、道德等方面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思想、情感、品德、觉悟乃至人格。于是,教师作为社会要求的代表,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情感行为水平就构成了矛盾的双方。单向的信息传递,既不能保证教师了解学生更深层的思想活动,解决学生头脑中的疑虑和困惑,又难以促使教师对理论概念和原理的涵义作切合学生的深入挖掘。

例如,高二哲学第一课在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后,就有学生提出疑问:“既然客观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是不是人就无法主宰自然、也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了呢?”教师首先肯定学生联系实际的思考,然后反问引导:“真是这样吗?”马上就有学生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状况的变化不都是人类努力的结果吗?”这时,学生中分出两派议论纷纷。教师进一步启发:“让我们来看看人类是怎样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于是,师生共同举例分析,发现人可以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但世界本身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正当学生讨论热烈的时候,教师再引发学生探究世界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可见,正是经过教与学矛盾双方的思想交锋,在交互作用中才使思想活动推向了深层。

2.促进师生双方情感交流,为从“知”到“信”奠定基础

在高二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持怀疑态度。有的学生提出:“马克思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有的哲学家则认为‘我思故我在’。那凭什么说马克思的观点是正确的呢?”也有的学生质疑:“我们现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灌输,人们的思想都一致了,会不会造成中世纪那样的蒙昧呢?”作为教师,我以赞许的口吻肯定学生用哲学的头脑反思我们现在的学习,并请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哲学流派。在七嘴八舌的议论中,我引导大家了解中西方的一些哲学流派及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启发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这些哲学流派的关系:既有批判,又有继承,体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然后,我坦诚地谈了自己学习哲学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体会,并深情地表白:“如果大家信任我的话,就请跟我一同步入这个殿堂走一走、看一看。”最后,还激发有兴趣的同学参加课外哲学讲座的学习。

“信”是“知”和“情”的合金。教师的真诚情感投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信仰、信念;而学生对某些时事热点事件的激情也常常影响、感染教师的教学热情。例如,对中美撞机事件的激愤不平,对中东局势的同情关注,对中国足球的喜与忧,对法轮功的谴责与疑惑……课前的时事评说往往成为师生各抒己见、畅叙情怀、共同感悟的精彩时分。

3.师生交往,共同发展,构筑良性循环的教学机制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之间结成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在民主、平等、尊重、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逐步形成既善于倾听、尊重他人的发言,又敢于坦言己见、提出质疑,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学习提高的行为方式。这种民主、开放的课堂常常会使学生发表一些“奇谈怪论”。起初,这往往引起一些学生的哄笑,但教师以宽容的心态以身作则,引导大家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善于从中听取合理之处,并帮助分析问题所在。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形成了“理解”“对话”的交往模式,进而促使教学双方不仅共同发现、认识客观世界,而且共同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二、课堂中良好师生互动的特征

师生互动的具体情景可能发生在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也可能是在非正式的游戏、生活和交往活动中。师生互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师与个别学生、部分学生、全体学生之间互动,既可以是口头上的互动交流,也可以是书面上的。就思想政治课而言,师生互动有时发生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时发生在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小结、巩固中,有时就时事评论的某个热门话题而展开,也有时因教学中的某个疑难而推向高潮。

从师生互动的引发、过程和收效来归纳良好师生互动的特征,至少有以下三点:

1.共鸣。课堂中师生互动可以是由教师的提问引起的,也可以是由学生的疑问或其他行为引发的。但如果仅仅是师生的一问一答,则未必是良好的师生互动。只有当师生双方都产生了思想和情感的共鸣,才能真正体现师生互动的价值。

2.连动。师生互动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师生在一种连续的动态过程中不断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有时还伴有生生之间的互动。如果教师的提问仅仅让学生找到答案而就此为止,或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一言以蔽之,则并非真实意义上的师生互动。

3.启发。师生互动的效果往往不仅仅在于落实知识点,由于师生双方思想和情绪的相互激活,学生的思维常常越出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范围,而教师也从中获得教学灵感。

在教学“内外因关系原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活动:“影响个人成长或企业成败的因素有哪些?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在“遗传、环境与个人努力”“市场机制、政府管理、国际贸易环境与企业内部管理、技术革新”等因素之间,大家进行了几个回合的争论,结果不仅对内外因关系原理的理解更为具体、深入,而且还引申出一系列有关教育和企业改革的论题来。再如,关于商品及价值的讨论,揭开了对怎样有效经营与合理消费的关注;关于“什么是哲学”的对话,引发了对哲学在更广泛意义上的思考和探究;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倡议,激起了对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的无限遐思。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师生互动,只有有利于师生双方深入思考和探究,有利于促进师生双方的思想和情感交流,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三、优化师生互动的有效途径

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师生之间是一种互为主体的互相对话、包容和共享的“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对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以及课堂教学的氛围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完善教学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个接纳性、支持性、包容性的课堂能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传统思想影响下的政治课给学生造成“权威”“说教”“压服”“虚假”的不良印象;强调“应试”的政治课也让学生感到“不得不接受”“紧张”“压抑”。注重人文关怀、崇尚素质提高的政治课应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发掘与提升,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感受到理性和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欢乐。

2.优化教学设计,善于启动高效的师生互动

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是落实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理念的载体。思想政治课中的师生互动旨在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升华学生的感情觉悟,因此,把握好师生互动的切入点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创设教与学的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师生互动围绕着教学内容有效地进行。教师更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在他们的困惑点上设置情真意切的师生互动,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实效。

3.改进教学评价,积极推进师生互动的进程

“关注差异,人人成材”的评价观注重运用多元、多维、全面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能得到他人更多的肯定。这就要求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地看、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例如,学生是否对教学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是否产生疑惑不解?是否有了厌烦心理?是否失去了自信?亦或有“异端”要表达等等。如果教师抓住了师生交流的最佳契机,适时运用语言、表情等手段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就能使师生互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教师还必须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和完善的人格修养。

在师生互动中,教师是以整个身心与学生进行交往的,有时要超越学科的界限,有时则要逾越师生的鸿沟。教师只有真正地热爱学生,热爱所从事的事业,发自内心地感到有必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以积极的引导,才会在内心深处产生强有力的动机和力量,并将长远的动机转化成行为,与学生融为一体。这些行为就构成了相互作用,并为整个互动过程的演进提供了准则。

标签:;  ;  ;  ;  

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