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时代的低碳物流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低碳论文,措施论文,物流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oi:10.3969/j.issn.1674-4993.2011.06.003
能源和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各国的关注点,全球化低碳革命的兴起,使人类进入了低碳经济时代,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成为经济活动的关注点。而物流活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物流是经济发展的支撑,经济的发展又会引起物流总量的增加。物流业作为我国十大重点产业之一,有义务也有能力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有所作为。
目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发展层次比较低,专业水平也比较低,粗放和低效率的物流运行模式,造成了能耗的增加和资源的浪费,如何实现物流业的节能减排、开展低碳物流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1 低碳物流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1.1 低碳物流的含义
物流的碳排量位居各行业前列,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将“低碳经济”理念运用于物流领域,形成了低碳物流这一概念,但是对于低碳物流的确切定义还没有形成共识。李蜀湘等指出,低碳物流是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背景,以科学发展观、低碳经济、物流管理等理论为基础,以节能减排、低碳发展为基本要求,抑制物流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利用先进技术规划并实施低碳物流活动。低碳物流应是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低碳化,其内涵体现为绿色加高效[1]。
低碳物流旨在通过科学的管理体系手段抑制物流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使能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倡导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目的是将环境理念应用到物流业的各个系统,加强物流业中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及回收等各个作业环节的环境管理和监督,有效地遏制物流发展造成的污染和能源浪费。
1.2 低碳物流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持续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2010年年均增长22.1%[2],但是我国物流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经济增长所花费的物流成本很高。我国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占GDP的比重接近20%,而美国和日本少于10%,中等发达国家平均约为16%,运营方式粗放,效率很低,造成了能耗的增加和资源的浪费。
能源消耗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据埃森哲物流和运输业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在各行业中运输业碳排放位居第五,占总量的13.1%。物流和运输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产生的碳排放是2800兆吨,占人类所有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5.5%,占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排放量的5%~15%。物流节能减排成效将显著影响我国整体减排目标的实现。
有研究数据表明,每吨公里货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强度,公路是铁路的10倍左右,其成本也在10倍以上,更是远高于水运。2005年,公路水路运输能耗占全国石油及制品消耗总量的比重超过了30%;2007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57.7亿吨,其中交通运输业占0.57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8%。我国大量的干线运输仍主要依靠公路,并且我国公里总里程持续增加,如表1所示,图1显示出公里运输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充分运用铁路运输资源将是低碳物流的一个重要选择。
2 国外节能减排的措施
国外物流业起步较早,在物流市场、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上都趋于成熟,在鼓励和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同时,物流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措施也日益完善。对国外物流节能减排的措施归纳如下。
2.1 制定环保法律,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通过了《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资源保护和恢复法》、《综合环境责任赔偿和义务法》等[3],以尽量减少物流发展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安全构成的威胁。
为了促进物流业节能减排,物流行业协会也应发挥其作用,如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专门设有环保部门,负责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及评估物流企业的环保状况。
2.2 优化物流结构,提倡多式联运
日本结合“流通据点集中化”战略来统筹规划物流设施布局和基础设施,积极推动运输模式转换(由汽车转向铁路和海上运输),构建联合运输系统;提倡发展混载配送和共同配送,提高配送效率和车辆使用效率[4]。
美国1991年颁布《多式联运法》,大力提倡多式联运,致力于建立国际性的、综合性的、智能性的、环境友善的交通运输系统[5]。
德国政府通过税收和立法,限制公路卡车运输,提出公路货运市场份额在2015年降至61.5%,铁路货运升至24.3%。同时对多式联运的汽车采取载重量增加、降低税收及节假日行驶等支持政策。
2.3 推进物流管理和技术创新与使用
美国和日本企业的实际物流活动中采用了EDI、JIT、配送规划、自动导向设备、条形码、绿色包装等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思想,大力发展自动立体仓库系统,已基本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机械化和自动化。
德国已为货物运输开辟“地铁”线路,研发出一种新式商品存储和取货设施——24小时储物塔,可全天候工作,通过电子手段自动通知顾客到货信息,有效节省物流开支和购物成本[6]。
2.4 控制排放标准,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
欧洲通过的新的汽车排放标准—欧Ⅴ和欧Ⅵ标准,按照欧Ⅴ标准,柴油轿车颗粒物排放量将减少80%,欧Ⅵ标准中柴油轿车NOx排放量将比目前减少68%。2009年9月起,所有在欧洲销售的柴油汽车将加装颗粒物过滤器,现有柴油汽车也将在2011年1月前改装完毕。
日本政府为降低汽车排放的NOx及颗粒物(PM),1992年出台了《氮氧化物总量控制法》及2008年制定了全球最严格的“后新长期规定”,规定柴油车的N0x排放量降低40%~65%、PM降低53%~64%,汽油车将实施与柴油车同等水平的PM规定。
2.5 重视循环经济,鼓励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
欧盟自1998年就开始重视电子产品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相继颁布了《废旧电子电器回收法》、《关于废弃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等,德国、瑞典、法国、荷兰、挪威等国家也都制定了电子垃圾的处理原则。2008年,欧盟对循环利用目标作出了更高规定: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总体消耗中的比例提高至20%,将可再生能源在交通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至少提高至10%。
