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历史教材插图知识的教学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插图论文,教材论文,知识论文,高中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十年来插图测试规律的认识
图文并茂是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之一。中外历史五本教材所刊载的地理图,场面图、文物图、人物图等近六百幅插图,或与教材正文相印证,或为教材叙述作补充,成为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历史高考年年涉及插图内容。探讨其试题,可以发现以下规律:
第一,从试题内容上看:
1、既可以考察正文根本没有涉及的纯图知识, 又可以考察正文已经有所叙述的辅图知识。前者如1992年高考第20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维希政权控制的地区与下列哪些国家接壤? A、荷兰、 比利时、卢森堡 B、比利时、卢森堡、瑞士 C、卢森堡、意大利、西班牙 D、意大利、西班牙、瑞士;后者如1994年老高考第33 题:抗日大反攻前夕,跨山西省的敌后根据地有晋冀豫、晋绥和晋察冀。
2、既可以考察历史地图知识,又可以考察现代地图知识。 前者如1986年高考填图与识图题第1小题:如图(略), 填出西亚和地中海沿岸四个古代文化中心 A、古巴比伦 B、古埃及 C、古希腊 D、古罗马;后者如1993年老高考第33题: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国家迫使清政府增开通商口岸十一处。其中,最南面的是今属海南省的琼州,最北面的是今属辽宁省的营口。
3、一道试题的内容,既可以全部取自插图, 又可以部分涉及插图。前者如1995年高考第37题:到本世纪80年代,非洲大陆尚未摆脱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地区是纳米比亚和南非;后者如1988年高考第12题:红一方面军在长征到达大渡河前,先后渡过了四条主要河流,它们的顺序是:①赤水②金沙江③乌江④湘江 A、①③①② B、④③②① C、①②③④ D、③④②①(在上叙四条河流中, 教材插图只绘了前三条而没有画出湘江。)
第二,从试题形式上看:
1.在试卷上既可以画出插图,又可以不画插图。前者如1993 年老高考第2题:西晋时,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图(略)中, “\\\\\\”部分代表哪一个民族分布的地区? A、匈奴族 B、羌族 C、鲜卑族 D、氐族;后者如1991年高考第26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是由下列哪些革命根据地连接起来的? A、闽西革命根据地 B、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C、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D、赣南革命根据地。
2、既可以出为选择题,又可以出为填空题, 还可以出成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选择题如1994年高考上海试卷第10题:下图(略)划双竖线部分(指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被外国侵略者割占时在位的皇帝是: A、道光帝 B、同治帝 C、咸丰帝 D、 光绪帝; 填空题如1987年高考填图题第3小题:在1940年法国溃败图(略)中, 依次填出英文字母A、马其诺防线 B、敦刻尔克 C、巴黎 D、维希的代号名称;材料解析题如1994年高考上海试卷第58题:下图(略)是一枚国民政府于1927年铸造的银币仿制品,你能看出其中的常识性错误吗?A、 正面的错误华、国应为繁体字 B、反面的错误 十七年应为十六年; 问答题如1991年高考第48题: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是怎样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的?其答案的第一段是:在雅克萨击败沙俄侵略军,同沙俄划定中俄东段边界,设置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教材只讲名称,没讲各将军辖区的方位),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
第三,从试题演变动态和考察功能看,1987年以前单列填图与识图题,作题以填空为主,着重考察记忆能力;1988年以后不再单列填图与识图题,试题将选择与填空并重,偶尔还涉及问答题中的某些知识点。它不仅可以考察考生再认和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考察考生的材料处理能力和历史阐释能力。
