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洱县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管理站
摘 要:对于城市管理,我们往往趋向于采用运动式、行政式的基本模式,无法达到城市管理的持续发展要求。当前的管理模式、流程等机制一定要深入调整和改进,如今最为显著的就是建立健全4个机制,也就是城市管理的科学运行机制、城市管理的风险预测和应急预防机制、城市管理各领域的市场化体制、城市管理期间的利益综合协调机制。根据国内外这些年的实践分析,进行的科研探讨,对4个机制改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管理;持续发展;机制;路径分析
前言
城市管理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我们这里讲的是狭义,为实现市民群众和生活需求,相关政府及行政单位按照法律规定对城市各项公共建设、城区道路、市容环保、园林绿化等公众要素、秩序采取的管理措施。这些都直接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社会各界都很重视的问题。城市管理的多面性使得城市管理的持续发展机制路径也是复杂多样的,管理机制要深入调整和改进。
一、建立城市管理的科学运行机制
通过借鉴以往的实践经验,发挥城市管理职能最简单、最科学的措施就是借助新型信息技术,推动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部门对北京地区采用的数字化管理,早期是分成三阶段,一是“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也就是结合网格地图技术,把管理范围分成很多个一万平米的网格,对各个网格安排对应的城管人员采取实时监控措施;二是“城市部件管理法”,通过把管理对象当做部件实施地理编号操作,并依据地理坐标对应到万米单元格网格地图上,借助城市资源和公共设施信息数据库提供的信息领域采取分类控制;三是建立健全两个重点的城市管理体制,一个是引导、协调体系,一个是监控、评价体系。全面形成了由数据接收、案卷记录、任务安排、任务实行、信息反馈、核查结案、全面评价七个阶段的城市管理模式。探究出并投入使用了安装有输入网格地图的“城管通”和服务专号。
通常而言,在推行城市数字化城管模式时,要重视物件管理,关键是起到平台效用,增强运行效率,保证问题能够及时发现,科学分析,积极解决,全面实现城市管理的最终目标。为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要建立健全的监督评价系统,对项目期间各环节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实施全面评价,定期通报结果,结合评价结果开展奖惩措施。
二、建立城市管理风险预测和应急预防机制
城市管理也就是公共服务管理,内容多,接触领域多,问题繁多,风险也是无处不在。在各个城区,或是同一城区在各个发展期间,管理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有着各种潜在风险。在面临的城市问题中,还是社会问题最明显。美国面临的城市问题就是种族歧视和经济不平等,使得很多美国城区出现了他们所称的下层阶级。在我国,社会分化问题异常突出,人们的负面心理都体现在城市管理上,这种风险是最严重的。对于管理工作而言,社会问题主要关注的就是潜在隐患,一定要采取深入问题排查,把握问题关键所在,及时解决。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很多,若是从表面出发,不深入到根本问题就无法彻底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城市管理进行项目决策,之前要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及早分析可能会面临的风险,再进行项目决策和执行。
一般的风险还是存在于管理期间,生活中有很多潜在因素会发展成风险因素,要及时制定应急预案。在当下的城管执法期间,暴力执法导致的社会问题是阻碍社会和谐的关键隐患,一定要足够重视。若是出现这类情况,一定要及时平息,解决问题。要以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宗旨,制定全面合理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充分利用领导小组的任务型组织的职能,即使这种组织随着任务出现而凸显作用,但对于预防危机却有很显著地作用。
三、建立城市管理各领域的市场化体制
掌握各种所有制形式,科学把握运作机制来实现人们的实际需求,进而达到公共利益,是城市管理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外实践论证,公私合作关系对于引导城市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很多城市开展的市政园林、环卫、物业停车等领域的维护管理,实行政府合同外包,倡导私人资本投入,减轻了资金不足压力,进一步提升了业务管理能力。1988年,英国的《地方政府法》明确指出,根据法律形式明确的6种市政服务一定要在竞争性招标基础上进行,通常有生活垃圾处理、街道环卫、公共设施清理、车辆保修、地面清洁及餐饮服务等。
城市管理领域的及时维护和运营对市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影响。各种公共服务和管理全部由政府统一监管不可靠,效率低和资金缺乏是普遍情况;放任市场化运营,缺乏监督也不可行,这些关于公共利益,政府是总负责人。政府发挥购买职能,结合市场机制,增强工作效率,用有限的钱,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然而政府监管职能还是要贯彻执行,政府在管理工作中是引导者,而不是实施者。优化调整政府管理模式,政府在城市管理中通常肩负着指导、规划职能,建立健全的政府监管体系,进而增强效率,减少成本支出。深入推进企业体制优化,引导事业单位的改革调整,创建起朝气蓬勃的经营运行机制。在改革的基础上,深入创建投资全面化、运作市场化、经营规模化、发展链条化、管理规范化、服务多元化的综合市场体系。如今,能在发展较完善的领域来落实,如市政基础社会维护、城市绿化建设、城区环卫维护等,采取投标发包的形式来选择企业单位,订立合同。在执行养护经费的基础上,深入建立并落实以道路为中心的道路养护、绿化建设维护和环保保洁全面承包体制,进而增强养护效率和质量。
四、城市管理期间的利益综合协调机制
一个新形成的社会体,通常是与以往模式相分离的改革力量的作用下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明确价值观时也要重视利益,分析各个利益力量间社会矛盾的因素。城市中人是主体,自身也是一个广泛大规模的社会统一体。城市经济的不断增长及发展形势的全面调整,一定会引起社会格局的极大调整、利益分布的改变,给城市管理造成很大压力。城市管理就是对人提供的服务和管理,确保群众合理利益,维持公平正义,推动城市顺利运营和持续发展,是城市管理的最终目标。“城市管理就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广泛普及的形势下,怎样发展城市个体间的科学运行规律,及协调各利益方间的友好关系,推动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怎样全面维护每个公民的合法利益,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城市管理相关部门要深入分析的问题,这里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建立健全一个综合性的协调各方利益的机制。在城市交通领域,设施分布和建设就产生了很多问题,小车先行、公交先行还是步行者优先?部分城区对机动车道进行扩展,削减了绿化道面积,压窄了人行道领域,就是表明了机动车先行的理念,不顾行人的需求。对于停车问题,香港地区提出了政府物业停车场对外开放,实行效果很好。类似这些利益碰撞,如售货摊贩而言,限制越少越好;对于购物人员来说,越便利越好。
五、总结
城市管理中要实现最佳利益效果,就要推动决策规范化、科学化,充分协调多方利益,不断从单一性往多元化发展,全面兼顾多方利益需求,避免政府一手包办导致社会矛盾出现;更深入具体的优化管理模式,采取法律、经济措施,平和、协商等方式来化解问题,实现程序公正、方法合理。建立前期沟通机制,全面实现信息公开、目标一致、科学协调。
参考文献:
[1]田松青 ,张德耀;构建多元参与的危机管理体系——北京市危机管理体系建设初探[J];北京观察;2005年02期
[2]张康之;李圣鑫;;任务型组织及其研究的现实意义[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论文作者:杨国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8
标签:城市管理论文; 城市论文; 利益论文; 政府论文; 机制论文; 领域论文; 网格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