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的长效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效论文,试论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效管理的基本概念是:使企业管理,包括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尤其是综合管理长期处于受控和有效的状态之下。受控与有效是一对矛盾,失控的企业管理就意味着失效,受控的管理才能有效,有效才能达到长效,有效是第一步,而达到企业管理的长效才是企业的真本事。这就是企业管理的辨证法。
评价长效管理的唯一标志应是企业的效益,即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扣除投入的因素是否长期处于稳定增长。众所周知,投入效益是外延,管理出效益才是内涵扩大再生产。我们通常在论述国民经济向前发展时的原动力时,传统的分析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投入”的拉动,另外就是“消费”的拉动,现在看来,对生产力的提高仅靠上述两个拉力是不够的。我在这里大声地呼吁:客观上存在着第三拉力,即管理科学的拉力。如果不承认这一点,那么,如何解释“管理效益型”企业的存在呢?实际上,长期以来,人们对管理促进生产力提高在认识上是有偏见的,“重技术、轻管理”,“年年讲管理,年年排不上队”的现象,为何能长期存在而始终解决不了呢?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是:企业在管理技术上的失误与一项硬技术(特别是引进的)的失败其后果是不一样的,上级主管部门在追究责任时,后者要严厉得多,甚至诉诸法律。由此可见,在我国,对于管理科学从理论研究到实践,虽经过四十多年岁月的探索,但至今仍处于初级阶段,在理论研究上十分脆弱,还没有看到一部系统的、适合我国国情、有份量的、在世界同行中也是有影响的有关管理科学的著作,在实践方面,也只是积累了一些零星的经验,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中国式的管理模式,长期处于“摸着石子过河”的状态之中。这可能是造成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处于极不稳定状态的症结所在。
长效管理就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来的一种管理思维,它确实有强烈的针对性。实现长效管理至少能改进(Improve )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或者能上一个台阶。
企业的长效管理应当是一个系统,因此,我在设计长效管理的基本模式时也考虑了一个小系统,具体表现为四个环节,只有抓住了这几个环节,才有可能在企业管理执行过程中始终处于有效的目的——即长效管理。
领导是关键
实现长效管理的关键是企业的领导层,特别是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领导都面临着这样的抉择:第一,是否已经树立了强烈的管理意识,这是企业经营者所具备的最基本条件之一。当然,这里所指的并不是传统的管理意识,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管理意识,这与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传统管理是大相径庭的。传统管理说穿了是企业内部管理,而现代管理的范围要广泛得多。传统管理只重视生产现场,而现代管理既要重视现场,更要重视市场,唯有市场是主宰一切的;传统管理只注重生产经营,其他的事都可以不管,而现代管理既要重视生产经营,更要学会资本经营、资产经营,不仅要承认企业的产品是商品,企业本身也是商品,产品可以实现销售,企业同样可以实现销售,兼并、租赁、破产等实际上是销售企业的几种具体形式;传统管理的时代背景是紧缺经济、卖方市场,因此企业是“皇帝”,而我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仅短短几年,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这样,顾客反过来成了“皇帝”,企业的计划不再接受政府的指令,而应以顾客的需要为导向;传统管理在考虑问题时往往考虑局部的多,拘泥于一项管理方法的得失,而现代管理则一切以市场为基准,遇事往往从管理全局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急功近利。作为一个现代企业的经营者只有树立了上述这些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并指导行动,长效管理才能顺利地推行。第二、是否已经树立发展生产应以内涵为主,外延为辅的管理思想,走管理出效益之路。众所周知,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来看,人均GDP达到1500美元时,扩大再生产的手段主要采取内涵的办法, 即以技术改造、强化企业管理为主,不采取或少采取强投入的手段,而上海市人均GDP已达到了3000美元, 今后发展生产的路子显然应从加强管理上多动脑子。一个地方一年安排上千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这样高强度的投入无论从我国的现有国力、一个省(市)的“省(市)力”来看,长期下去是支撑不住的。我们的广大企业经营者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坚决走内涵扩大再生产之路,这是当前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的领导层特别是它的主要经营者在管理思想上达到上述境界,那么,我们的企业管理一定会出现“常抓常新”的新局面,企业管理将始终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计量的凸显
