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电力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就应该重视对于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电力基础设施想要发挥其原有的作用,就必须做好对于电力系统的建设质量保障。电力系统的建设过程特点突出,电力土建的施工的发展在不断的进步,其建设过程中的特点在逐渐的显现,对于电力土建的地基基础建设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本文就针对于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地基处理的技术相关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1、电力土建地基处理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不断的提高。随着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不断的增强,在其电力建设过程中的建设特点也在不断的显现,其建设过程的特点与基础建筑的处理技术有着较多的相同点,但它们也是有着非常大的不同点的。在电力基础的建设过程中,首先它的复杂程度远比对于建筑基础的施工复杂的多,因为电力基础的建设一般是在远离居住区的地方,其建设地区的地形特点远比普通建筑的基础复杂的多,导致技术处理上的也变的非常的复杂。水电站建设往往选择在偏远山区,地形尤为复杂。火电站现在也选择在海边、江边以及坑口周围,地质地貌变的十分复杂。其次我国在电力基础的建设过程中,虽然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但是对于一些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的电力基础建设,还是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的,我们电力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存在很大的野蛮施工的过程,这种施工方式会非常容易导致施工出现问题,在使用过程中的事故也是非常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对于电力实施的基础建设,保证电力设施能够比较稳定的运转。地基是电力设备稳定运行的基础,是电力设备系统安装施工的前期工程,如果地基处理结束后再发现其存在质量问题,与预期的效果有较大出入,重新处理起来相当麻烦,并且还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资金支出。同时,电力设施安全运行还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如果一旦出现地基处理的质量问题,造成电力设施停运,后果将非常严重。
2、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技术
2.1、注浆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在电力设施的基础建设的过程中通常会采用注浆地基处理技术,这种处理技术通常分为两种方式。首先就是采用硅化注浆的处理技术,利用硅酸纳混合溶剂固化的凝结性,将该溶剂注入地基深处,等溶剂凝固,从而提高整个区域地质的硬、强度,提高地基承载力。其次就是采用水泥进行相关的注浆的处理,本项技术主要是利用水泥,进行一定的处理之后,利用各项技术将水泥注入到基地周围,来增加土质的硬度和强度,进而提升地基的承载力。
2.2、旋喷注浆桩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的提高,使得相关的电力建设人员开始在电力土建建设中加强在地基处理上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使得我们在面对不同的地质条件来说就有采取不同的相关技术措施进行处理。随之,旋喷注浆技术也被引进电力工程地基基础的建设中。这种技术在软土地中比较适用,这种方法能够更好的提高基础建设过程中减少软土对于地基基础的影响。这种施工方法操作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2.3、挤密桩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在电力土建的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挤密桩的施工方法比较多样,需要根据挤密桩的材料而定。根据材料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如果材料为灰土时,在进行打桩的过程中需要采用重锤进行相关的辅助工作,通过重锤的作用,把钢管打入到地下,等到相关的挤密工作完成之后再进行拔钢管,再进行相关的灰土填充的工作,进而保证桩基的强度及稳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夯实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在电力土建的建设过程中,采用夯实地基施工的技术比较普遍,因为在电力土建的过程中,由于建筑的面积比较大,尤其火电站的厂房,相应的安全级别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大,因此在进行相应的基础地基的处理过程中,通常采用夯实换填地基施工技术,这样不仅会使施工效率大大的增加,也能够保证地基的承载能力提高。
2.5、深层密实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在进行电力土建的施工过程之前,会对所建项目的地区进行相关的探测,得到地基土的性质。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在进行相关的地基基础的建设时,一般会采用振冲的方法对于项目的深层土进行处理。通过高压水的作用,结合相关振冲的方法,让高压水喷向事先设定的部位,再用碎石等物品进行填充,以此来保证电力土建地基的强度。
3、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利用桩基技术提高地基稳定性是地基优化处理中最为常见与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也是当前地基施工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技术人员结合已经较为成熟的传统桩基技术,研究出新型复合桩技术。这一技术包括了刚性与柔性两种复合桩地基形式。
3.1、刚性复合桩地基技术
刚性桩是指在地基发生位移情况下,桩轴线仍然保持原有线型,只是桩周土发生变形的地基桩。在地基处理优化实践中,刚性桩复合地基主要包括了以下四种类型:横截面异形桩,这类桩基主要是利用X形等异性横截面,代替传统的圆形截面。进而提高桩基稳定性,降低桩基成本。与传统的圆形直径面地基比较,这类基桩稳定性不仅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其施工灵活性也得到了提升。纵截面异形桩,这类桩基主要是利用螺钉、挤扩支盘、哑铃桩等异性纵截面状体形成复合桩体地基,用以提高单位材料利用效与混凝土材料支撑力,继而提高了地基施工质量,并有效的降低了施工成本。组合桩,这一技术主要将沉管桩、钢桩等利用水泥管进行组合,形成复合化的桩体结构。这一技术具有成本性能好、稳定性强、适用灵活等多种优势。浆固碎石桩,这一技术是在碎石桩中灌入水泥浆液形成的复合桩,在实用中具有施工场地限制小、承载力大的优势。
3.2、柔性复合桩地基技术
这一加固技术主要是通过置换作用,利用刺入破坏对基桩体进行加固优化处理。虽然其加固效果较为明显,但是在实际加固过程中也可能对桩体有一定破坏性。在施工中常见的柔性桩体类型包括了加筋碎石桩、布袋加筋注浆桩、双向水泥土搅拌桩三类。加筋碎石桩柔性复合地基。这类基桩技术主要是对传统的碎石桩进行技术处理。如在桩顶2~3倍桩径范围内,或独立的设置竖向土工套筒方向进行技术处理,使之形成加筋碎石桩。与传统碎石桩比较,这类新型复合地基桩既提高了地基桩体的整体承载力,同时其地基刚度也得到了保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这一技术也可能对地基桩身造成破坏,进而影响地基稳定性。布袋加筋注浆复合基桩技术。这一技术主要是利用注浆设备,将地基所需的浆液注入预埋在软土中的专用布袋内。双向水泥土搅拌柔性地基桩技术。这一技术主要是在混凝土搅拌桩成桩施工中,在地基钻杆上安装反向的两组搅拌叶片,同时对搅拌桩进行搅拌处理。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的提高施工效率,同时桩基质量也可以得到有效保障。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工程的地基处理技术也将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因此,一定要正确运用合理的地基处理技术,保证电力设备安装的安全性,避免后期电力设备运行时发生不安全事故,让其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艳平.某发电厂地基基础沉降预测组合模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6.
[2]邹鑫,杨亚丽.浅析CFG桩在变电站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门窗,2016,(05):241-242.
[3]董睿华.变电站地基沉降原因及解决对策[J].低碳世界,2016,(25):66-67.
论文作者:倪国庆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9
标签:地基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论文; 土建论文; 这一论文; 过程中论文; 桩基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