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一直都是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只有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针对具体参数科学分析,才能够保证整个工程作业的安全稳定,才能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效率。但是,现阶段我国对于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缺乏科学的防范措施和治理方案,这对于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十分不利。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希望能够促进相关工作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各类工程建设如火如荼的在各地开展起来,不过任何一项工程都离不开岩土勘察的支持,所以岩土勘察工作对于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设单位只有加强自身岩土工程勘察力度,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水文地质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施工。
1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分析
1.1因地下水上升所引发的危害
地下水作为一种不可控因素,在岩土项目施工环节中可能会出现水位上升的情况,对整个勘查工作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首先,地下水上升容易使施工组织基层土壤的质量大幅度下降出现盐碱化现象,如果没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控制,整个岩土工程将会出现腐蚀,大大降低建筑的安全性,缩短使用寿命;其次,地下水位上升还会引起土地塌方,岩石滚落,建筑结构遭到破坏,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最后,大部分的建筑都会开展地下施工作业,但是由于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不能保证地下室或地下车库等免受渗水的危害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等现象的发生。
1.2因地下水下降所引发的危害
上文已经提到,地下水是一种不可控因素,所以除了水位上升之外还会出现下降的情况,这同样会引发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水文地质问题。一般来讲,水位变化与季节更换存在直接关系,季节降水量直接影响水位变化,我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夏季多降水,地表水明显增多,水位发生上移,秋冬降水量下降,水位也会随之下移,大幅度的水位变化导致施工作业的地面将会出现塌陷、沉降,岩土内部的伸缩度也会逐渐变大,工程主体的质量无法保证。
1.3因地下水压力所引发的危害
岩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周边的地理环境有所影响,从而使地下水压力的平衡状态发生改变,引发流沙河和基坑突涌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水文地质问题使工程作业底部的施工结构发生改变,所以项目技术人员应当要结合各种因素加强对地下水的防治工作,利用高新信息技术及时监控水文和地质的相关参数,如果一旦发生异常要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同时还要注意随时与施工部门进行交流和沟通。
1.4因软土地基所引发的危害
当前,大部分岩土工程都选择铺设软土地基,但是这种地基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压缩性高、渗水性能差,导致建筑土层极易出现变形等情况。这种类型的地基水分较大,所以建设单位如果在施工作业中没有对地面进行压缩加固,工程结构就会发生变化。此外,流变性也是软土地基的一项重要特征,这里所说的“流变性”其实就是指质地较软的土地在时间的消逝过程中产生的变形,所以施工单位要启动灾害预警,事前拟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提前采取相应的地基加固措施来保证每个环节的安全稳定进行,最大限度的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处理方案
2.1规范工程地质勘察
地质勘查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高的专业技能,需要技术人员具备踏实的知识功底和丰富的操作经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一,企业在地质勘查工作进行之前应当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要求下属严格按照该目标来对岩土工程开展地质勘察;第二,相关人员在地质勘察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提前对岩土工程周边的环境做一个详细的检查,大致了解其内部的地质构造;第三,还应注意任何一项工作的进行都要按照法律规定合理开展;第四,施工企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第三方的监督作用,安排专门人员对勘察作业的各个环节严格管理并进行有效及时的监督,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要立即报告主管人员,然后制定相应的措施补救,争取将恶劣影响降到最低;第五,定期对企业内的地质勘察人员开展培训,邀请专家进行知识讲解和经验交流,最大限度的提升勘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2加强地下水状态调查
在不发生地质灾害的正常情况下地下水将一直处于平稳状态,但是施工状态下的地下水会根据工作作业的开展进度发生相应的改变,这增加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难度。勘察人员要认识到这一点并加强对地下水状态的调查,随时关注现场地下水水位的变化情况,以保证岩土工程施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首先,施工单位应当从工程本身出发制定出地下水调查工作的最终目的和相应的调查标准,确定岩土工程位置地下水的性质和所属类型,并探测出水质,检查是否出现腐蚀问题;其次,技术人员要根据水位的变化情况,准确判断出是否会影响工程的稳定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最后,作为专业的岩土勘察专家还应当在对大量工程地下水问题调查的基础上掌握其变化特征,找出每种类型中的变化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
2.3加强突涌现象处理
第一,要对岩土工程基坑进行评估,判断基坑内出现突涌现象的概率;第二,测量出基坑中的隔水层高度和类型,判断周边的水文状况,然后猜测基坑突涌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发生形式;第三,制定出防范措施,严格控制基坑的开挖程度,根据测量结果明确基坑开挖的安全范围,并按照相关参数进行开挖作业;第四,防水层薄厚程度对于基坑是否出现突涌现象也有一定的关系。通常情况下,防水层越厚就会对基坑的保护性越大,出现突涌的可能性也就越小;第五,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排水孔,将有限的承载水压进行分解,从而实现防治基坑突涌现象的发生。
2.4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地表处理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技术人员在进行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准备任务,测量评估出土质的荷载量、相关强度参数以及土壤的含水量等,然后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施工方案。针对软土地基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即表层处理法和强夯法。所谓“表层处理法”就是在施工项目地基的表层加入一些化合材料以增强其渗透性,另外还可以使用物理方式来改善地基的土质问题,将软土换成素土或者碎石之类模量高的土质从而降低因软土地基对工程的所造成的危害。而强夯法不同于表层处理法,它主要是利用重锤的物理运动来进行,通过科学的操作使重锤进行自由落体并下落到指定的地点,最终达到使地面更加坚固的目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强夯法且因其操作起来更加方便、简单等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的施工作业领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操作人员务必要保证操作动作的规范和科学,因为该方法受人为因素的干扰程度较大,所以施工企业一定要注意加强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争取提升其技术水平。
结语:综上所述,建设单位应当高度重视起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切实做好水文地质问题的防范措施。在岩土工程勘查工作中只有保证施工作业的科学合理性才能有效防止水文地质问题的发生,保障工程的安全施工,实现提升企业综合效益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安宝山.岩土工程勘察在复杂地质环境下的相关技术方法探究综述[J].环境与发展,2017,(6):6-9.
[2]陈蕾.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地下水位变化及应对措施探析[J].地下水,2017,(4):185-186.
[3]秦龙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7,(6):236-238.
[4]张春伟.浅析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有色金属文摘,2016,(1):101-103.
[5]王洪波.下告铁矿2#尾矿库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探讨[J].西部资源,2017(4):120-121.
论文作者:冯启庄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水文地质论文; 地下水论文; 岩土论文; 基坑论文; 作业论文; 工作论文; 水位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