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跨国公司投资深圳服务业的意向及我们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圳论文,跨国公司论文,服务业论文,意向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深圳是我国率先开放服务业的城市,服务业开放程度和规模名列全国前茅。深圳如何把握入世机遇,利用自身发展服务业的优势,进一步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服务业,以保持在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的领先优势,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了了解“入世”后跨国公司对深圳服务业的投资意向,以便为领导制定决定提供参考,市委政研室与市外资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就此展开了专题调研。我们分别在深圳、香港走访了三井物产、中粮天鼎、沃尔玛、麦当劳、安达信、美国花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华润公司、中银集团等有从事服务类业务的跨国企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跨国公司投资深圳服务业的现状
截至2000年6月底,深圳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服务业项目5160个,协议外资金额99523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684695万美元。其中美国《财富》杂志排名的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服务业项目有31个,投资总额达35585万美元。
(一)投资时间早,项目起点高。跨国公司投资深圳服务业从房地产及酒店业开始,投资酒店业大部分集中在高级酒店,深圳现有6家5星级酒店全都有跨国公司的投资。1979年香港妙利集团投资1亿港元的竹园宾馆、1982年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的分支机构,分别开创外商投资深圳酒店及金融业的先河。1984年开张的百佳超市是深圳零售业最早的港资超市,比全国引进外资零售业整整早了8年,1996年8月,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美国沃尔玛落户深圳,成为著名跨国公司进军深圳服务业的重要标志。
(二)涉及领域广,投资规模大。跨国公司投资深圳服务业涉及旅游、商业零售、批发、餐饮、外贸、房地产、广告、仓储、租赁、投资性公司、银行、保险及中介服务业等领域。当全国还严格限制外商进入某些银行业的时候,深圳就以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改革的“试验场”的地位,积极力争让跨国公司以“试点”的方式进入。从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深圳的31个服务业项目可看出(见附表),投资规模比较大,项目平均规模为1147万美元。而其他跨国公司的投资也毫不逊色,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就斥资70亿港元参与盐田港建设。
附表: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深圳服务业情况
(三)示范效应大,联动作用强。世界“500强”中的美国花旗银行等8家跨国银行,80年代初设立深圳分行后,以它们为首的56家外资金融机构(其中有24家外资银行)总资产达55亿美元,1999年外资银行存款余额10亿美元,贷款余额50亿美元,结售汇业务量近20亿美元,它们以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经营方式和新的金融业务品种,为深圳金融业的繁荣注入了活力,推动深圳在短时间内成为全国金融网点最密集,金融业效益最好的城市。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落户深圳,加速了深圳同行优胜劣汰的进程,尽管一批传统型百货商店倒闭,但数十家现代型大商场在竞争中崛起,深圳商业以崭新的面貌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另外,长江实业等国际财团和马士基等著名的国际船务公司的进入,令深圳的盐田港1998年已成为全国第二大货柜吞吐港。而集信息、金融、物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商社三井物产、伊腾忠、丸红、住友、日商岩井、日绵等的进入,为深圳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储务了后劲。深圳已快速崛起为华南重要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进而晋升为经济中心城市,为入世之后深圳服务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跨国公司对深圳投资环境的评价
