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对小学生同伴关系、成就动机和成就影响的研究[1],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就论文,同伴论文,动机论文,小学生论文,合作学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旨在探讨在我国开展合作学习教学的可行性,以及合作学习对小学生同伴关系、成就动机和成就水平的影响。运用自然实验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三年级两个班进行实验研究,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n=35),另一个班为控制班(n=37)。实验为期三个月。结果表明:合作学习在小学教学中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效果较为显著;合作学习对同伴关系的改善有着积极的影响,学生间的接纳度和被接纳度都有普遍的提高;合作学习在较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课程兴趣明显提高。成绩较差的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 竞争学习 同伴关系 成就动机
1 问题
关于合作与竞争的目标结构对学生学习和行为影响的比较研究,目标结构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互作,他们主要考查了学校(教室)情境下,竞争、合作目标结构对学生成就、成就动机、同伴关系等方面的影响[1]。
竞争、合作的教学方式对同伴关系的影响大部分研究得出了较一致的结论,认为合作学习方式的建构使群体中个体之间形成了积极的、相互促进的关系。Slavin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合作情境中学习时个体对他人的喜爱度和接纳度都有提高[2-3]。
竞争与合作对成就影响的比较研究结论尚不一致,合作学习情境能否提高学生的成就水平也存在着争论。一些研究者们认为,对于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对于复杂的智力活动(如问题解决、判断、推理等任务)来说,合作学习效果优于竞争情境,因为合作式的学习可以促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可能性[2.4]。但是,另一些研究者的实验结果并未发现合作学习方法优越于传统教学方法[5]。还有一些研究者并不十分赞成在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
合作学习对成就动机影响的研究则较少,多数研究者都是在对成就影响的基础上推论对成就动机的影响。约翰逊等人[2]在其研究中观察到,合作情境下形成的同伴规范(peer norm)会对成就动机有着积极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大多数属于竞争性奖励结构的教学,竞争性奖励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目前的教育体制中,不应只强调竞争的作用,还应引进合作机制,提高更多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绩,促进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人们的竞争意识,同样需要人们之间的合作意识。本研究企图探讨在我国小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探讨合作学习对小学生同伴关系、成就动机和成就的影响。
2 实验设计与方法
2.1 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设置
本研究采用现场教学与测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班采用合作学习方法进行教学,控制班仍用目前小学中正常的教学方法,作为竞争教学班。
合作学习方法的具体设计,我们参照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创立的学生小组学习合作教学法(Student Team--Learing Divisions)[6]。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的教学情况,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活动时间占每一课时的1/2——2/3,按所编制的授课计划进行教学。教学材料为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五册中乘除运算和应作题部分。
学生的小组学习时间占每一课时的1/3--1/2。按老师所布置的任务各小组进行讨论和学习。教师向学生讲明以下几个问题:只有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完成了规定的任务,才算整个小组完成任务;每一个成员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要先向小组其它同伴请教,不能解决时再向教师求助;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检查自己和同伴完成任务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正。
每一教学单元结束后进行单元测验,然后进行小组评定。小组评定包括两个方面:小组成绩计算,以小组成员的进步分数的平均数作为小组成绩。个体进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本次测验成绩一前一次测验成绩;按小组成绩进行奖励。小组分数最高的两个组称为最佳组,可获得奖励(采用墙报形式)。
在控制班中,采用了现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控制班的奖励方式为:每次阶段测验后采用墙报方式奖励成绩优秀的前几名学生。
2.2 实验步骤
2.2.1 被试
