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邓小平的科教兴国战略与成人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科教兴国战略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依靠科技教育以振兴中华民族,实现四个现代化,是邓小平的重要战略思想,成人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的成人教育在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四化建设人才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如何深化高校成人教育,如何具体落实邓小平科教兴国战略,是放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为此作些粗略的探讨。
一、成人教育是邓小平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实现四化,科教是关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拨乱反正,为我党制订了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战略方针,力争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使中华民族重新获得振兴,这是一个宏伟的战略目标。那么靠什么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呢?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0页) 以后又多次反复告诫全党,搞四化没有人才不行,没有先进的科技不行,而科技和人才的基础又在教育,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教育,甚至牺牲一点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要把教育搞上去,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邓小平同志在阐述这一观点时,是从长远的战略角度考虑的。他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注:《邓小平文选》第3 卷第120页)
2. 成人教育具有普通教育所无可取代的特殊作用 邓小平同志强调教育在实现战略目标中的地位作用时,始终没有忘记成人教育,他极为重视成人教育,他指出,一定“要大力加强各级教育工作,以及全体职工和干部的教育工作”(注:《邓小平文选》第3 卷第70页)。“智力开发是很重要的。我说的是包括职工教育在内的智力开发,要很好地注意这个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3 卷第26页)他把成人教育视为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成人教育具有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殊作用。
普通教育通常是指对青年及儿童在就业前的教育,包括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的教育,它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对于人的一生的发展,具有奠基的作用,对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十分重要。所以邓小平同志指出,抓教育,就要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但是,要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仅仅抓好普通教育是不够的,普通教育只能为四化建设准备人才,只能使受教育者为走向社会作准备,而不能解决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所遇到的新问题,不能解决社会快速发展和知识更新的要求。这一任务就落到了成人教育工作者的肩上。
当代世界,社会生产的发展一日千里,由于科技越来越成为第一生产力,生产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的发展。据统计,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20世纪初为20%,80年代为60—80%,呈直线上升趋势。新兴科技文献资料增长迅速,每隔10—15年增加一倍,平均每年递增5—7%。相比之下,普通学校教育往往显得有些滞后,面对知识大爆炸的局面,往往落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学生,即使学习的是最新的知识,经过数年,到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有些已显得陈旧过时了。他必须一边工作,一边补充新知识。由于社会的发展,需求的变化,社会的工种经常会发生变化。例如美国1950—1965年的15年间,约有8000种职业从劳务市场上消失,同时又有6000多种新的工种出现。在我国也不例外,企业调整,下岗转岗,工种变动也频频出现,从而使许多人自己熟悉的知识变得无用,而新的工作需要自己又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这就要进行重新学习,接受新的培训,接受继续教育。面对社会的这些变化,普通教育已难以适应,因而大力发展成人教育不仅势在必行,而且成人教育的状况直接制约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制约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制约着四化目标的实现。邓小平同志正是看到了社会发展对成人教育的要求,因而指出教育的发展,还是要坚持两条腿走路,普通教育、成人教育两者不可偏废。
二、成人教育应在两个根本转变中发挥作用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贯彻和落实邓小平的科教兴国战略,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从现在起到2010年的发展目标。并提出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其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其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两个转变的提出,向成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无论是以现代化社会化的大生产和发达的商品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还是集约经营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方式,都要依靠发达的科学技术和高度的科学管理,都要靠掌握科技与具有科学管理能力的人才,都要依靠广大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然而我国目前的现状与这一要求还相差甚远。以上海为例,全市130万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和技师人数,约有三分之一将于2000 年前退休。现有职工的科技文化素质亟待提高。
与此同时,人才结构上也存在不少问题。高等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国营大中型企业、文教卫生事业和党政机关等部门,而在经济结构变动中快速发展起来的第三产业,人才却极为短缺。据统计,上海市现有高等专业人才分布于商贸系统的仅占5.6%, 分布在交通运输与邮电通讯部门的仅占4.3%,分布在金融、保险部门的仅占3.1%,而分布在房地产管理和公共服务业的只有2%。在全国其他地区, 此类行业的高等专业人才所占的比例还要低些。人才的短缺严重地制约着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在当今的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往往反映着一个国家社会生产力的水平,一般发达国家第三产业都在60%以上,而我国仅为32%,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产业和职业岗位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由于职工科学技术、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上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往往严重影响着两个根本转变的顺利实现。首先是心理承受力不足。许多职工对两个根本转变的客观要求缺乏思想准备,一时难以承受。