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科学与知识经济关系的全方位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社会科学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2.3;C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2X(2000)03-0010-05
“知识经济”这一概念从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到1996年经合组织明确定义其为“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之后,知识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这已成为共识。在我国,掀起了一场知识经济的大讨论,人们对知识经济作了大量的探讨,真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在知识经济讨论的尘埃落定之后,我们发现人们对知识经济的认识,主要局限在自然科学技术领域里,而对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包括不包括社会科学,特别是社会科学与知识经济之间的关系等重大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均严重缺乏,这些问题关系到在我国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科学的地位和历史使命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能否健康发展的大局。因为在我国一直有忽视社会科学的倾向,正如季羡林先生所告诫过的:“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建国大业有密切联系,但一向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注:《山东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由于在知识经济的研究中形成了一种知识经济与社会科学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思想倾向,致使有的人没有看到知识经济是人文成份含量很高的文明经济,误把知识经济当作“双刃剑”(注:张贤根:《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文前提》,《社会科学报》1999年5月6日。)。故在此就知识经济与社会科学及相关问题试图作一全方位考察,以便唤起人们对该问题的关注和研究,真正使人们正确认识知识经济,以便更主动地迎接我国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一、“知识经济”概念从其萌芽到其成熟,几乎一直是人们从社会科学角度进行研究和归纳的结果。“知识经济”概念的萌芽在国外可以追溯到本世纪60年代初,当时由于经济的增长日益取决于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科学和技术的快速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学者们特别是社会科学家们对未来经济作了不懈的探究:先是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于1960年在《管理决策新科学》一书中提出了“信息技术”的概念;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出版了《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前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社会学家、国务活动家布热津斯基在《两个时代之间——美国在电子技术时代的任务》中提出,我们面临一个“电子技术时代”,1972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又把它称为“后工业社会”;记者出身的社会学家托夫勒1980年在《第三次浪潮》中大力宣传了“后工业经济”,并把它描写成“超工业社会”,提出已经出现了一种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经济;美国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奈斯比特1982年在《大趋势》中提出了“信息经济”,以新型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命名这种经济;1986年英国社会学家福莱斯特在《高技术社会》中提出的“高技术经济”,较准确地以新型经济的产业支柱群体命名这种经济;1990年联合国的有关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说法,明确了这种新型经济的性质;1996年10月8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著名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正式使用“知识经济”。至此,“知识经济”这一概念被普遍认同,并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很大反响;1996年12月30日美国著名的《商业周刊》发表了一组文章提出“新经济”,指出一种新型经济已经形成;世界银行著名的《世界发展报告(World Development Report)》1998年版,已更名为《发展的知识(Knowledge for Development)》。
从国外“知识经济”概念的发展和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对这种经济类型的发现、对这一范畴的概括作出主要贡献的是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家。众所周知,经济学、社会学、未来学均属于社会科学。由于这些社会科学家的最终研究成果——“知识经济”范畴准确地概括了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的现状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所以,被国际组织或各国政府所重视和采纳。另外,联合国的有关科研机构、OECD以及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经济和有关社会问题的,它们云集了世界上众多优秀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社会科学专家,概括和归纳“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无疑离不开他们的贡献。
知识经济这一概念在我国,从引起重视到追踪研究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也主要是社会科学家们在从事研究,这一点从学者们的专业和发表见解的媒体属性就很明显地发现。
二、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分工来看,知识经济属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范畴。知识经济作为一个科学范畴,之所以得到世界范围的重视和接受,无疑由于它揭示了发达国家当前的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形态发展的趋势。其反映的对象是国际的、国家的,因此是宏观的,它不是去研究具体的技术细节问题,而是从总体上研究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趋势,这就决定了它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以定性分析为主,而自然科学技术是以定量分析为主的,故知识经济属于社会科学研究范畴。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与上述“知识经济”是由社会科学家概括和提出的这一客观事实在逻辑上也是一致的。正如与“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情况一样,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或社会经济形式,知识经济也是社会科学家研究的对象,这与其中的农业技巧、工业技术、通信技术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并行不悖的,分工应当是明确的。
