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乙二醇化门冬酰胺酶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08月--2018年02月,以我院收治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5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电脑完全随机法将之分为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分别有26例。常规组予以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研究组予以乙二醇化门冬酰胺酶治疗。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的完全缓解率(50.00% VS 53.85%)、无进展生存率(73.08% VS 69.23%)、总生存率(92.31% VS 88.46%)比较无意义(p>0.05);但研究组肝功能损伤率15.38%、过敏反应3.85%均少于常规组26.92%、15.38%(p<0.05)。结论: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而言,左旋门冬酰胺酶与乙二醇化门冬酰胺酶治疗效果相当,但乙二醇化门冬酰胺酶所致的肝功能损伤、过敏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乙二醇化门冬酰胺酶;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283-01
在淋巴系统肿瘤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属于高度恶性的一种肿瘤,预后差、复发率高。近两年来,左旋门冬酰胺酶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具有显著的疗效,但极易产生肝功能损伤、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对患者安全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也局限了此种疗法的应用。乙二醇化门冬酰胺酶具有长效特点,发挥抗肿瘤的同时还能降低过敏毒性,安全可靠,疗效突出[1]。对此,本文特此以我院收治的52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乙二醇化门冬酰胺治疗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6年08月--2017年02月,将我院收治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52例,以电脑完全随机法将之分为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分别有26例。研究组中15例男性研究对象,11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18-50岁,平均(35.4±10.5)岁;常规组中14例男性研究对象,12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19-50岁,平均(35.6±10.7)岁。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大。
纳入标准:根据《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所提出的相关标准予以确定;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学要求;
排除标准:诱导前存在肝肾功能受损、心功能不全者,无脑出血、脑梗死及药物过敏史。
1.2方法
所有患者行VDLP方案诱导治疗,其中常规组予以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即6000U/㎡×10d,研究组予以乙二醇化门冬酰胺酶治疗,即2500IU/㎡×1d。接受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前需予以皮试,结果呈阳性或治疗过程中存在过敏反应则换为乙二醇化门冬酰胺酶治疗方案。
用药全程中加强监测患者各项体征及其药物反应情况,及时行对症处理。诱导缓解之后以原方案持续进行一个疗程的巩固治疗,而后予以Hyper CVAD A/B方案持续进行4-6个疗程的巩固治疗后进入维持治疗。
1.3观察指标
根据《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统计两组完全缓解例数,随访时间截止2018年02月,统计两组无进展生存率(从确诊到最后一次随访期间,病情控制良好,未进展的百分比)、总生存率(从确诊到最后一次随访期间内的存活患者的百分比)。另外,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肝功能损伤、过敏反应等。
1.4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予以统计分析。以[n(%)]为计数资料,用卡方比较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组间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具有较短的自然病程,通常为3-5个月左右,出血、感染、全身衰竭为主要致死原因。近两年来随着CNSL的防治及联合化疗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延长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时间。
乙二醇化门冬酰胺酶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复合物,主要由ASP化学偶联与聚乙二醇产生,具有左旋门冬酰胺酶的抗肿瘤活性,同时还具有免疫原性降低作用,发生变态反应的可能性较低。乙二醇化门冬酰胺酶通过N-末端定位修饰左旋门冬酰胺酶,使其分子量增大,使肾脏清除率下降,这样一来,体内的t1/2的作用时间就会相对延长,另外,胰蛋白酶的降解通过PEG偶联的立体屏蔽效应大大减缓,显著降低了其免疫原性。PEG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延长药物t1/2可避免频繁用药,同时药物不良反应也因此而大大降低[2]。本次研究中,结果分析,对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而言,无论是左旋门冬酰胺酶还是乙二醇化门冬酰胺酶,都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但乙二醇化门冬酰胺酶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故而肝功能损伤率、过敏反应比左旋门冬酰胺酶更低。由此可见,乙二醇化门冬酰胺酶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更加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许琳蔚,魏小磊,魏永强,等.左旋门冬酰胺酶与培门冬酶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24(01):30-35.
[2]马军,沈志祥,朱军,等.培门冬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肿瘤临床,2015,42(24):1149-1158.
论文作者:张志民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淋巴细胞论文; 酰胺论文; 白血论文; 白血病论文; 左旋论文; 成人论文; 肝功能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