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我国铁路建设事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对其线路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为了延长铁路线路的使用寿命,保持其良好的功能特性,则需要注重其病害原因的分析与总结,找出针对性强的维修养护措施予以处理。基于此,本文将对铁路线路病害原因及维修养护措施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铁路线路;病害原因;维修养护;措施;使用寿命
重视铁路线路病害原因及维修养护措施的探讨,有利于保持铁路线路良好的应用工况,消除其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对铁路线路病害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运用切实有效的维修养护措施加以处理,从而满足铁路线路安全使用要求,全面提升其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水平。
一、注重铁路线路病害原因分析及维修养护的价值所在
为了使铁路线路病害原因分析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并实现对相关维修养护措施的高效利用,则需要对注重其病害原因分析及维修养护的价值所在有所了解。具体表现为:(1)注重铁路线路病害原因分析及维修养护,有利于降低铁路列车的运行风险,并减少列车运行成本费用,增加铁路行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2)注重铁路线路病害原因分析及维修养护,有利于降低铁路轨道变形、下沉等问题出现的概率,延长铁路线路使用寿命;(3)注重铁路线路病害原因分析及维修养护,有利于实现对其线路应用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处理,从而提升铁路线路的潜在应用价值,并满足其在长期实践中的安全使用要求。
二、铁路线路病害原因探讨
(一)实践中的运行负担过重
铁路线路长期应用中承担着相应的运输任务,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交通服务水平提升提供了可靠保障。实践中由于铁路部门在自身服务状况改善及经济效益增加中逐渐提高了列车的托运量及运行效率,使得铁路线路在实践中的运行负担过重。在此期间,受到重载因素的影响,使得铁路线路应用过程中的负荷增加,且在列车运行中会出现相应的受损问题,也会造成铁路轨道裂纹、变形等现象的出现,间接地加大了铁路线路的应用成本,影响列车运行安全性的同时会给相应的维修养护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实践中的维修养护工作落实不到位
在完善铁路线路服务功能、提升其实践应用水平的过程中,虽然铁路企业安排了相关的人员进行铁路线路维修养护,但是,由于某些铁路线路维修保养人员的责任意识薄弱,对实践中的线路维修养护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相应的工作落实不到位,使得铁路线路长期应用中的性能可靠性缺乏保障。同时,由于某些铁路线路维修养护人员在实践中缺乏系统培训,导致他们在自身的工作开展中缺乏有效的专业能力,加上自身的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导致铁路线路维修养护工作开展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可能会给铁路列车运行过程产生潜在威胁。
(三)实践中的维修养护体系不够完善
在应对铁路线路病害的过程中,与之相关的维修养护体系是否完善,体现着铁路线路维修养护工作水平。但是,实践中因某些铁路企业在其线路应用过程中对相应的维修养护体系形成过程不够重视,致使铁路线路所需的维修养护体系不够完善,致使这类线路应用过程中的病害处理不及时,影响了铁路线路的实践应用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由于某些既有的铁路线路维修养护体系设置中未能充分地考虑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对创新理念、丰富的实践经验等缺乏有效运用,从而降低了铁路线路维修养护体系实践应用水平,影响着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应对铁路线路病害的维修养护措施探讨
(一)注重线路承载能力的提高
在处理因运行负担过重而引发的铁路病害过程中,需要铁路部门在其维修养护措施选用中能够注重线路承载能力的提高。具体表现为:(1)结合铁路线路应用过程中的托运量及实践中的形势变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给予铁路线路承载能力提高方面所需的资金支持,并扩大线路承载范围,使得铁路线路长期运行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工况;(2)注重铁路线路的最高承载设计,并在实践中应选用性能可靠的轧钢,并对其质量进行科学评估,从而为铁路线路的实践应用效果提高提供保障;(3)在应对铁路线路运行负担过重而引发的病害过程中,需要铁路维修养护人员能够重视动态维修方式使用,从而降低这类线路维修成本,满足铁路线路安全运行要求。
(二)健全维修养护机制,积极开展相应的工作
通过对铁路线路病害原因的深入分析,为了保持其良好的维修养护工况及效果,则需要健全这类线路维修养护机制,积极开展相应的工作予以应对。具体表现为:(1)在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等要素的配合作用下,健全铁路线路维修养护机制,实现对其实践中存在病害的及时处理;(2)在有效的维修养护机制作用下,积极开展铁路线路维修养护工作,促使这类线路病害处理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三)完善铁路线路维修养护体系
在应对铁路线路病害的过程中,为了给予其维修养护工作开展科学指导,则需要铁路部门及相关人员能够注重创新理念、有效的维修养护机制、丰富的实践经验等要素的合理运用,促使最终得到的铁路线路维修养护体系更加完善。在此基础上,可改善铁路线路的应用工况,确保其运行安全性。
四、实践中的案例分析
某铁路线路应用过程中出现了磨损、夹板裂纹等问题,影响着列车的安全运行效果。针对这种情况,铁路部门在高效的维修养护机制及养护体系的作用下,让实践经验丰富的维修养护人员及时处理铁路线路的这些病害,使得其病害处理效率相比以往提高了6.3%-7.2%,铁路线路运行中病害出现的概率降低了3.5%-4.3%,从而满足了铁路列车安全运行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这些维修养护措施的合理使用,有利于实现对铁路线路病害的科学处理,促使其在长期使用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安全性能,从而满足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因此,未来在对铁路线路应用工况进行分析时,则需要给予其病害原因总结及维修养护措施选用更多的关注,从而延长铁路线路使用年限,更好地应对实践中的形势变化。
参考文献:
[1]蔡芳兰.浅谈铁路线路病害成因及维护措施[J].科技风,2018(07):192-193.
[2]赵思强.研究铁路线路病害原因与维修养护措施[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07):265.
[3]黄磊.刍议铁路线路的常见病害及养护维修[J].江西建材,2016(02):192+197.
论文作者:王永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铁路论文; 线路论文; 病害论文; 原因论文; 过程中论文; 措施论文; 注重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