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新经济”看我国的企业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看我论文,美国论文,企业改革论文,新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新经济”是指以信息革命和新一轮科技创新为生长点、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为背景、以全球化大市场的拓展为基础的经济。它同传统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产业结构进一步软化,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信息产业。分析美国“新经济”的特点与成因,借鉴其经验,对我国企业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一、美国“新经济”的形成原因
美国“新经济”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从80年代开始,里根政府就已经认识到高新技术对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开始调整经济政策和产业结构,增加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为“新经济”的孕育做好了铺垫。90年代,克林顿政府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较好地改善了经济运行中的供给层面,采取及时灵活的财政金融政策则有效地调整了需求层面,使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及时得到缓解,推动了“新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1.新一轮科技创新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新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物质条件。美国政府非常注重科技,各大中小企业也十分注重研究与开发,因而具有全球最强大的科技实力。80年代以来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大幅度增加,尤其在信息领域的投资增长更加迅速,在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的投资年均增长率高达20%以上,1991~1995年与信息有关的设备投资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4%,其中与计算机有关的投资的增速每年高达30%,1996年美国对信息技术和产业的投资是对其他工业设备投资的1.6倍,已占美国企业固定资本投资总额的35.7%, 占世界同类投资的40%,信息产业成为美国经济中耀眼的增长点。在新一轮科技浪潮的大力推动下,美国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和信息服务型产业加速发展,经济日趋信息网络化,成为“新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信息产业日益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已经超过传统产业和其他高技术产业。据统计,1993年以来,其他高技术产业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27%,而电脑和半导体信息产业贡献率高达45%。可以说,美国新一轮科技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经济运行的供给层面,为经济较长时期的增长提供了动力。
2.有效的改革措施和灵活及时的财经政策为“新经济”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从80年代中期开始,里根政府和布什政府都试图削减军费,压缩财政支出,平衡财政预算,但效果并不理想。1993年克林顿入主白宫以后,实施了一些重要的经济改革,进一步削减财政支出,公平税负,裁减军费,等等。另一方面,“新经济”的发展使高新技术企业的收入大幅度增长,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这使得联邦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大为改观,赤字不断减小,到1998年实现财政盈余,与此同时失业率逐年降低,利率维持了较低水平,通货膨胀得以控制。在格林斯潘主持下的联邦储备委员会推行了既控制利率又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的金融政策,及时、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对利率实行0.25~0.5 %之间的微调,使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上,避免了利率大幅度变动对经济的过大冲击,也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克林顿政府推行“公平贸易”新原则,为美国产品和服务寻找出路,另外还对开发人力资源和促进以信息为先导的高科技发展增加投入并提供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这些财经政策的实施对美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为“新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3.美国企业的大规模重组与整合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极大地改善了美国经济的微观基础,是“新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原因。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真正基础在于企业的活力,但是人们在分析最近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时,往往对美国企业的改革与调整重视不够。实际上,早在80年代后期,美国企业为了摆脱竞争力相对削弱的不利局面,就已经开始重组与整合。十几年来,这种整合与重组对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可以说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既得益于宏观经济政策,也同企业改革不无关系。这些改革既包括企业之间并购,又有企业内部管理结构的调整。具体来说,主要是扩充或缩小企业规模使具有战略优势的领域更加突出,如大型企业被改造为许多小的、相对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单位,各部门之间采用“内部市场制”形成厂商与客户的关系,由企业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协调组织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还有,在国内企业之间及国内公司与国外公司之间的重组与购并,组建了一批更加合理、更有效率的公司,同时,在经营管理上进行科学和合理的调整,如精简机构,减少官僚主义,裁减人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研究和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引入竞争机制等等。
美国公司的大规模重组与改革,已对美国经济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首先,公司内部引入新的组织形式,使公司更加适应市场变化,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竞争力,增强了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后劲。其次,公司的国际化经营,不仅减少了公司的市场风险,还为其产品在全球市场的长期拓展打开销路,这将使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后劲进一步增强。再次,企业规模灵活有很多优势,一是充分利用有效资源,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二是适应市场各种新变化;三是提高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对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增添了强大的动力。此外,还应该看到,由于当代科技新手段的应用,促使公司在生产中随时考虑到供求变化,因而缓解了供求矛盾,这对经济衰退必将起到更大的抑制作用,使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时间相应延长。
4.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深化为美国“新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90年代以来,克林顿政府对贸易政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注重对国内产业继续给予保护的同时,着眼于全球贸易,积极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并努力引导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极力开拓新兴市场,扩大出口,实行跨国经营。随着世界各国普遍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开放,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已将竞争空间扩展到全球市场,加之美国产品及服务竞争力的提高,造成了美国近年来出口的大幅度增长。在美出口商品中,40%以上是计算机、半导体、航空、通讯设备等高附加值商品,出口增长的一半以上系由此类商品出口所致,加上美国在金融、通讯、旅游及法律服务等领域的巨额出口,成为这次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美国经济已经持续增长达9年之久, “新经济”现象不容轻易否认。追究美国“新经济”的原因,除了上述的经济原因外,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即美国社会鼓励竞争、崇尚创新、敢于冒险的人文精神以及与此紧密联系的社会经济制度。从电灯、电话到电子计算机、因特网,20世纪对人类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的产品,许多都是美国企业的创新,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始终是美国企业文化的核心。不仅如此,从硅谷、波士顿128号公路等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到纳斯达克证券网、 风险投资基金等一系列相应的社会经济制度都为美国企业创新提供了充足的条件。这种制度把高等学府精英们的知识与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把创业资本与创新思想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得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崇尚创新、敢于冒险、不怕失败而又有头脑的优秀人才,以最大的热情,成为技术创新的火车头。当然,联邦政府对企业创新给予了很好的引导。据统计,1980年美国的研究与开发支出总额为876.49亿美元(1987年价,下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其中联邦拨款占47.1%,1996 年预计研究与开发支出总额为10408.93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 %,其中联邦拨款占33.6%。政府对研究与开发的拨款比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政府用于科研与开发的支出中只有约1/4是政府直接使用的,大部分由政府拨给企业、学校和其他非盈利机构使用,学校和非盈利机构的研究与开发资金大部分来自于政府。这说明政府对推进美国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的地位。