三、从知识经济较为普遍接受的内涵来看,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一样,也是知识经济中的“知识”,是知识经济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因为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包括人类迄今为止创造的所有知识。按照目前最权威的OECD的解释,知识可以分为四大类:1.知道是什么(Know-what);2.知道为什么(Know-why);3.知道怎么做(Know-how);4.知道谁有知识(Know-who)。Know-what是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 Know-why是指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科学知识,这方面的知识由专门的机构(如实验室等)来完成;Know-how 是做一些事情的技能、诀窍或能力;Know-who是指有关知识在谁那里的信息,它涉及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情的信息,它包含了特定社会关系的形成,即有可能接触有关专家并有效地利用他们的知识(注:戎章榕:《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中国科协报》1998年1月22日;刘东:《知识经济: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未来与发展》,1998年第1期。)。从上述知识所包括的四种类型来看,它们与社会科学均有密切的联系。这与“知识包括人类迄今为止创造的所有知识”是统一的,也是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关于“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的观点是一致的。上述第一种类型中的“事实”,我们认为它包括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需要解决和决策的问题事实,企业管理中的人、财、物配置方面待解决的问题事实,对外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事实等等,这一系列的事实主要还是依靠社会科学家去研究和提供方案;上述第三类知识所说的技能、决窍或能力,我们认为它除包括有纯自然科学方面技能的熟练程度外,当然还包括思维方式、哲学方法、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后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就离不开社会科学中的思维科学、哲学、逻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培养;第四种类型知识当然包括人才学、管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培训,这些信息的获取和优化组合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运用。即使是上述第二种类型的知识,也不能完全脱离社会科学知识的运用,例如自然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所从事的科学研究是有前提的,像这项研究有无必要、是否为重复研究、是否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所必需的等问题,如果撇开了这些问题的预先解决,这项研究很难说它有价值,而这一前提的有关信息的获取和论证就离不开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家。另外,即使是纯自然科学研究,其研究人员思维方式的训练、心理素质的增强、工作动机正确与否等方面的因素与科学研究的效益也有直接关系,而这些方面之素质的养成离不开社会科学的熏陶和训练。
四、从知识经济的特点来看,知识经济也包括社会科学。关于知识经济的特点,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范围概括,但各种观点均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经济是促进人类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即经济发展可持续化;2.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即资产投入无形化;3.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即世界经济一体化;4.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即经济决策知识化、科学化;5.知识经济是一种强调学习的经济;6.知识经济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
从上述第一个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在知识经济社会里,经济应当是可持续发展的,这种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和谐相处为前提的,而人口、环境、资源这些人类面临的最大难题,只有依靠社会科学家、自然科学家和政府三者共同攻关,协作配合,才有望解决,这其中牵涉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观点、态度,更重要的还包括社会道德体系、法律体系等社会秩序、社会契约等方面的建构、调整和完善等。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社会科学、软科学、自然科学和决策科学等学科,而这些均是知识经济中的“知识”。
关于第二个特点,即资产投入无形化。因为在知识经济社会里,知识在经济发展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而知识又是无形的,所以,从整个社会的经济形态来看,其投入趋向于无形化。而这些知识既包括科学技术的成果,如新发明、新技术创造等,也包括各种先进的经营管理新模式、新方法、经营决策的新举措,因为人类社会自进入大工业以后,管理显得日益重要,马克思将它比作乐队的指挥,没有指挥的乐队是不可想象的。后者即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关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点,这更是一个社会科学课题。世界经济一体化指的是全世界各国经济,无论在生产、交换还是在分配上,都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独立能够解决的。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导致自然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金融资源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在这种客观情况下,使其家经济稳定、健康地成长,趋利避害,对上述问题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个政府就不可能制定出科学的对策,而这些科学认识更主要的是依赖与之相关的“世界经济学”、“国际金融学”、“人力资源经济学”、“债券学”、“国际政治学”、“外交学”、“经济学”等等。显而易见,社会科学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知识经济的第四个特点,即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特点。所谓决策就是决定策略或办法,而知识决策就是建立在以科学和知识为基础之上的策略或办法。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这种知识无疑是以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的,社会科学是这里的“知识”的主体。历史经验证明:“不重视社会科学,要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不可能的,没有高度发展的社会科学,要实现对社会的自觉调节和科学管理是不可想象的。”(注:李铁映:《发展无愧于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民日报》1997年5月21日。)江泽民主席在上海社科联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更精辟地指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正确制定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政策,离不开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献计献策”,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成为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一支重要力量。”