随着企业管理的日益细化以及管理手段的日趋先进,计量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不可避免地将日益凸显。有一点现在已看得很清楚了,计算机在企业管理和生产流程中的应用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好的势头,例如,我们少数有远见的企业家为了使制造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不惜化巨资采用了以计算机控制为主的MRP—I系统(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不仅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技术面貌,而且取得了巨大成果。今后,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联网络”的普及,从时空上将大大缩短生产者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传统的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的流通环节逐步变化,运用全球性的互联网络(如目前的internet)的新型采购与销售方式出现,使货比三家扩大到全世界范围。当前,上述这些情况在我国可能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被广大经营者和管理人员所认识,但在我国的普及已经不是十分遥远之事,乐观一点的估计,到了21世纪初肯定会被广大企业的经营者所重视,所接受。到那时,将计算机技术用于企业管理和生产控制,使之成为提高生产率、发展我国经济的主要手段,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先进管理手段的应用和推广将无可争辨地带来企业管理的长效化。因为计算机是一门科学,只要软件设计合理、有效,那么它将自始至终地按照人们的指令发挥作用,取得预期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对企业的计量工作提出挑战。因为计算机一旦投入运作,那么每时、每刻、每分、每秒甚至每奈秒将输入大量的数据。计量不准确,等于将“病毒”输入进去,将对全系统带来灾难,有道是:“输入的是废物,输出的则是一堆垃圾”,真是形容得入木三分。为了准备计算机普及时代的到来,我们所有的企业都要对本企业的计量系统进行整顿,大多数企业的计量工作是落后的,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当前,我们首先要纠正在计量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即有些班组人员连现行制度也未严格执行,数据是抄袭上一班的。这种现象在今后是绝对不能允许的。提高计量水平,强化计量管理,有条件的企业,还要引入先进的计量装备,这些都是企业实行长效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重建保证体系
在现阶段,任何一项新体系或新制度的建立,没有相应的保证体系是很难取得预期效果的,这一点,已为过去大量事实所证明,而推行长效管理尤其需要相应的保证体系。企业建立保证体系,首先要建立一支精悍的队伍,人数不要多,一般有3—5人足够了(中小企业可以再少一些),它的负责人可给予副经理级待遇。这支队伍有相对的独立性,接受董事长的直接领导,而董事长应赋予它在保证企业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贯彻执行中有充分的权力,它的工作不受企业任何部门、任何人员的影响,拒绝来自任何方面的压力。它的任务是保证企业管理始终处于受控与有效状态。出现违反规章制度或其他异常情况,有充分的现场纠正或处置权。董事长要毫无保留地支持这支队伍的工作。建立企业管理保证体系关键是参加这支队伍人员的素质,首先是熟悉企业管理业务,如果是专家当然更好;其次热爱本职工作,把搞好企业管理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再次是办事公正、公平、无私、有大无畏精神。如果企业有了这样一个高素质的保证体系,那么,企业长效管理的成功就有了扎实的基础。但是,绝对要避免把企业的老、弱、病、残人员安排进来,这方面的教训应当说是深刻的,不能再重蹈复辙了。
从严管理是一门领导艺术
从严管理是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从严管理就谈不上现代管理科学。问题是如何从严管理,怎样严法?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应当有不同的从严管理内容和方法,有些工业发达国家企业中的从严管理看来严得有点过了头,有的国家实际上把军事管理的一套管理办法移植到企业管理中来,而有的国家的企业中把员工视同一台机器,这样的从严管理并不足取,因为它与我国国情,包括道德准则、人际关系都是格格不入的。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中的员工既是被管理的对象,又是企业的主人,同时,在生产诸要素中,人毕竟是第一要素,因此,我们设计从严管理的模式,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社会主义国家企业中的从严管理应当是严得有理、严得有度、严中有情、严中有爱。我们的从严管理如果能达到使广大员工感到在企业中既是在严格有序的环境中进行生产活动,又感到在这个“大家庭”中的心情是愉快的,并没有任何压抑感,更没有那种进企业视畏途的感觉,这样的从严管理才是成功的。从严管理还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和简单化,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的从严管理与企业的党建工作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一致的。党建的目标是要引导人、培育人、激励人、凝聚人,企业管理特别通过从严管理也要达到上述目标,因此,企业里的党员群众应是从严管理中的带头人、是标兵,党建与从严管理结合起来,那么,我们的企业管理就有望了。
企业的长效管理作为一种思维提出来,可能使人们感到有某种程度的新鲜感,但上述讲的四个环节可能又是老生常谈,虽然注入了一些新的内容与提法,但毕竟不是什么“创新”,仅是我长期接触企业管理中的一些真情实感吧。我总感到这四个环节抓住了,实现长效管理的设想就有了比较可靠的保证。
标签: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