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量成本分析检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思考
王 轶
(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1)
[摘 要] 有效实施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为企业打牢管理基础,提供健康良性发展的管理平台,具有现实紧迫性。运用质量成本检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是途径之一。
[关键词] 质量成本;质量成本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
“钱”,是企业经营的通用语言,同时也是企业关注的焦点。用财务核算的方法,测量质量成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应当是直观、有效,引发管理者关注,引导企业实施坚实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
她是悄悄离开的,行李不多,就带走了这几年收藏的几十双鞋。她搬了新的出租房,做着邵南的女友之一,很乖,很听话。
传统古老的中医药理论,本身是抽象思维语言文化性质,现代人靠“会意”“揣测”不全的理解,总是用古代语言说现代人听不懂的事,很难有效的继承与发扬。生物化学分子学,是人类共有用来认识发现世界物质的一种方法与工具而已,本身就没有中医与西医的属性之分。中医药治病理论方法之所以在日、韩及西方国家得到认可与发展,也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因此,中药治病原理,只有借助能揭示一切生物物质结构和功能的现代科技方法与手段--生物化学分子学。
1 质量成本的概念辨析、传统分类及应用
1.1 质量成本的概念
企业为保障其经营目标的实现,运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在各个质量管理项目中调整质量策划的设计,而引发的正负成本,是与质量相关的成本。换句话来说,质量成本并非实现企业产品功能的花费,如果质量完好,无须增加管理投入,质量对质量成本产生的影响是理想状态,质量成本与经营成本均不会增加。现实中,因返工、废品等不良质量不符合要求或性能标准而发生的成本,便是质量成本。
由此得知,质量成本,特指与产品或服务合格或不合格相关联的成本。合格与否的测量标准为企业制定的产品或服务的所有符合性要求,以及与顾客、社会团体签订的规定和合同中约定的要求。
1.2 质量成本的分类
运用质量成本检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普遍存在一大难题,即将质量成本从企业已建立的会计核算体系中清晰识别出来。真正的质量成本常常隐含在企业的运营成本中,未得到剥离。更多的企业管理者关注到整体成本和工作进度,而质量成本对于质量改进的意义则未能体现出来。如果不挖掘质量成本与整体成本、工作进度及工作质量的相关性,无效能管理便不在管理中承担任何责任,甚至将其视为可接受的经营成本,积累的质量问题将导致工作质量与工作进度的低下,进而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损失成本,是指由于产品或服务不符合规定要求或顾客需求产生的成本。一般包括向顾客交付或服务前引发的成本,如废品、返工、重新检验、原材料评审、产品降级等; 向顾客交付或服务后,因顾客投诉处理、产品召回等产生的成本。表1为质量成本的一般性表述。
以效率为分析前提的场景下,收集质量成本,过程分析与作业成本法相结合的方法具有自身优势。这是因为,这种方法不仅将检验、试验活动、废品、返工和投诉等明确应计入的成本,还将发生在管理者、研发人员、采购人员、检验人员、销售人员等也计入成本,实现全过程覆盖。同时,它不以产品或利润为关注焦点,另辟蹊径,以过程寻求改进空间,以顾客满意为切入,追踪作业活动与效能相关的成本。能够准确地鉴别质量改进的关键环节,使改进工作指向问题根源,同时也能够完整呈现质量管理体系的现有水平。减少以至杜绝损失,提高效率的直接结果是改进成本,削减无效过程,减少浪费与损失。
干燥、干旱气候会使农田灌溉次数增多。由于华北地区的夏季温度较高,经常会出现干旱、干燥的现象,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农田的根本需求,应进行合理的灌溉,在灌溉的过程中应采用相关的技术才能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但全国很多地区都面临着严重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使得水资源难以有效的满足于农田的根本需求,所以在农田水利工程当中运用节水灌溉技术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三峡翻坝高速公路地处鄂西山区,主线全长56.7km,共有隧道13座,占主线全长的39.8%,隧道病害处治方案合理,工程质量管理得当,对运营期高速隧道施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季家坡隧道YK13+800、YK14+290附近路段的路面起拱、二衬裂缝等病害发生、病害成因及病害处治方面介绍的基础上,对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措施进行了总结,为其他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养护工作中的病害判别和施工方案提供了参考。
经过多年的管理实践总结,以上三方面的成本分别可约定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与损失成本,损失成本又可分为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其中:
表1 质量成本的一般表述
资料来源: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费根堡姆和朱兰对质量成本的释义。
三者之间,预防是最经济的措施,通过预防成本配置能够降低损失成本。鉴定成本也在统计意义上呈现下降趋势。
1.3 质量成本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质量成本是由以下三个方面引发的成本之和:①为预防不符合要求而开展的调查工作; ②检验和鉴定工作结果,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与要求的符合性;③未能符合要求而产生的成本。
2 质量成本体系的建立