(一)深圳是中国发展服务业环境最好的城市
不少外商认为,相对内地城市来说,深圳总体投资环境比较好,尤其是深圳发展服务业的环境。一是深圳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拥有全国最大的陆路进出口岸,全国第二大货柜吞吐港,全国第四大航空港。所以,世界驰名的马士基船务公司果断地将其华南总部由广州迁到深圳。二是深圳是世界重要的加工中心——珠江三角洲的龙头,已成为中国重要的IT产业制造与研发基地,与之配套的零售件体系已形成。三井物产的沼田金之先生说,在深圳找IT产业的零配件便利快捷,日本已连续两年组团来深采购;三是深圳是中国南方重要的资本营运中心,既是国内众多金融机构总部的聚集地、境外风险金抢滩的登陆点,又是全国两大证券交易中心之一,还吸引了国际驰名的会计师行等中介服务机构前来设点;四是深圳已成为港人投资、置业、消费的乐土。
(二)从入世的要求看,深圳的投资环境还有明显差距
1.政府的管理需进一步向国际惯例靠拢。(1)报批手续仍繁杂,时间长,注册资金少。外商反映,外资企业的报批程序,深圳虽有一条龙服务,但还得经过国土、工商、税务、劳动、环保、消防、海关等一道道门坎,一些项目需9个月到1年时间。而且从事服务业的外资公司所需注册资金多,又因为报批时间长,资金难以周转。(2)政策、条文繁多,透明度、稳定性不高。特别是在财税和海关等方面出台的政策事先缺乏相应的宣传和咨询,并且政策多变使外商无所适从,经营上难以计算成本和作更长远的规划。同时有关的政策、条文没有系统整理成册对外公开。一些公共信息资料透明度亦不够,会计师、律师、资产评估师就难以查阅土地产权变更资料,国土等相关部门在提供服务方面尚不尽如人意。在香港,这方面资料政府是公开让专业服务人士查阅的。(3)某些部门管卡多、服务少。不少外商对深圳海关的服务深表不满,认为是国内几大城市中较不负责任、服务较差的。有跨国公司反映,有时出口要从国外运来空集装霜,但也要报关,而且要等3~4天,而卡车运货过关,司机本要押扣两天,司机只好就地白等,大大增加了成本。据说进口商都喜欢走广州、番禺,因为那里的海关灵活。另外,有跨国公司反映,某些海关官员没有为地方发展设想,曾有大宗投资项目需要海关配合却遭其泼冷水而取消。但类似项目在广州就能得到当地海关的大力协助。(4)条条、块块协调力度不够。跨国公司对深圳地方各级政府还是较满意的,但觉得深圳块块与条条协调力度不够,一些当属中央各部委管辖的条条部门各行其是,有意无意地对外商实行管卡,而深圳市政府却难以协调,在这方面相对来说上海市政府的协调力度比较到位。
2.要进一步落实国民待遇。跨国公司均希望加快开放的内贸和进口市场的速度,放宽外资企业投资服务业领域的限制。另外一些跨国公司对户籍不平等现象也不理解,由于公司经常要从各地调配人手,而员工若无深圳户口,在交社会保险费用方面与有深圳户口的人政策上差异很大。他们希望外来人员能与本地人员同等对待,否则对跨国公司的运作及深圳广纳人才均不利。
3.深圳离国际性城市要求尚有距离。(1)双语环境尚未形成,懂外语的专业人才不足。深圳的双语(中、英文)路标、站牌、地图、便民查阅的双语资料很不足,懂双语的公共设施和商店人员及专业服务人士也很少,给外商在深从事商贸、旅游、消费等带来不例。(2)国际学校、国际餐厅少。一位日商对调研组说,现已有三千多日本人在深工作,不少已成家立业,尽管他们在深圳居室宽敞,却难携妻带子前来安居,因为这里没有国际学校(包括幼儿园、中小学),另外日本餐厅也不多。而上海既有国际学校,又有不少价廉物美的日本餐厅。(3)跨国公司无一不重视电子商务,而深圳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及有关服务与国际性城市尚有差距,如电信网、有线网的互联及光纤铺设尚未覆盖全市,一些跨国公司只好斥巨资自建有关设施。(4)治安环境未尽如人意。据外商反映,深圳治安近年有好转,但问题仍不少,罗湖区及特区外问题较多,如罗湖口岸、东门经常有扒手,甚至有人打麻醉针后行劫,前不久罗湖区的商业大厦电梯里有外商险遭抢劫。日商反映,深圳治安不如上海好。加强治安管理、打击违法犯罪需坚决、彻底进行下去。
三、入世后跨国公司投资深圳服务业的意向
(一)跨国银行对深圳寄以厚望,但深圳会面对来自沪、京、穗的激烈竞争