以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三年级二班为实验班(35人,其中男17人,女18人),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干预,为期三月;以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三年级四班为控制班(37人,其中男19人,女18人),维持现行的竞争奖励结构的教学方法。对两个班的学习成绩、班级气氛及授课教师情况进行了比较,认为实验班与控制班的被试具有较好的同质性,匹配较好。
2.2.2 实验材料
同伴关系问卷,同伴关系采用社会测量法进行。问卷中列出了全班所有学生的姓名,要求每名被试从3个选项中(喜欢,说不准,不喜欢)选择一个符合自己情况的选项。求出每名学生喜欢其它学生的人数及不喜欢的人数。再求出全班学生喜欢某一名学生的人数和不喜欢该学生的人数。最后计算每个学生的接纳度和被接纳度。
学生学业成就动机量表,我们采用日本学者下山刚(1979)所编制的《儿童学业成就动机量表》(AMSC),我国学者黄希庭、张贵良对该量表进行过修订。在我们的研究中,为了适合于小学儿童的年龄水平,在实验预测的基础上,修改、删除了其中一些不适合低年级儿童作答的题目和词汇,修改后的量表共有23个题目组成。其分半信度为:r=0.837。内部一致性系数α=0.899。
数学兴趣问卷,该问卷是自编的。问卷分半信度为:r=0.608,内部一致性系数α=0.662。同时,我们请测试班的数学教师在三个方面用五级量表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数学课听讲的认真程度;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完成数学作业的认真程度。对数学兴趣问卷分数与教师的评定分数相关分析,r=0.53,可以认为问卷的构想效度较好。
实验班实验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测,对实验班进行同伴关系、学业成就动机和数学兴趣问卷的测查;第二阶段:实验干预,对实验班进行程序化的合作学习教学,为期三个月;第三阶段:后测,实验干预结束后学生参加数学阶段统考,并再次进行上述三个问卷的调查。
控制班同步进行三个问卷的前测和后测以及进行数学阶段统考。
3 实验结果
3.1 合作学习对同伴关系的影响
实验班与控制班在同伴关系问卷中比较结果见表1。在接纳度水平(t=1.74,p>0.05)和被接纳度水平(t=1.27,P〉0.05)上,实验班的结果均有优于控制班的趋势,但两个班之间的差异统计上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表1 实验班与控制班在同伴关系、学业成就动机、教学兴趣和数学成绩上的比较
表2 实验班前测与后测在同伴关系、学业成就动机和教学兴趣上的比较
表3 学生接纳度和被接纳与成绩水平之间的关系
实验班前测与后测之间同伴关系的比较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实验班在进行三个月的合作学习教学干预后,接纳度(t=2.40,P<(0.05)和被接纳度(t=2.84,P<0.01)明显高于实验前的水平。
我们以学习成绩为指标把学生分为高、中、低三组(人数分别为11人,13人,11人。),对每组的同伴关系分别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中可以看出,在接纳度少被接纳度两个维度上,合作学习的教学干预对高成绩组和中等成绩组的同伴关系影响不大,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而对低成绩组学生的影响却达到了十分显著的水平。低成绩组学生在合作学习教学干预后,不仅对他人的接纳程度提高了(t=3.33,P<0.01);同时,在团体中他们的被接纳程度也提高了(t=2.24,P<0.05)。
3.2合作学习对学业成就动机的影响
实验班与控制班学业成就动机的比较结果见表1。经过三个月的合作学习干预后,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在学业成就动机水平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差异,其差异水平接近于显著水平(t=1.94,P<0.057)。
实验班前测与后测之间学业成就动机的比较结果见表2。实验前测与后测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的水平(t=2.13,P<0.05)。这说明,经过三个月的合作学习教学干预后,实验班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水平明显提高。
在实验班成就动机水平的提高与各自变量之间的关系上,我们采用2(性格)×3(原有成绩水平)方差分析对实验中的影响变量进行了探讨,以性别(男,女)和学生原有成绩水平(高成绩水平,中等成绩水平,低成绩水平)二项变量为自变量,以成就动机的提高量(后测成就不动机分数—前测成就动机分数)作为因变量,成就动机前测水平为协变量,以消除被试间的差异。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原有的成绩水平这一因素对成就动机的影响适到了显著水平(F=5.31,P<0.05),其它各项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也就是说,学生原有的成绩水平这一因素明显地影响着学生成就动机的提高,表4列出了在合作干预下,不同成绩水平学生成就动机水平的提高量。
表4 三组成绩水平学生成就动机水平的提高程度
前测
后测
提高量高成绩组
90.08
95.00
4.92中成绩组
88.81
86.27
-2.56低成绩组
79.45
88.70
10.20
3.3 合作学习对数学兴趣的影响
实验班与控制班在数学兴趣方面的影响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经过三个月的合作学习干预后,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在数学兴趣水平上出现了显著差异(t=2.17,P<0.05),实验班的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水平明显地超过了采用现行竞争学习方法的控制班学生。
实验班前测与后测之间数学兴趣的影响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实验前测与后测之间在数学兴趣上的差异达到十分显著的水平(t=3.69,P<0.01)。
