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美育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使人在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得到熏陶和享受,从美丽的事物中找到美,就是美育的主要教育任务。而美术这门课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也应该是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美学的感化。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美术作品本身就具有轻松的美感,这种愉悦的感觉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感觉器官进行感知的。比如说让学生来欣赏某些大师的美术作品的时候,学生从感觉器官上就能感知作品所流露出的美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着美,心情是愉悦的,自然而然,教学效果就会非常好。
二、情感在教学中的运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中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的知识能力,对事物的好奇心较强,乐于接受教师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以情激学。
与其它学科相比,美术的教学有两难:
(1)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
(2)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在兴趣方面没有自己的喜好。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自己的情感进行投资,以爱结情。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我教的班,像大姐姐一样嘘寒问暖,与学生们一起搞卫生、做游戏、侃大山、说故事。有一次,一个校外歹人气势汹汹地从课堂上把一名学生叫了出去。我见势头不对,安排学生们看书,自己便跟了去。见那人正在打这个学生,我不顾一切地冲上去,冒着挨打的危险,紧紧护住我的学生,并据理训斥那人,直到学校保卫人员来把他拉走。此举赢得了学生的敬意,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悄悄话也愿对我说,发生了争执请我评判。我的话,他们爱听,且坚信不疑。这大概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吧。
2.教师要备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备学生要做到:“了解全部学生的学习基础,知道他们的学习水平。”对每一个学生来说,只要了解了他们的学习情况、能力、层次等,在讲课时我们就不会没有目的,能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不同学力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有所获,让他们在最大限度上得到快速发展。学生的现实状况与课程也要进行有机的衔接,这与新课程理念相符合,即“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理念。
3.在对比中体会美术的形象美。
通过引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方面得到进步,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对美术作品中的美与丑进行对比,逐步去琢磨、理解其中的感受,往往存在内在的美。所以,在借鉴、比较的过程下,让学生领会真、善、美、假、恶、丑的真正意义,从而增强了学生对美、丑等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自己绘画的过程中,更加渗透了自己的感情在其中。
4.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对于我们,所教育的是学生,由于他们在知识、生活阅历方面存在不足,即认识事物不是很深刻,鉴赏美的能力比较低,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丰富的想象,还要教给他们展开想象,在想象中让学生逐步去感受美术作品的内在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教材本身的因素,借助学生所知道的、有关的情景促进学生去想象,依据事物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去推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更好地创造自己的美术作品。
5.在推敲中欣赏美术作品的美。
在美术课中,在用画的方面往往追求“精练、传神”的特点,而画面的美感,如何才能体现出作品的优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推敲、欣赏美术作品中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绘画功底,加强学生美的熏陶感染。可通过推敲画面而理解美。对于画家,往往很关注用画的意境美,因为它有精妙的点,即其形象而丰富。可通过琢磨具有个性化的画面风格而体会美。对于刻画出的人物形态,体会出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等美感。
情感教学对美术教育的渗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的审美观、鉴赏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优美的画面也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展示教学内容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地发挥自己的绘画天赋,创造出更多美好的作品。
论文作者:王燕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美术作品论文; 美术论文; 教师论文; 情感论文; 事物论文; 《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