江主席称赞“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在为领导机关科学决策,为实际部门咨询服务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注:江泽民:《充分发挥社联的作用,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学术月刊》1998年第3期。)。事实的确如此,我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出台,无一不是大量社会科学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2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许多重大决策,都注意听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从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路线和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提倡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制定,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跨世界蓝图的许多重大决策,都包含着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智慧和贡献。”(注:李铁映:《发展无愧于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民日报》1997年5月21日。)列宁早在20年代就已特别强调过这一点,指出没有“专家的结论,没有他们的经常参加,不得实施任何一项重大措施”(注:《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50年版,第100~111页。)。美国从1946年起成立了主要由众多社会科学家组成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使得宏观经济决策走上了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这无疑巨大地促进了美国社会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直到冷战后的今天,他还稳坐世界经济和科技的第一把交椅,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注:陈宝森、侯玲著:《美国总统与经济智囊》,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关于“知识经济是一种学习的经济”中的“学习”,我们认为包括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当然也包括对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学习各种新的管理知识、人才开发知识等。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社会相比,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分工日趋细化,这就要求人们在纵向上不断加深对所从事专业的学习。同时,社会分工在细化的同时,又趋向综合,这看似矛看,其实,在这一矛质的背后又有其必然联系,因为更深层意义上的综合是细化的必要条件。认识这种趋势和关系是社会科学的任务。综合趋势又要求人们在知识面上要拓宽,放宽视野,统观全局,这些要求人们通过不断学习知识事实来适应。这就要求在更深层意义上去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方法,去学习科学技术、去学习社会科学。人们为什么去学习、如何学习、学习什么?归根结底,取决于对人本身发展的终极关怀,而“终极关怀”的实现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科学的作用发挥得如何。
在知识经济是以信息为基础这一特点中,信息主要指的是有用的科学、技术、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新进展的情报。这些情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事业单位、一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一个国家若能够及时捕捉国际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信息,就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国民经济就会得到科学及时的调整,并得到快速、健康发展。这里的信息既包括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也包括经营管理、各国的政策倾向、对外经济信息等社会科学的。同样,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作为研究信息的广义的信息理论即属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典型的文理交叉学科。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以信息作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离不开社会科学。
五、知识经济的到来为社会科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课题。首先,社会科学家在抽象概括出“知识经济”范畴之后,又开始了旨在研究知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如何依靠知识进步实现经济发展、财富增长规律的“知识经济学”的开拓工作,且已初见成效。这门学科涉及到:经济对知识的依赖、吸纳,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知识向经济转化的过程、方式、途径,知识的生产、交换、积聚、使用;企业制度的改革,生产方式尤其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教育制度的改革,教育功能的转变等一系列制约、影响乃至决定知识经济发展的因素的系统研究。知识经济学作为知识经济时期的经济科学,也是崭新的21世纪的经济学(注:参见彭坤明:《知识经济学论纲》,《求索》1998年第5期;乌家培:《信息、知识经济及其它问题》,《中国改革报》1998年11月18日。)。其次,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还对我国社会科学的核心和主干部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如关于阶级的理论,既然物质形态的资本已不是知识经济时代主要的生产要素,以往对以物质生产资料的占有作为划分阶级标准的理论,必须作相应的修正。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状况和未来发展问题,由于传统产业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日趋下降,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在哪里?谁是新生产力的代表?谁是改造现存社会的革新力量?这是否意味着,知识分子能够且已经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工人阶级,成为革新社会的中坚力量呢?等等,这些问题比较尖锐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需要我们去回答。所以,知识经济又为社会科学提出了挑战,并为其发展提供了无穷的素材和契机。
总之,社会科学与知识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被涵括和涵括的关系,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和外在关系,这些联系和关系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研究。
收稿日期:2000-01-21
标签:知识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 社会科学家论文; 科学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决策能力论文; 中国社科院论文; 自然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