虽然美国经济仍处于持续增长的时期,目前还没有减缓的迹象,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美国的“新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密不可分,“新经济”所形成的持续增长与低失业率和低通胀率并存的良好发展态势,并不意味着它的经济周期已经完全消亡,我们深信,美国经济社会中最基本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的不断调整;美国经济仍将有所波动,经济周期将继续延续。
二、美国“新经济”对我国企业改革的启示
美国“新经济”是以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信息产业革命为主导,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为背景,以美国企业的不断创新和对国内外市场的大力开拓为动力的经济形态。针对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其他经济成份逐渐发展的社会经济形势,美国“新经济”形成和发展的成因值得我们在企业改革工作中借鉴。
1.要进一步重视政府在企业改革中的重要性。政府首要的作用是要健全法制,规范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行为,使参与市场活动各类经济主体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的能力,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为企业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第三,还要利用有效方式引导企业的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鼓励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建立,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技术密集程度,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新经济”启示我们,政府在企业创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如联邦政府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为美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实施的信息高速公路科学计划则很好地引导了美国企业的技术创新。目前,我国是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而市场经济又未成熟的国家,法制尚不健全,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宏观经济的运行也需要国家的调控。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应加快规范市场行为的步伐,深化金融、财政、计划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和协调机制,积极引导企业的创新,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保证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与健康的发展,为我国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
美国“新经济”还启示我们:必须把高技术作为科学发展的重点。国际竞争主要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经济实力的竞争主要科技的竞争。就我国而言,目前劳动力过剩的状况依然存在,这决定了在较长时期内还不能抑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把发展科学技术置于总战略的核心地位,注重技术引进和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建立和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技术密集程度。总的来说,当前我国的科技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还比较低,今后在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应加大国内科技投入、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的力度,并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开拓科技成果的应用,以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2.要实现我国企业制度以及相应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创新,搞好企业改革。美国企业的活力得力于跨世纪的大规模调整与整合以及相应的一系列有效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创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下,美国的企业组织结构具有“可重塑性”,即在任何条件下,企业的组织结构都能因时因地作出相应变化,以适应市场迅速发展的要求。这一点对我国企业改革具有很重要的借鉴价值。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机制不活,国有经济战线过长,布局分散,结构不合理,在市场作用日益增强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受到市场销售不畅和资本金不足的严重制约,陷入经营亏损乃至半停产的困境,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国企进行改革、改组。一方面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放开国有小企业;另一方面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以便增强企业活力。总之,要结合我国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企业内部调整和自由“进出”市场以及企业间的收购兼并创造条件,更加突出企业的自身优势。此外,还可以借鉴美国纳斯达克证券网或风险投资的经验,创造条件,积极进行我国高新技术证券网或者是“二板市场”的试点,吸引、引导国有乃至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到这个证券市场融资,降低企业上市融资的门坎,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创造条件。
3.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使之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受美国“新经济”的启示,我们必须在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着眼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国民经济素质,从战略上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建立与国际经济规范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在参与地区性经济组织及同他国的双边合作的同时,应致力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积极消除对外贸易的壁垒,利用我国部分行业的规模和技术相对优势条件,扶持有条件的企业集团走出国门,大力开拓国外市场,鼓励对外投资,开展跨国经营,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4.改变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大力发展教育,增加人力资源投资,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美国企业在高度竞争中普遍认识到,提高人力素质是赶超外国竞争对手的关键所在。近10年来,美国企业用于职工教育和培训的开支每年递增5%,去年此项开支已高达500亿美元以上。此外美国十分重视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每年从国外吸收大批优秀的科技人员,大大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长期以来的教育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忽略了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我国又是一个人力资源异常丰富而人力资源素质相对较差的国家,知识劳动者比例太小,劳动力素质跟不上当前技术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为此,要尽快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加大教育投入;重视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各行业专门人才;发展劳动力市场,强化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全民族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