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154000
【摘 要】目的:分析与探讨氯吡格雷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ACS并予以PCI治疗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噻氯匹定治疗,治疗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及血栓素B2水平、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MACE的发生率为10%,治疗组为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1,P=0.396);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MACE的发生率为25%,治疗组为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34)。治疗前,治疗组血栓素B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6、24小时血栓素B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5、3.334,P=0.001、0.001)。治疗前,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6、24小时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0、12.010,P=0.000、0.000)。结论:氯吡格雷可明显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且对血栓素B2水平、血小板聚集率有积极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氯吡格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血栓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虽能明显改善预后,但因其会引起血管内皮损伤、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诱发血小板聚集,导致新的冠状动脉血栓事件[1]。为了降低ACS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对我院66例行PCI手术的ACS患者予以氯吡格雷治疗,结果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ACS并予以PCI手术的PCI患者66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33例,年龄35~65岁,平均(55.7±11.5)岁。按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3例。入选标准:①来院就诊至病情发作的时间≤24h;②按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04年)及ACC/AHA不稳定性心绞痛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02年)标准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者;③至少有1处狭窄,且狭窄在75%以上(直径法)[2]。
1.2方法
对照组:术前阿司匹林300mg,噻氯匹定250mg,术后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噻氯匹定75mg,每天1次,低分子肝素抗凝皮下注射7d。治疗组:术前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600mg,术后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氯吡格雷150mg,每天1次,第3天调整为75mg,每天1次,低分子肝素抗凝皮下注射7d。两组用药术后持续6个月,其他治疗措施与用药方法两组相同[3]。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收集,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1、6个月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其中MACE主要包括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及死亡。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6小时、用药后24小时的血栓素B2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观察用药前后两组血栓素B2水平、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家族史、靶血管分布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情况。
2.2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MACE的发生率为10%,高于治疗组的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1,P=0.396)。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MACE的发生率为25%,治疗组为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34)。
2.3血栓素B2水平、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
治疗前,治疗组血栓素B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6、24小时血栓素B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45、3.334,P=0.001、0.001)。治疗前,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6、24小时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20、12.010,P=0.000、0.000)。
3讨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发展至支架术,使冠心病介入治疗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让冠心病的治疗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而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应用,降低了因狭窄而致的再次血运重建,成为PCI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乔岩等研究表明,与金属裸支架(BMS)相比,DES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24个月死亡、再次血运重建和MACE的风险,而未增加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和支架血栓的风险。置入DES后死亡风险的降低,主要与DES降低再狭窄后的死亡和MI风险,获得更高的完全血运重建率以及未增加支架血栓的风险相关。虽然应用DES能使PCI后再狭窄的发生率降至20%左右,但因支架为血小板的激活提供了一个平台,使患者PCI术后还需充分抗栓,避免血栓的形成。杜洪伟等研究表明,二磷酸腺苷及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在PCI后明显增强,应加强抗血小板治疗以降低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CPG)是一种强效的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通过和血小板膜表面的腺苷环化酶偶联的二磷酸腺苷(ADP)受体结合,使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无法结合,达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陈燕春等研究发现,600mg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是降低术后30dMACE发生率的独立决定因素,与应用300mg氯吡格雷相比,其抗血小板作用更强,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因此,本文在对行PCI手术的ACS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时,其给药方案选用600mg。通过对我院40例行PCI手术的ACS患者使用氯吡格雷,治疗6个月后MAC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用药后6、24小时血栓素B2水平与血小板聚集率均较对照组改善。通过本研究表明,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且对血栓素B2水平、血小板聚集率有积极的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1]冷建洪,邓小军.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6):77-78.
[2]谢阳,吴强,吴敏,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557-1559.
[3]吴婷竹,龚金龙,洪莉.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1,32(8):1118-1120.
论文作者:韩金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血小板论文; 血栓论文; 统计学论文; 格雷论文; 对照组论文; 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