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青年孝道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新时期农村青年孝道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新时期农村青年孝道现状及对策分析

师云锦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摘要: “孝”这一传统思想在青年的意识中日趋淡薄。通过分析现今农村青年孝道现状,提出了提高青年孝道意识和行为的对策,这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推动社会稳定发展。

关键词: 新时期 农村青年 孝道

一、对传统孝的内涵理解

我国孝文化历史悠久,形成发展过程复杂,内容不断变化。据记载,“孝”字最早出现于《尚书•尧点》:“克谐以孝。”最早对“孝”作出解释的是汉代的许慎:“孝,善事父母者。”善事父母一经产生便成了“孝”的基本含义。狭义的“孝”,是指子代对父代和祖先的情感和相应的行为表现。这里的情感和行为是自发的、朴素的,也是最真实的。广义的“孝”,既指作为家庭伦理的“孝”,也指被泛化到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的“孝”。现今“中国孝文化”是指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孝意识、孝行为的内容与方式及其历史性过程、政治性归结和广泛的社会性衍伸的总和。

二、当代农民青年孝道现状及原因分析

1.农村青年孝德缺失的表现

一是不赡养父母。《礼记》中提到子女要“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赡养父母是孝道的首要之义,是体现一个人是否具有孝行的基本要素。但是,在农村有些家庭儿女做不到赡养父母。这些青年因为某些原因,跟父母吵架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有些甚至跟父母反目成仇,导致老人因没人赡养而孤苦伶仃,独自生活。

二是不尊敬父母。大多数的农村青年对父母的孝敬仅仅停留在对父母的赡养层面,却忽视了精神上的关怀。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讲到所谓孝就是能把父母养活,然而马狗都能得到饲养,如果不尊敬父母,那和马狗有啥区别呢?所以孝敬父母不仅仅局限于养活父母,更在于尊敬父母。新农村、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实施,使农村的发展更为迅速,信息获取量和方式更加先进便捷。中西文化的交融开拓了青年的眼界,也动摇了青年的传统观念。一些青年对父母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渐渐地出现了远离父母、大吼大叫等缺乏应有的尊重的行为。

“听外界传言,这四个凶兽的力量十分强大,曾一度称霸山海世界。我早就知道它们被抓了,没想到这些家伙竟然逃了出来。”黑火儿边说边捏了捏拳头。

三是不爱惜自己。孝道的内涵不仅仅包括对父母的赡养和尊重,还包括爱惜自己。《孝经》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爱惜自己是对父母尽孝的第一步。不让父母为自己的身体健康担忧,也是孝顺父母的一个表现。当下在农村,就有农村青年打架斗殴、自甘堕落的现象。孝顺父母,做一个具有孝德的人,不仅要使父母老有所养,还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忧。

2.当代青年孝文化缺失原因分析

三是信息化发展冲击着农村青年的思想。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无形中发生了改变。大量的短视频、虚假信息等不断地冲击着青年的认知,再加上青年往往缺乏自控能力,对新鲜事物又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极易被不良行为和不良思想影响。新媒体对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致使农村青年的传统孝道观念也越来越淡薄。

“孝文化”自产生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历史的演变使孝文化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如今,孝文化中的封建色彩已不适应现今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在继承传统孝文化时应保持批判的态度,在遵循孝道文化的固有内涵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保留其精华,将有利于社会文明的思想传承下去,摒弃其中的糟粕,去除带有封建色彩的思想。同时,也要将时代精神融入传统孝文化之中,创新孝文化的内涵,吸引青年的注意力,丰富青年的思想,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时代精神,使孝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

一是父母的溺爱。父母对子女的溺爱不仅体现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上,更表现在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上。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一些家长对孩子越来越溺爱。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依赖心理严重,甚至成为“啃老族”,自己不去工作奋斗,将父母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家庭是每个人最主要的成长环境,父母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道德修养。在这种不对等的爱的教育下,孩子的孝意识逐渐退化,要获得他们孝的回报是难上加难。

皮雕画风格。制作蒙古皮雕画也是要经过几个步骤,包括选皮、选图案、描摹图案,再到雕刻刀线,然后调色,反复上色等多道工序。相较于美式唐草纹,蒙古皮雕在印花工具上相对比较简单,没有太多复杂特定的印花工具。只是上色工序相当复杂,颜色丰富,色彩艳丽。

三、提高青年孝文化意识的途径

1.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孝道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弘扬孝道文化,就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举办农村文化展、农村文化文艺演出等,都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农村青年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学习中华文化优良传统,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孝道文化的真谛。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孝德文化中蕴含着许多积极的思想内容,将孝德文化作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增强青年农民的孝德意识,培养农村青年的孝德行为。

2.创新孝文化内涵,使之富有新时代特征

二是受经济和物质的影响,乏于精神上的追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人用财富和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人与人之间比的不再是道德修养,而是金钱和地位。快节奏的生活模式冲击着传统文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靠农业收入难以满足家庭的开支,家庭的重担迫使农村青年外出打工,远离父母。这种情况也使青年的孝德感弱化。

3.净化网络空间,传播正能量

大众传媒要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要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内容和方式吸引他们的眼球。青年作为网络时代的弄潮儿,是App用户的主力军。大众传媒呈现内容的良莠与否直接影响着青年的心理认知。各种流行App应将传统文化或具有正能量的信息融入其中,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各级监督部门要加强监管和引导,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各大传媒及网站要本着对社会大众负责的态度,担负起营造良好网络空间的使命,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积极传播关于孝德的信息,从而激发公民的孝德观念。

这种感觉终于迎来了验证的一天。在双方父母的一再催促下,我跟叶霭玲去领了结婚证。我明白这是一个极不靠谱的举措,但我实在找不出理由来拒绝叶霭玲。事实上,这个日子被我往后推了又推,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有些是完全站不住脚的。然后,它忽然呈现出不可动摇的面目,被选定在下一个吉日良辰。真是千挑万拣,实在没有办法再搪塞到下一次了。于是,我俩站在了结婚登记处的柜台前,面对一个胖胖的面目慈祥的女登记员,听她问,你愿意娶她为妻吗?我答,我愿。她又问,你愿意嫁给他吗?叶霭玲答,我愿意。然后登记员向我们收取了9元钱的登记费,给我们发了两份大红的结婚证书,打发我们走到阳光底下来。

四、结语

孝的伦理观念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基因,是中华文化的价值体现之一。孝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稳定、和谐发展起着极大的协调作用。因此,应加强青年对孝的理解,将孝文化融入青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青年感受到孝文化的魅力及重要性,让父母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推动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参考文献:

[1]马艳.中国孝文化的历史演进与当代重建[D].延边大学,2005.

[2]刘艳丰.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研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2(2):1-3.

[3]张淑珍.社会转型期青年孝道观念的变迁、困境及对策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7.

[4]肖群忠.《中国孝文化研究》介绍与摘要[J].伦理学研究,2004.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9)16-0250-02

[作者简介] 师云锦,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农村文化。

责任编辑:孙瑶

标签:;  ;  ;  ;  

新时期农村青年孝道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