在实验班数学兴趣水平的提高与各自变量之间的关系上,我们采用2(性别)×3(原有成绩水平)方差分析对实验中的影响变量进行了探讨,以性别(男,女)和学生原有成绩水平(高成绩水平,中等成绩水平,低成绩水平)二项变量为自变量,以数学兴趣的提高量(后测数学兴趣分数—前测数学兴趣分数)作为因变量,数学兴趣前测水平为协变量,以消除被试间的差异。统计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数学兴趣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3.4 合作学习对学生成绩水平的影响
实验班与控制班成绩水平的对比见表1。结果表明,进行合作学习教学干预的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成绩与控制班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班的平均成绩,差异接近于显著性水平(t=1.97,P=0.051)。说明合作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成就水平。
4 结果分析及讨论
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小学教学中实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不仅是可行的,效果也比较显著。
关于合作学习对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我们的实验结果与斯莱文等人[2]是基本一致的,在合作学习的班级里,学生的同伴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而且发现合作学习对同伴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那些成绩不好的“嫌弃儿”身上,这些儿童在接纳度和被接纳度上的提高程度十分明显。
这说明合作的方式加强了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在互相讨论、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各种成绩水平的学生都有了进一步接触和了解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的友谊关系。
合作学习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我们的实验结果证实了约翰逊,斯莱文等人的推论,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优于竞争学习。实验班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水平有所提高,对数学的兴趣也显著增强。尤其是原先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更为明显(成就动机水平平均提高了10.20分)。
这可能是因为合作学习中个体的成绩是按进步分数计算,这样,无论过去的学习成绩是好还是差,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成功的希望,使他们感到自己和别人一样,也拥有成功的可能。这种外部条件的变化必然激发其内部的学习动机,为争取好成绩而努力学习。因此合作学习的方法是将各种成绩水平儿童的学习动机都调动起来了,实现了课堂上的动机平等性的教学原则。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同伴之间常常互相辅导,互相帮助,成绩较差学生的焦虑程度大大的降低了。从而促使他们采取追求成功的学习动机。在小组学习中,无论是成绩优秀还是成绩中等的学生都可以成为小组中的辅导者和监督者。当“小老师”是一种角色上的改变,学生产生一定的新奇感和自豪感,提高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些对他们的学习都是很有利的促进因素。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高成绩组的学生成就动机水平确实有所提高(+4.92),这是由于在合作学习中,成绩好的学生处于小组的领导地位,也督促他们更为努力地学习。同时,合作学习方法更多地改善了成绩较差学生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各个方面有了进步。但是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却缺乏积极的方法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些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2.56)。我们认为,在我们的合作学习方法设计中,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忽视了这部分学生的情况。
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成就水平的影响,从总体效果来看,合作学习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水平,实验班学习成绩高于控制班,这与斯莱文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这说明,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也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担任着辅导者或被辅导者的角色。被辅导者通过同伴的解释和帮助,提高了认知水平;辅导者重新组织材料并抽取最重要的信息进行讲解,这是一种认知上的加工和改组的过程,使其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入。
我们的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同伴关系、成就动机和成就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进一步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5-03-17收稿,1995-05-01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