目前跨国银行均希望在深圳拓展市场,尤其是开展人民币业务,究其原因,一是深圳是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点,一些拟开放的业务可能会首先在深试行;二是深圳的高新技术企业已初具规模,吸引了部分跨国公司的进入,所以跨国银行也尾随客户来深;三是随着深港关系的日益密切及港人来深投资、置业的增加,也为某些银行提供了新的业务。如香港汇丰银行中国事务部的专家认为,随着港人在深购房的增多,住房按揭有较大的上升趋势,汇丰银行将会扩展这方面的业务,并关注深港跨境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业务。但也有不少在深的跨国银行认为,从战略布局来看,他们在中国华东、华北、华南设地区总部将分别首选户、京、穗,因为这些城市是中国传统经济文化中心,经济总量大,辐射能力强,市场腹地广,因而深圳只有在改革开放方面继续超前,才能保持竞争力。跨国银行希望深圳能争取成为中国入世后金融开放的先行市。同时友邦保险公司、美亚保险公司也表示希望在深圳扩张,尤其希望开放汽车保险市场,而东京海上火灾保险等11家外资保险公司代表处均企盼升格为营业性机构。
(二)跨国公司不约而同关注深圳物流业,竞相拓展有关业务
马士基船务公司表示将积极参与深圳物流业及其他配套业的投资,如集装箱修理、集装箱拖运等业务。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公司参与深圳东部盐田港建设,而香港九仓集团也拟与深圳西部港口合作。香港怡和集团计划在深圳建立提供多种服务的分销中心。香港最大的中资公司之一的华润集团提出,要把公司的投资战略尽量与深圳物流业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准备在深圳建立集团的现代分销中心,目前其已在深圳地王大厦租了两层楼,拟把集团的部分后勤部门搬到深圳。世界最大的建材商法国——圣戈班集团有意投资深圳的笋岗物流园区。沃尔玛拟投资6000万美元,在深圳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配送中心。
(三)跨国集团看好深圳零售、餐饮、商贸、中介服务等行业,企盼早日扩展业务
沃尔玛公司在深圳的投资零售业务已获得成功,对深圳的业务充满了信心,该公司和拥有"7-11"连锁店华南经营权的香港怡和集团公司均要求尽快增开分店,以达到规模经营的效益。而从事律师事务、会计事务、评估、房屋代理、货运代理等中介服务类跨国集团也纷纷看好深圳,全球最大的五家会计师行均已落户深圳,其中安信等机构目前已在深圳扩展写字楼面,筹备招兵买马了。
(四)部分跨国公司以深圳作为拓展中国市场的立足点和桥头堡
目前驻华总部或地区设在深圳的跨国公司有沃尔玛、麦当劳、马士基等公司,他们均看好深圳。麦当劳公司认为,其在中国大陆所设的4个地区总部(华南、华东、华中、华北)中,以华南总部业务开展最好,而其中又数深圳最为出色。麦当劳公司会寻求机会在深扩张业务,其驻华总部亦会坚定留在深圳。该公司认为深圳经济基础好,发展快,政府官员素质高,市民收入较高,开放意识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相对内地而言,深圳整体投资环境较成熟。他们还以亲身经历告诉其他外商,要开拓中国大陆市场,宜先在深设点,以深为基地,取得经验才向中国其他地区扩张,这是在中国成功经营的捷径。
四、“入世”后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深圳服务业的对策
(一)明确定位把深圳发展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现代服务中心。深圳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辐射功能强,服务业发展水平比较高,有条件发展成中国南方重要的服务业中心。调查显示,许多服务类跨国公司也正是看好这一点才投资深圳的,为了把握中国入世机遇,吸引大型跨国公司投资深圳服务业,深圳在发展战略上,在致力建设经济中心城市的大前提下,在坚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上,要明确深圳要发展成为华南重要的现代服务中心,并重点扶持以下产业:一是以运输、分销、包装、仓储、配送等为主体的物流业;二是以证券、银行、保险为重点的金融业;三是集餐饮、购物、娱乐等于一身的旅游业;四是与物流业、旅游业关系密切的商贸业;五是以高交会为核心的会议展览业。
(二)请求中央对深圳发展服务业给予大力支持。我国服务业的开放会从先沿海地区开始,再向内陆省份推进。深圳要积极争取中央的支持,大力发展服务业,如将深圳列为“入世”后服务业开放先行区和重点城市,允许外商、跨国公司率先进入深圳服务业,并降低对外商的业务规模、注册资金的要求,放宽对其业务品种、业务对象和经营地域的限制。对于来深发展服务业重点产业的外商,政府应在税收、用地、资金等多方面给予扶持。
