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论文_解晶,韩冰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抗血小板凝集、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组加丁苯酞,对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28d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显著(P<0.01)。治疗3个月后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丁苯酞治疗能有效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急性脑梗死在我国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居第一,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积极治疗脑血管病,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是广大神经科医生工作的重点。本文旨在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符合入选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46~88岁,平均64.7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57~82岁,平均65.3岁。两组年龄、性别、伴发疾病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1)所选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排除脑出血[1];(2)完全性或进展性卒中;(3)性别不限;(4)发病时间48h内;(5)无严重心功能不全或肝肾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1.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入选标准者;(2)出现意识障碍或头颅CT提示大面积脑梗死者;(3)已口服抗凝剂,且INR>1.5。(4)血小板计数<100×109个/L,血糖<2.7mmol/L者;(5)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 mmHg;(6)既往有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7)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00mg,1次/天,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1次/晚,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入疏血通注射液6ml静脉滴注10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0.2g(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3次/d。另所有患者均给予伴随疾病治疗和常规治疗。

1.5  疗效评定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d、28d、3个月进行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根据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总有效率包括基本痊愈、显著进步及进步。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0-24分为极严重残疾,25-49分为严重残疾,50-74分为中度残疾,75-95分为轻度残疾,100分为正常。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x拔±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8天、3个月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在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管腔狭窄、闭塞或有血栓形成,造成局部脑组织因血液供应中断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引起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2,3]。

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关键在于缺血期微循环的改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的保护,而目前的研究表明,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在脑缺血和再灌注后最早出现,是脑缺血发生级联反应的“启动点”。丁苯酞属于国家一类新药,是由芹菜中提纯的化合物,可人工合成,并通过多种途径有效的保护缺血后的脑组织。有明显的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作用,主要药理作用包括:(1)重构缺血区微循环,缩小脑梗死面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2)保护线粒体(M)功能,恢复能量代谢,抑制细胞凋亡,减轻脑水肿和对血脑屏障的损伤,并列入了《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研究发现,丁苯酞治疗后,使灌注的微血管数量上升,结构完整,形态保存较好。说明丁苯酞还可通过促进微血管再生、改善微循环提高脑血流量[4]。

本研究表明,丁苯酞的治疗组在治疗后的总显效率为93.3%,与对照组的8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14d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28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丁苯酞可以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利于阻止血栓进展,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供血,增强脑代谢,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恢复,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可以临床推广[5]。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刘辉,王迪芬,付江泉.依达拉奉预处理离体乳鼠脑皮质细胞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8,33(6):657

[3]Kossi MM,Zakhary MM.Oxidative stress in the conrext of acute cerebrovascular stroke[J].Stroke,2000;31(8);889-892.

[4]Liu CL,Liao SJ,zeng JS,et al.d L dl-3n-butylpthallde prevents stroke via improvement of cerebral microvesels in RHRSP[J].J Neurol SCI,2007,260(1-2):03-13.

[5]崔丽英,李舜伟,吕传真,等.恩必妥软胶囊治疗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多中心开放临床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2(3):112-115.

论文作者:解晶,韩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  ;  ;  ;  ;  ;  ;  ;  

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论文_解晶,韩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