运用过程分析与作业成本法收集质量成本,要注意识别企业所有过程,不仅是产生直接成本的生产过程,支持生产过程的所有制造成本主体也应当全部识别出来;在过程框架下用作业成本法识别所有的作业活动; 识别出引发内外部损失的作业环节和关键点,追根溯源,直至分解到根源;将质量成本分别归类到预防或鉴定成本中,核算成本,反映出质量成本在作业过程中的成本真相。
鉴定成本,是指在“一次交验合格”的情况下,为检验产品质量而发生的一切费用。
2.1 质量成本的要素分析
在诸多质量成本中,应选择和组合适用的质量成本,逐项分解为若干质量要素,形成“质量成本要素明细表”,也可称为“质量成本分类目录”。分析质量成本要素时,采用质量管理体系PDCA过程方法与成本会计的作业成本法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有利于质量成本的识别。采用此种方法,识别出企业包括生产及制造的全部过程,将过程中的活动对照作业成本法梳理到会计科目中。例如,如果开展的工作是为了预防质量低劣,则将此成本对应到预防成本中。
虽然我国早在2010年就发布了“披露指南”,但正式的法律条文至今尚未落地,依然停留在“征求意见稿”阶段。相关法律和政策指导的缺失导致了披露信息不全面、披露方式不规范,使用者无法获取全方位信息,降低了企业对推行碳会计披露的积极性。同时,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使政府很难对企业披露主体进行有效监督。监管混乱,对于披露的碳会计信息无法考核其真实性及正确性,对于表现良好的企业不能及时给予奖励,对于态度消极的企业也无法及时进行督促监督,严重阻碍了披露工作的进行。
表2 质量成本要素
续表
资料来源:美国质量协会关于质量成本原要素的详细阐述。
2.2 质量成本的收集
预防成本,是指有关企业预防不良产品或服务发生的成本,包括计划与管理系统、人员训练、品质管制过程,以及对设计和生产两阶段的注意以减少不良品发生的概率所产生的种种成本。一般发生在生产或服务之前,这类成本若发生,往往使损失成本下降。
2.3 揭示问题区域
基于上述内容的陈述及分析,需要建立完备的质量成本体系,以识别质量成本,用数据表明质量改进的候选区域,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全方位提升企业的运营质量。
理论上,该方法能够提示所有问题根源。应当以为管理决策提供最佳回报为着眼点,对质量成本进行裁剪,将质量保证应用于最需要的区域。分析优先区域时,运用帕累托分析法,能够对问题因素按照成本高低程度进行排序,高成本影响因素排在前列,作为纠正措施的首要目标,起到提示作用。
2.4 确定改进目标,消除根源,启动纠正及改进措施
通过过程分析作业成本法,质量成本的要素、来源、待优先解决的区域得以呈现,揭示质量成本的现有水平之后,需要启动纠正及改进措施。无论利用何种改进方法,首先,应确立改进目标。其次,确定改进成员,并对成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如何绘制因果图、使用统计分析工具、撰写问题报告等。经过集体讨论、确认后,计算发生问题产生的损失成本。此时,应注意使问题清晰,尽量使一个问题对应一项质量成本计算,由此为基点,确定给定周期的总损失成本,并计算质量改进的投资回报及周期,提交管理者。在此期间,财务部门需要检查质量成本核算结果,并给出建议。
3 结 论
20世纪 50 年代初,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提出了质量成本的设想。1951 年,朱兰博士发表了《质量控制手册》一书,阐述了质量成本管理,并率先提出了著名的“矿中黄金”的形容。瑞典质量管理学家雷纳特·桑德霍姆,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提出质量成本不仅应包括检验、试验活动、废品、返工和投诉等明确应计入的成本,还应包括发生在管理者、研发人员、采购人员、检验人员、销售人员等身上未能明确计入的成本。
本文认同雷纳特·桑德霍姆关于质量成本的范围确定,以质量成本为关注角度,运用过程与作业成本方法,提升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思考,正是对这一理念的实际贯彻。总结本文,有如下输出价值:
其实,类似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新机制获得更好解决,例如《意见》中要求的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等等。应该看到,当下新出现的重大形势变迁是,中国依靠出口与投资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基本已经走到尽头,中国以及中国各地区下一步的发展,必须转向更为注重挖掘国内市场一体化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在这种倒逼形成的巨大压力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破旧立新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1)有利于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基础管理要求较高,从质量成本的角度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必然要求企业持续具备质量成本管理理论与良好的质量成本管理方法,客观上带动了企业知识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提高了质量管理能力。
(2)树立质量成本核算与质量管理的完整概念。构建质量成本与组织发展的可量化的相关性,为实现质量管理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提供可能。可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整体与局部、链条与环节既可总体分析,亦可个别关注。
(3)基于质量成本事实,为企业质量决策提供依据。质量成本处于变动的动态过程中,带动质量管理体系保持动态调整思想,将企业的日常过程管理纳入到竞争环境中加以考虑,将使管理更具实效性与经济性。
参考文献:
[1]美国质量协会.质量成本原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宫昕璐.基于现代管理方法下的质量成本管理研究[D].兰州:兰州商学院,2008.
[3]杨笑笑.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M公司成本控制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8.
[DOI ] 10.13939/j.cnki.zgsc.2019.30.093
[作者简介] 王轶(1971—),女,山东招远人,汉族,硕士研究生,认证认可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