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对胃肠道肿瘤患者通过联合腹腔镜和内镜进行手术的成效。方法 我院诊治的10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用传统开腹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用联合腹腔镜和内镜手术方式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长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66%,低于对照组的24.53%;在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上,研究组均比对照组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肠道肿瘤的治疗上,实施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方式,对患者的治疗成效极佳。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腹腔镜与内镜联合;传统开腹手术;成效
前言
胃肠道肿瘤是一种常见的、高发的、高死亡率、对人体危害极大的疾病,其诱发因素包括遗传基因和不良饮食习惯,不良饮食习惯主要指摄入过多高蛋白、高脂肪、熏制食品、腌制食品等[1]。胃肠道肿瘤一般通过药物和手术进行治疗,由于该病确诊时一般已经发展到中晚期,错过了药物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大部分患者只能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以往,胃肠道肿瘤的手术方式是传统开腹手术,但该手术方式创口大,感染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目前,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方式因其创口小、定位准确、对手术深度和力度的控制性较好而成为广大医生、患者的首选[2]。本文就联合腹腔镜、内镜进行手术对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收诊治疗的10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3例)。经过胃肠镜、内镜及CT检查,106例患者均确诊为胃肠道肿瘤。对照组中,男女构成比例为29:24;最小年龄为40岁,最大年龄为68岁,平均年龄为52.88±2.54岁;病龄在1~2年之间,平均病龄1.12±0.54年。研究组中,男女构成比例为28:25;最小年龄为41岁,最大年龄为69岁,平均年龄53.18±2.67岁;病龄在1~2年之间,平均病龄为1.21±0.6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龄、病情类型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1.2手术方式
1.2.1传统开腹手术
第一步,开腹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确定麻醉成功;第二步,把患者的腹腔打开,再次确定病变部位;第三步,对瘤体进行穿刺、分离、切除或灼除;第四步,查看切除情况、出血情况,若切除干净且无出血可以结束手术,并对患者采取抗炎、抗感染预防治疗,最后逐步无菌缝合。
1.2.2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
第一步,开腹前对患者通过插管用药进行全身麻醉,并确定麻醉成功;第二步,在脐部10mm内切开一个小切口,置入腹腔镜,同时,从患者口腔插入胃镜,两者联合对患者腹腔进行查看;第三步,对病变部位进行准确定位,在腹腔镜协助下把瘤体从胃壁、肠壁分离并切除或灼除;第四步,通过腹腔镜与内镜查看瘤体切除情况,切口出血情况,若切除干净且无出血后,对胃肠进行减压、使用抗生素等进行预防治疗,取出腹腔镜和内镜,最后对创口进行无菌缝合。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详细数据。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使用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 ),当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间( )
2.结果
手术之后,研究组术后仅有3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低至5.66%,对照组术后有13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4.53%;研究组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而对照组相应的上述指标均比研究组高,且差异较大,P<0.05,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物质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增大、工作压力的增加使胃肠道肿瘤发生率快速上升,给患者的身体、心理产生极大的危害,给其生活、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医学工作者一直在探索一种更安全、更可靠、对患者伤害更小的手术方式对胃肠道肿瘤进行手术。
研究发现,实施胃肠道肿瘤切除手术,肿瘤的定位是否足够准确极为重要[3]。传统开腹手术方式需要打开患者腹腔才能寻找瘤体并对其进行定位,但是寻找瘤体所需时间较长,且找到后对其定位也不够准确,进而需要更多时间对瘤体进行分离、切除[4]。本文对照组中,整个手术创口极大,定位准确度不足,与空气接触面积大时间长(90.68±11.67分钟),出血量多达126.36±36.65mL,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4.53%,且术后恢复需要时间长达11.86±2.69天。上述结果表明,传统开腹手术方式对胃肠道肿瘤进行切除的难度较大,且效果不够理想。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只需在脐部切开一个小切口,置入腹腔镜,再从口腔插入内镜,而通过腹腔镜和内镜精密、清晰度高的摄像头对瘤体进行准确定位,在清晰的手术视野下完整、彻底地把瘤体从胃壁、肠壁分离并切除[5]。本文研究组中,使用该手术方式创口小、定位准确、手术时间仅需66.68±13.27分钟,出血量低至75.16±25.26mL、对手术深度和力度控制极好,可减少对患者的二次伤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有5.66%,且术后恢复所需时间仅为7.41±1.82天,与传统开腹手术方式相比,各项指标差异较大,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表明,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该手术方式更可靠、更安全、对患伤害更小,更有利于患者的后期恢复。另外,部分胃肠道肿瘤较小,该情况下若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方式极难对瘤体定位,切除难度极大;此时,实施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可以在机器及摄像头的帮助下对瘤体准确定位,精确切除。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需要相关科室配合完成,且麻醉与胃镜的作用部位有重合,易使麻醉插管脱落,对麻醉技术、胃镜插入技术和腹腔镜下分离、切除、缝合技术的要求极高,基层医院由于器械设备不足、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推广。
综上以上结果可知,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胃肠道肿瘤对患者伤害较小,有利于其术后恢复,值得向胃肠道肿瘤患者推广。
参考文献
[1]哈丽旦?满苏尔,阿米娜?具拉提.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可行性和佑床护理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5):207-208.
[2]刘德林.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胃肠道肿瘤与传统手术的对比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4,29(06):727-728.
[3]丁保锋,周默巍,刘星野.腹腔镜切除联合内镜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刊,2015,50(06):75-76.
[4]李德川,杨静.评价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7):23-24.
[5]刘慧军,戎祯祥,熊焰,等.内镜联合单孔腹腔镜技术切除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研究[J].消化肿瘤杂志,2015,07(01):130-131.
论文作者:余荒岛,杨国柱(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手术论文; 肿瘤论文; 患者论文; 胃肠道论文; 腹腔镜论文; 术后论文; 方式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