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校长的权力失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校长论文,权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应该是教育家”,这些论点反映了时代对校长角色定位的价值取向——“教育改革呼唤名校长”。从管理层面说,我们更认同陶行知先生所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在学校管理系统中处于最高的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决策地位,校长的思想、行为和作风直接影响学校全局工作的成败。一个名校长必须深刻领会校长负责制的精髓,正确使用校长的权力,发挥校长的灵魂作用,最优化地提升学校管理绩效,让学校管理焕发生命的活力。然而,实际教育管理工作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校长距这种要求相差甚远。校长的权力失衡就是典型体现之一。
一、对校长权力的再认识
在管理体制中,权力是指政策或法律授予管理主体行使其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那么,我国相关政策、法规、法律对校长的权力是如何界定的呢?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1993年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明确指出:“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这样,校长负责制就成了我国现行中小学校管理的基本体制,其核心内涵是:以校长责权为核心的校长负责、党支部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参与管理的学校管理体制。
分析校长负责制,结合相关政策法规和法律,我们认为校长在现行中小学管理过程中,有以下四方面的职务权力:(1)行政决策权。校长有权提出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计划,有权对学校的一些重大问题,如机构设置、人事安排、教改方案、职工福利等做出决断。(2)行政指挥权。校长是学校行政工作的最高指挥者。学校各部门、各层次机构的负责人及其它所有成员均应服从校长的总指挥。指挥权是唯一的,不宜多头指挥。(3)人事权。校长有权提名任免副校长,有权任命中层领导干部,有权聘任教师,有权批准对师生员工的重大奖惩。(4)财务权。校长有权批准上级下拨款项的安排和使用,有权批准预算外经费的安排和使用等。
无庸置疑,以实行校长负责制为核心,以建立新的人事、分配制度为突破口的中小学内部管理的体制改革,冲破了束缚中小学内部管理的僵化体制,为新世纪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学校办学自主权扩大了,校长使用权力的空间延展了。但这并不能说明实际管理过程中校长的权力得到了真正公正、公平的使用。
二、校长权力失衡现象及其危害
校长的权力失衡是指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由于受主客观因素或内外因素等影响,其行使管理主体的权力失去其应然的支配力量而导致权力有失公正、公平的现象。目前,在中小学管理活动中,校长权力失衡现象大量存在,农村中小学更为普遍。主要表现有:
(一)受各种条条框框限制,强加性权力“内虚”
“内虚”指的是校长表面上获得了本应获得的社会地位和校长权力,而实际上却未获得。校长负责制的宗旨之一是简政放权,给校长充分行使管理权力的空间,从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然而,由于地方性政策的配套改革滞后和各种行政干预以及条条框框限制及牵制,使诸多校长“有事不能为”,“有的事非得为”,出现了校长权力的实际“内虚”现象。如被迫订阅各种摊派性报刊:被迫抽调教师和学生搞突击性宣传接待任务;无权安排和使用预算外资金等。这种权力“内虚”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各地在执行国家教育政策法规方面的“泡沫”成分,另一方面挫伤了校长管理学校的热情和积极性,使校长管理好学校的责任感大打折扣。
(二)班子不团结,人为性权力的“内耗”
“内耗”是指学校领导群体内部个体之间磨擦碰撞和矛盾冲突造成校长行使权力的职权影响力降低。建立一个以校长为核心的强有力的学校领导集体是实施校长负责制,加强中小学管理的关键所在。然而,由于校领导群内部各行其是,各自为政,争权夺利,互相攻击,造成学校管理中的“龙虎斗”现象,使校长顾左又顾右,其管理权在这种恶性周旋中内耗和缺损。这种权力的“内耗”影响了校长权力的正常发挥,干扰了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使整个学校工作停滞不前,甚至处于瘫痪状态。
(三)分工不对路,自扰性权力的“分散”
“分散”指校长在学校岗位责任的分配上,不能知人善任,人尽其才,从而迫使自己去补其漏、补其缺。按校长负责制精神,校长有权对学校的岗位责任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使校长能集中精力“抓大放小”,“抓主放次”,统筹调配,优化管理。然而,由于校长本人素质和能力局限,或部分外来因素干扰,学校管理中常出现分工不对路,职责不明晰,岗位能力有限等现象。如,党委书记分管后勤,财权;教务主任无权分课;音乐、体育、政治课找人凑数等。出现问题事无巨细找校长,校长变成了“管家婆”,管理权力分散,其结果“在什么都管时,什么也都没管好”,学校原地踏步,粗放经营,优化管理绩效难以实现。
(四)过于失控,自娱性权力的“膨胀”
“膨胀”指校长在管理过程中,不能自律,专断独行,自行其乐,随心所欲滥用职权,在唯我独尊中私欲膨胀,权欲膨胀,权力失控。校长负责制是以校长全面负责为核心,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的新型学校管理体制。然而,由于认识上和思想上的误区,实际管理中“校长负责制”成为“校长个人制”的现象在中小学普遍存在。在这类学校党组织监督瞻前顾后,不敢坚持原则;工会组织活动难以运转;教代会成为“举手机器”;群众民主监督害怕穿小鞋,畏首畏尾。在这种“一个人说了算”“校长姓啥学校姓啥”的环境中,权力成了校长自娱的工具,校长我行我素,自行其乐,飘飘然,任意行使自己的权力。广大教职工敢怒不敢言,怨声载道,消极怠工,学校工作出现失控状态,运转不灵。
(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淀性权力的“失真”
“失真”指长期的教育欠账,使校长不能真正运用手中权力管理好学校的人、财、物、事等,从而使学校管理在“无为”的状态下运作。“穷国办大教育”,由于财力不足,许多地方很难保证教育的“三个增长”,有的地方教育的公用经费几乎为零,教师工资拖欠现象依然严重,再加之另户统管,财物统购,中小学校普遍存在经济拮据现象。这就造成了校长“难为无米之炊”的权力“失真”现象。如“姓钱不姓教”,“抓钱不抓教”——教育质量管理权的失真;教师配备不齐全,好教师流失严重,可用之兵难调度——人事管理权的失真;教学设备不齐全,危房难改造,办公用品购置困难——物的管理权失真。由于权力的失真,校长很难使学校工作从困境走向新生,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效走向高效。
(六)工作压力大,心理性权力的“失当”