日本非常重视资源的重复利用,自2000年便通过和修改了多项与逆向物流有关的环保法规,如《家用电器再利用法》、《废弃物循环法》、《废弃物处理修正法》、《汽车循环利用法》、《新综合物流实施大纲》等13项法规,实现资源、生态和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建立适应环保要求的新型物流体系。
国外物流节能减排的手段比较全面更有一定的强制性,其经验可为我国物流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借鉴。我国应加强对整个物流系统节能减排方法的探讨,创新体制,改变经营方式,更新技术,同时也应注重具体作业环节上节能减排技术,促进我国高效、循环、环保型物流服务系统的建立和发展,提高物流竞争力。
3 我国实现低碳物流的措施
关于我国低碳物流的研究仍然偏重于宏观的理论研究,对于基础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方法比较缺乏,缺乏数据的支撑,仍用节能减排来代替低碳理念。国内对于低碳物流发展的措施可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设立专门负责物流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组织机构;
②制定节能减排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
③合理布置物流设施和节点布局,调整运输结构,发展多式联运;
④提倡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应用,提高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⑤发展循环经济和逆向物流等。
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物流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剧,因此有必要对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改进,向低碳物流转变。物流活动中消耗能源,产生浪费和污染的环节主要有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及回收等,从具体的物流去分析低碳、节能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3.1 运输
在物流运作过程中,运输环节既是能源消耗最突出的环节,又是污染物排放最多的环节。首先,可以通过优化运输结构,发展多式联运,特别是增加铁路运输的比例,充分发挥铁路运输能耗低、效率高的优势。其次,积极采用节能型运输工具和设施等措施,有效减少运输环节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还应加强对运输过程污染源的管理。如限制城区运行货车种类或行车路线、行车时间等。
3.2 仓储
过多的仓储点意味着社会的库存量较大,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浪费,也意味着生产过程中所积累的碳量较多,不利于企业在低碳经济中生存。①企业可以通过物流外包,降低库存,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的考虑物流合理化的问题。②仓储活动中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信息平台的建设,EDI的使用等)提高服务水平,使用电子订购,加快订购信息、库存信息的传递,实现无纸化运作。③避免保管中化学方法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易燃品、易爆品和化学危险品等物品的爆炸或泄漏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④合理布局仓库资源,以节约运输成本。仓库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资源消耗;仓库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空载率。企业新建仓库还要考虑拟建仓库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
3.3 装卸搬运
我国仓储设施建设方面离自动化和现代化还有不小的差距,在保温及照明方面尚无节能标准,在仓库频繁使用的装卸搬运设备中,内燃式叉车仍是主流,节能环保形势严峻。应鼓励企业使用现代化的装卸设备,增加电气化、自动化设备的使用,提高装卸效率,确保产品安全。
3.4 包装
物流包装占用了大量资源,比如托盘、储存罐等,包装物随处可见,因此对包装物进行低碳设计也是符合国家低碳环保的口号。在设计产品包装时,从包装材料的选用、材料加工成型、包装设计、模具制作、制版印刷、封装、使用、回收和降解等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控制各个环节和整体的碳排放量[7]。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5R原则[8]指明了低碳包装设计的方向,其内容是:①减少材料使用(Reduce):在保证包装的保护、运输和销售功能前提下尽量减少材料使用总量;②再使用(Reuse):对使用过后的包装进行回收处理和再次使用,尽量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③再循环处理(Recycle):把使用过的包装回收进行处理后,加工成新产品运用于不同的领域;④获得新价值(Recover):通过焚烧废弃物获得其中的能量或通过降解包装获得新的价值;⑤节约能源(Resource):在整个包装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中注重能源节约,尽量避免资源浪费。
3.5 配送
在物流领域,配送在物流的各项成本和能耗中也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对影响物流配送环节节能减排工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提高配送服务水平、提高企业效益,还可以降低燃油能耗,减少碳排放。
首先,必须对配送路径进行合理规划,节约里程。采用共同配送等优化理念,统筹规划,降低空驶率,避免重复运输和无效运输,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此外还要对装载量和配载方式进行合理规划,达到用最少的车辆、最低的能耗完成配送任务。
其次,车辆技术性能也是影响耗能的重要因素,我国的车辆能源消耗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相同或相近车型的燃油效率平均每公里油耗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比美国高10%,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倍以上[9]。因此,采用合理的车型对降低油耗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驾驶员的技术水平和驾车习惯以及路况对耗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应对驾驶员进行培训,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3.6 回收
废弃物回收是循环物流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减少原料加工、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能源、材料消耗以及污染物排放。
物流企业应加大废旧物流设施设备的再利用,减少对环境污染、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比如增加包装材料使用次数,拆解和回收废旧物流设备,改造使用废旧物流设施(如废旧仓库)等。
4 总结
环境和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物流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且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问题比较严重,物流必须参与到节能减排和环保这个全球性活动中来,积极发展低碳物流、绿色物流、逆向物流。但是我国物流业在环保行动中所做的工作与政府倡导的节能减排的经济发展方式仍相去甚远,关于如何发展低碳物流,仍然集中在宏观的理论研究上,缺乏基础数据和基础研究,只能用节能减排的概念来代替低碳经济。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节能减排上作出的措施和努力,并针对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的特点,分别在运输、仓储、搬运装卸、包装及回收等系统中作出了更细节、更具体的对策,但仍然缺乏数据支撑和有针对性的低碳操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