1、考察再认能力如1989年高考第10题:左图(略)应是:A、大同云冈石窟的画面 B、敦煌千佛洞的壁画 C、唐朝印制的《金刚经》卷子 D、顺治帝会见五世达赖图。
2、考察再现能力如1994年新高考第34 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地跨江西省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有中央根据地、闽浙赣根据地、湘赣根据地和湘鄂赣根据地。
3、考察材料处理能力如1994年高考上海试卷第16 题:图为我军瓦解敌军的传单,上边的传单产生于:A、1946年 B、1947年 C、 1948年 D、1949年
(此传单左图提供的是无效信息。右图提供了内战打了十八个半月和歼敌一百五十八万两个有效信息,实质上是一段史料)
4、考察历史阐释能力如1986年高考填图与识图题第3小题:下图(一幅超当时教材的政治形势图。略)是清末爱国人士所画的《时局图》。
①这幅画揭露了中国当时处在什么样的时局?答:揭露了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瓜分的严重局势。
②、图中有代号的形象各代表哪个国家?答:A(熊)、沙俄 B(太阳)、日本 C(肠)、德国 D(狮)、英国 E(青蛙)、法国
F(鹰)、美国。
第四,从一些试题内容和形式出现的次数看,似乎还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1、高考考过的插图知识未必不再考。例如,从1985年到1994 年十年间,元代的漕运和海运图共考了四次,即1985年高考选择题第1小题:指出下列四图(略)中哪一幅是正确的元代漕运图 A、 (图中将会通河写成汇通河) B、(正确) C、(图中将会通河与通惠河的位置写反) D、(图中将会通河两端地名东平和临清的位置写反);1990 年高考第37题:左图(略)是元朝的漕运、海运图,填出图中A、B两地的当时名称 A、刘家港 B、临清。1993年新高考第5 题:元朝开凿的会通河的起止地点是 A、洛阳─涿郡 B、通州─大都 C、 东平─临清D、山阳─江都。1994年老高考题第4题:元朝时,南粮北运,运河和海道的交江点在 A、通州 B、直沽 C、涿郡 D、临清。再如,从1987到1990四年间,秦汉关中主要水利图考了两次,即1987年高考填图题第1小题:在秦汉关中主要水利图(略)中,依次填出英文字母代号名称 A、泾水 B、六辅渠 C、郑国渠 D、白渠。1990年高考第3题, 左图(略)中,符号////指的是 A、六辅渠 B、灵渠 C、郑国渠 D、白渠
2、好的识图题型可能反复考。例如,从1990到1993四年间, 一些重大事件的位置考过两次,即1990年高考第21题:下列古代战役,发生在今河南省境内的有 A、城濮之战 B、牧野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1993年新高考第1题:下列事件, 发生在今山东省境内的是A、齐桓公葵丘会盟 B、隋末长白山起义 C、唐末王仙芝发动起义 D、楚汉垓下之战。再如,1994和1995两年的高考试题,都考察了一些势力所达地域的极限,即1994年上海试卷第3 题:下列各朝代疆域西边及最远的是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1995年高考上海试卷第8题:19世纪中期,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长江,进入中国腹地。 1864年时他们最远可到的通商口岸是 A、九江 B、汉口 C、宜昌
D、重庆。
3、教材没有的图未必不会考。例如,1985年高考填图与识图第3小题:写出图(略)中钱币的时代和种类。①、战国,铲形币。②、唐,圆形方孔钱。(图中印有“开元通宝”字样的铜钱超教材。)再如,1995年高考第33题:右图(略)是明代主要手工业分布图,F是制瓷业中心,A 是冶铁业中心,D 是棉纺织业中心。(该图所及的是景德镇、遵化、松江、苏州、杭州等地名虽属高中生知识范围,但表明其具体位置的地图则高中历史教材和与之相配套的中国古代史地图册全然没有。)需要指出的是,在80年代,高考超教材的识图题主要涉及历史地图,如1984年的古代亚非文明发源地五大河流分布图、1985年的八世纪中期世界三大国名称图、1986年的西亚和地中海沿岸四个古代文化中心位置图以及清末时局图等,它主要考察学生的记忆和判断能力。而到90年代,高考超教材的识图题除涉及历史地图外,还扩展到场面图、文物图和人物图,如1994年上海试卷的赫鲁晓夫与肯尼迪较量的漫画图,国民政府铸造的银币仿制品图、我军瓦解敌军的传单图和1995年上海试卷的清代钱币图、纪念蔡伦的邮票图等等(试题详情本文都有叙述),这些识图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的史实,可以对学生的记忆、分析、判断、归纳、综合、应用等能力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考察,把识图题的考察功能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