“失当”指来自方方面面的工作压力或其它方面的权力失衡,使校长产生高度焦虑、失睡等心理问题,从而影响管理效能,造成校长使用权力的低效和不精当。目前,绝大多数基层中小学校长仍是上级任命的,一般任期三年。他们有强烈的事业心,迫切希望在短时间内把学校管理好,把教育质量搞上去,然而由于校长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不能将自己的权力精准的使用在学校内部的人、财、物、事的管理上。学校管理绩效自然也就难以得到最佳提高。
三、根治失衡的对策
校长权力失衡的根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坚持依法治校与依德治校并举,又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发挥校长的灵魂作用;既要引起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又要引起校长的自我警觉,提升校长的人格魅力。
(一)依法治校与依德治校相统一
依法治校指校长及其他行政管理人员通过法律的授权对学校事务与人员的管理。其实施以外在的强制力作保证。以德治校指校长与其他行政管理人员通过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和行为主体道德水平的提升对学校事务与人员的管理。其实施以行为主体内在的道德水平为保证。一方面法律并不是万能的,在很多情况下守法水平受到道德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从根本上讲,德治还是一种人治,在一定情况下,管理层容易走向专制。因此,单纯的法治和德治都是有缺陷的。在一个以法治校与以德治校并举的学校里,校长的权力不至于失衡。
1.依法放权是关键。教育行政机关要真正落实校长负责制,要给校长“松绑”,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把本应属于校长的权力还给校长,要为校长创设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而不要直接插手学校的具体事务,干预学校的正常运作,突出校长权、责、利三者的统一。
2.依法建制是基础。要健全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领导责任制,要切实保证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要素”的协调运作。要彻底改变校长任命的多,民主选举和招聘的少的“一头重两头轻”的现状,杜绝校长产生过程中的不正之风。要强化民主管理和党支部监督,明确校长的决策权、指挥权、用人权、财经权,真正做到“三要素”之间在职责上分,在目标上合;在工作上分,在思想上合;在制度上分,在关系上合;在作用上分,在机制上合。从而形成规范、高效、和谐、务实的管理体制,制衡校长的权力。
3.依德规范是杠杆。校长在行使管理权时,要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渗透柔性管理思想,做到“以人为本”,充分依靠人际关系协调和情感交流去实现管理权力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依靠人们的内在精神动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去实现管理权力的民主监督和群众参与;充分依靠学校的文化力量和自我的人格魅力去实现管理权力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校长在管理过程中要充满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神,要让“以法治校”和“以德治校”融为一体。
(三)提升校长人格魅力和建构领导班子凝聚力相统一
校长的人格魅力是指校长在行使学校管理职权时表现出来的个性、人品、学识、兴趣、才能、情感、意志、体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它是校长自身的一种非权力影响力。校长的人格魅力是磁石,能吸引全体教职员工,围绕着共同管理目标团结奋进。领导班子凝聚力是指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在行使学校管理职权时所体现出来的领导班子成员间的相互吸引力。它是领导班子管理影响力的一种体现,是领导班子管理权力的一种人格展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是强磁场,能外引和内聚管理主客体,形成强大的合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直奔管理目标,取得最佳绩效。在一个校长人格魅力和领导班子凝聚力有机统一的学校里,校长的权力不至于失衡。
1.以规范自我为前提。“公生廉,廉生威”。一个校长必须在提升自己业务素养和提高自己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做到从严律己,时时处处克制和规范自己。公平、公正、公开使用手中的职权。首先,要以德报怨,敢于承担责任,做师生的楷模。校长应心胸宽广,海纳百川;性格开朗,和平处世;推功揽过,与人为善;果敢干练,大胆创新;廉洁奉公,率先垂范。其次,要加强自我教育,释放心理压力。校长应对手中的权力心中坦然,充满信心,高悬明镜,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对内域环境心中诚然,力排干扰,争取政策,顶住压力,多干实事;对外域环境心中紧然,化解压力,同心同德,正确判断,科学决策。
2.以服务意识为核心。“领导就是服务”。一个校长和一个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从学校大局出发,树立服务意识,利用手中职权,做高效服务的好典范。首先,要为人民和国家服务。领导班子成员要正确对待人民和国家赋予的权力,提升政策水平,殚精竭虑,公而忘私,克勤克俭,正确管导。其次,要为师生服务。领导班子成员要心中想着教师,心中装着学生,做到倾注情感,推心置腹,关心冷暖,化解误区。再次,要为教改服务。领导班子成员要严把教育质量关,利用职权“以科研促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做到理论素养高,知识功底牢,科研能力强,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
3.以民主协商为依托。“民主办学,民主管理”是党的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体现。一个校长必须正确看待手中权力,接受党和群众监督,发挥民主,共同协商,管好学校这个大事。首先,要利用职权,抓好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消除和根治内耗,形成班子的凝聚力,做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同心协力,同甘共苦。其次,要校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尊重民意,不独断专行,做到维护大局,相互尊重,为了学校,同舟共济。
诚然,校长权力失衡问题涉及到多种因素,其根治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但我们认为其核心是做好两个“统一”。即:以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统一,提升校长人格魅力和建构领导班子凝聚力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