(三)允许利用香港的多种优势发展服务业。香港是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集中地,服务业十分发达,深圳应充分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第一,积极吸引香港大型企业投资深圳服务业。面对“入世”,许多香港大型公司,渴望率先进入中国服务业市场。深圳应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更宽松、灵活的态度,全方位地吸引香港服务企业进入深圳航运、商贸、金融等服务业领域。第二,与在港中资企业加强合作发展服务业。适应中国“入世”新形势,许多驻港中资企业都在积极调整战略,加强对内地服务市场的介入,华润、中旅、招商局等更是将深圳列为重点投资城市和合作伙伴,准备投入巨资发展信息港、物流业和商贸旅游业。深圳应积极与之加强合作,在用地、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和配合。第三,进一步改善通关条件,方便两地交往。目前,许多跨国公司是通过香港的分支机构投资深圳。同时,两地机构间亦有十分密切频繁的联系,但深港两地的通关条件和在汽车两地牌等方面的限制仍影响了两地企业、人员的交流与往来。若服务业开放后,两地人员交往更为密切,适应这一趋势,深圳政府应进一步创造条件,方便两地交往,如增加赴港长证数量、为经常往返两地的人员开辟专用通道、增加两地车牌给大型跨国公司驻深机构、延长通关时间等。
(四)大力引进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来深拓展服务业。著名跨国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实力雄厚,管理方法先进,并拥有全球性的资源信息网络,其投资和进入本地市场,可以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和联动作用。如安达信、普华永道等国际“五大”会计师行,这类机构国际信誉度高,与跨国公司有良好的关系,他们来深设点能促进投资环境的日臻完善,并带动跨国公司来深投资。另外,在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方式上应多样化,积极促进购并和战略联盟等利用外资方式,开拓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投资银行等外商投资新领域。
(五)按国际性城市要求完善深圳投资环境,对外资金业进一步落实“国民待遇”。教育、文化、安全、国民待遇,被列为当今影响跨国公司投资的重要因素。调查中,不少跨国公司以深圳的文化教育、治安、医疗等软环境感到不甚满意,并指出不及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同时,对在某些方面的非国民待遇也不理解。如本地户口与非本地户口员工享受的福利不同等。深圳要在加强城市环境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快适应网络经济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更多电子商务的服务,并加大对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资,开办国际学校,创造一流的教育文化环境,并开设欧美食品街、亚洲风味街。尤其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搞好社会治安,创造安全、稳定、文明的环境,让投资者有安全感。此外,要加快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的步骤,对外商的合资比例等的限制要进一步放宽。
(六)向国际惯例靠拢,增强政府部门的开放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许多跨国公司反映,目前深圳市的一些政府部门,对引进大型项目缺乏敏感性和热情,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有所减弱,与邻近的珠海等珠江三角洲地区拉开了差距。有的部门还有比较严重的“卡”的思想。同时,中央直属部门人员和地方政府也有不协调的情况。为此,要加强对公职人员特别是“窗口”部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建立面向公众的政府政策法规资料库和政府刊物销售处;加大块块与条条的协调力度,对“卡”和不负责任的推诿行为要严惩,以全新的姿态和面貌,迎接服务业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