据有关部门对上海市下岗职工的抽样调查中获悉,心理承受力较强的只占29.61%,而缺乏承受力的则占70.39%。其次是知识技能难以适应。据统计, 上海目前的下岗人员有三个特点:一是年龄段集中在中年人,35—45周岁的占69.3%;二是学历偏低,67%左右的成员仅受过9年义务教育, 而且缺乏一技之长;三是下岗周期长,在一年以上的超过60%。三个特点集中于一点就是自身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技能单一。一旦社会产业结构变化,要求职工能够由一个生产部门转向另一个生产部门时,很难迅速调整自身的知识、技能结构,难以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从而成为两个根本转变的拦路虎。要扭转这种状况,唯有加强成人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干部培训,职工的再就业培训,不断更新在职职工和下岗人员的思想观念科技知识和技能。对此,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过:调整是实现现代化必须采取的措施,培训就是这种措施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使全体干部、工人充分理解这种培训的重大意义。因此成人教育应该在实施两个根本转变中,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三、深化成人教育改革,把邓小平科教兴国战略落到实处
我国的成人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除专门从事成人教育的学校有了很大的发展外,普通高校也为成人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1995年公布的有关资料,我国1080所普通高校中有829 所举办了函授大学和夜大学,在1980年—1994年期间共培养了函授生夜大学本科和专科生共163万4千人,其他非学历的培训生更是难以统计。在提高全民素质,保证两个根本转变,加速四个现代化的实现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它和形势发展的要求依然存在着较大差距,成人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如何深化改革,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变革观念端正方向 长期来在人们思想中存在着一种偏见,认为普通教育是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是普通教育的一种补充,是非正规教育,因而在思想上尽管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认识,但在对待成人教育时,则不如对普通教育那样重视,表现在领导干部和师资的配备上和教育资金的投入上,往往都不如普教。同时在从事成人教育的工作人员中也往往存在着某些短期行为,往往将成人教育视为一种创收的手段,缺乏战略的目光。因此成人教育的发展,首先要变革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它在邓小平科教兴国中的战略地位,端正办学方向,从长计议,使成人教育与四化建设的宏伟战略目标相连接,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的转变相适应,克服短期行为,作出长远规划,切实为提高全民素质发挥更大的作用。
2.完善法规,加强管理 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要使成人教育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科教兴国中的作用,必须有一套宏观指导、微观管理的法规和科学的管理制度,在这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作了大量的工作,初步建立了一套法规和制度。但是情况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原有的一套往往还不尽完善,还有待于进一步修改充实。如社会办学的审批,不同类型学历教育之间的衔接,上岗证书的审批发放权限,师资要求的审核,经费的管理等等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在完善政策、法规的同时,还应加强各级管理,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不仅要注重专职成人教育的管理,而且要加强非专职成人教育的管理,包括市、区、县企事业系统的成人教育的管理,更要加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管理和规划,使之在科教兴国的总体战略目标下,有机地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3.围绕中心主体发展 成人教育不能开无轨电车,漫无中心。而应围绕中心开展成人教育。首先要围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中心。其次要围绕特定时期的工作中心。在现阶段就是要围绕服务于两个根本转变为中心。再次还应围绕各地区特定时期的工作中心开展成人教育。如最近时期某些城市如何解决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就成为工作中心。成人教育就应围绕如何提高下岗人员的科技文化水平,以适应转岗和再就业的需要而开展工作。
围绕中心是指成人教育应该抓住重点,但抓重点决不等于单打一,而应在围绕中心的同时,采取立体式的发展战略。在纵向上开办高中低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成人教育,以适应不同文化层次人员提高的需要。既要办大学后的继续教育,也要办中专、技校后的继续教育,还要办扫盲式的成人教育。在横向上,要结合不同工种不同职业的实际需要开办多门类的成人教育,不仅要办理工、商、贸、金融、政法、文秘等专门教育,而且还要办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等复合式成人教育。通过纵横交错的立体式的发展,成人教育必将出现崭新的面貌,这样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和改革日益深入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
4.学用结合注重实效 成人教育要改变那种单纯以补充和储备新知识为宗旨的一般性的“证书教育”模式,要以提高在职人员和转岗人员的专业水平与专业能力的综合素质为宗旨。因此,成人教育应本着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教学工作。要通过社会调查立足当前,放眼世界,面对社会,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内容,开拓应用性强的教育课程。如上海大学夜大学结合社会需要调整原有专业设置,开设了社会急需、应用性强的“影视广告”、“影视节目制作”、“文化艺术管理”、“播音”、“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在课程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使学习与工作需要结合得更为紧密,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快地产生实际效果,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夜大学毕业生回单位后普遍受到领导的好评。
5.扩大开放,走向世界 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样,应遵循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方针。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需建立起面向21世纪的崭新终身教育体制。因此,应该大力引进对我国有用的国际成人教育办学的经验、教材、资料、教学设备、教学资金和师资。也可以和境外联合办学,相互交流,互派留学生,互派教师。如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就是和澳大利亚联合办学,引进师资、教材,在培养和国际接轨的人才方面探索了一条新路,很受社会欢迎。现代世界的教育正在打破国界,不仅注重培养国内的建设人才,而且注意培养走向世界的国际人才。日本在成人教育中开设了许多使学员熟悉国际事务的课程,帮助学生走向世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国际交流国际合作的扩大,教育也应作相应的调整,成人教育也应探索出一条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的教育体制,培养一大批走向国际舞台的人才。使成人教育在改革开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邓小平同志科教兴国的战略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