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临床对比教学分析论文_袁梦瑶

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临床对比教学分析论文_袁梦瑶

(山东英才学院医学院本科护理学1604班,山东 济南 250104)

摘要:目的探究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于 2016 年 6 月——2017 年6月进入该社区医院治疗的 108 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 54 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社区护理干预,对比 2 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优良率及血糖指标。结果 经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良率分别为 77.78%及 94.44%。二者相比差异较为显著,2 组具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餐后 2 h 血糖及空腹血糖各项指标变化幅度相比差异明显,2 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社区内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采取社区护理干预能大大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规范日常用药,有效控制血糖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值得在临床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糖尿病;治疗依从性

糖尿病作为临床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之一,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深受自身新陈代谢紊乱的影响,极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同时,由于糖尿病患者病程绵长需要长期用药,其治疗依从性呈逐年削弱趋势,不止造成糖尿病病情更为严重,更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如何保证糖尿病护理服务质量是相关护理人员所面临的主要挑战。鉴于此,该文重点探究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的临床效果,分析2016年6 月——2017年6月间进社区治疗的108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进入该社区医院治疗的 108 糖尿病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 54例,其中,对照组54例患者,男女比例为30:24(即男性30例及女性24例),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 43 岁。观察组 54 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9:25(即男29例及女性 25 例),最大年龄为 82 岁,最小年龄为43岁。结合上述资料发现,2组患者各项资料中年龄、性别及病程等基本信息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性说明具备研究对比的纳入价值,并且 2 组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实验同意书已提前了解实验流程及实验内容,该实验得到本地伦理协会同意。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社区护理干预,即①由于糖尿病病程绵长需要长期服药,存在产生焦虑、抑郁及恐惧等负性情绪的可能性,护理人员以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前提条件强化与患者间沟通交流,采取适宜的心理干预措施,耐心解答患者内心疑虑,帮助患者消除负性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大大增强其治疗依从性,并且予以患者相应的情感层面支持,促使患者切身感受到来自家庭及社会的关心鼓励,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机体早日康复。②社区医院邀请糖尿病专家或学者组织社区范围内糖尿病知识讲座,通过口头讲解、发放宣传手册及播放视频等方法帮助患者快速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尤其是并发症及相关注意事项,制定个性化长期治疗方案,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一对一宣教,并且定期进行护理随访,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及血糖指标,针对治疗依从性不足的患者及时纠正其生活习惯。③护理人员纳入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及身高等指标精确计算患者每日摄入热量。例如,碳水化合物占 50%, 脂肪占30%及蛋白质占 15%等,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计划,遵循 1/5尧2/5 及 2/5 比例分配摄入热量,做到少食多餐,尽可能多吃富含蛋白质及高纤维的食物补充足够能量,严格控制糖分摄入量,叮嘱患者治疗期间戒烟戒酒且每日适量运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判定标准

纳入运动锻炼、膳食习惯、服药规范、服药时间、服药次数及用药剂量等指标进行治疗依从性评分,超过22 分为优秀,16~22分为良好,不超过16分为较差,并且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后餐后2h血糖及空腹血糖2项指标。

1.4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经 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所获取的相关数据,其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x+s),二者对比研究以t 值为标准完成检验;其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n%],二者对比研究以x为标准完成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良率对比

对照组治疗依从优秀19例、良好23例、较差12例,总优良率为77.78%;观察组治疗依从优秀26例,良好25例,较差3例,总优良率为94.44%,经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良率分别为77.78% 及94.44%。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对比

经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餐后 2 h 血糖及空腹血糖各项指标变化幅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经该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护理后治疗依从性远远高出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改善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说明社区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不止能提高治疗依从性,更能控制血糖指标,相较于常规护理,社区护理干预涉及运动干预、膳食干预、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等方面内容,将以人为本原则贯穿于护理干预过程,始终帮助患者快速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消除患者负性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进一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调动患者及其家属广泛参与护理流程的热情。此外,社区护理干预能预防患者错失最佳治疗实际,大大增强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扭转患者以往错误的认知,确保患者遵医行为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有临床研究者表示,将社区护理干预方案实施于糖尿病医护过程中,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此次得出了与之较为相似的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社区内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采取社区,护理干预能大大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规范日常用药,有效控制血糖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因此,值得在临床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冷倩.连续性护理提高糖尿病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237-238.

[2]王永青.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0),271.

[3]章慧娟. 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50):214.

[4]叶静,陈亚丽,陈志花,余信国.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依从性的影响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8),140-142.

[5]李鸿雁.临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0):260.

作者简介:袁梦瑶(1997.11-),女,山东省临沂市临沭人,本科,护理学,老年护理方向。

论文作者:袁梦瑶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临床对比教学分析论文_袁梦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