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少年论文,社会工作论文,健康成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利国利民的大事。2014年初,中央综治办、民政部、团中央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各地加快培养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拓展服务网络,积极开展服务项目,有效发挥了专业社会工作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今后一个时期,各地民政部门要与综治办等部门和共青团组织一道,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壮大青少年社会工作事业,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一、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意义重大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发展中最重要的阶段,青少年时期养成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将影响伴随一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倡导:“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面临的迷茫和问题,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的共同责任。社会工作在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它的平等、尊重、接纳的价值理念,更易让青少年接受;它的专业知识方法和心理抚慰、人性关怀、个性服务能够有效疏导青少年情绪,解决其个性化问题,做好青少年犯罪的源头预防;它的发展性服务能够很好地发掘青少年自身潜能,帮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社会认知,提升青少年的自我发展能力;它的矫正性服务,能够较好地解决青少年不良行为和错误价值观念,帮助他们回归主流;它的支持性服务,可以引导社会摒弃偏见、消除歧视,尊重和接纳问题青少年,帮助他们重建社会支持系统,恢复失调的社会功能,重新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我国约有3.8亿青少年,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充分发挥社会工作服务青少年的作用,对于探索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模式,对于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帮助青少年提升能力,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把握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着力点 社会工作服务青少年发展要从政策制度、服务体系和重点环节上下工夫。 一要加强政策创制。近年来,民政部已经积极协调将社会工作纳入精神卫生条例和民政部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四部门《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法规政策,取得良好效果。要继续加大力度,依靠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专项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将社会工作纳入有关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中,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提供法制保障。 二要健全服务体系。以城市流动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和社区矫正青少年、刑释青少年、吸毒青少年、闲散青少年、流浪乞讨青少年等为重点,开展好个案辅导、团体支持、危机干预、亲情陪伴、心理抚慰、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联合教育、公安、司法等部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在家庭、学校、社区、企业、院合、村庄等青少年比较集中的场所和改造犯罪青少年的监狱、少管所,积极开展学校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等社会工作实务,将社会工作纳入以家庭为基础的普通青少年日常关爱体系、以学校为依托的在校青少年教育预防体系、以社区为主体的闲散青少年帮扶矫治体系、以院舍为补充的青少年特殊照护体系和以监所为载体的犯罪青少年观护挽救体系,实现教育、服务、管理的有机融合、协同发力。 三要突出重点环节。防范青少年违法犯罪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底线,要重点抓好监护干预、救助保护、司法协助等工作。在监护干预环节,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家庭监护监督和干预工作,通过开展家庭监护随访、家庭教育指导、监护情况和监护能力评估等服务,保证未成年人得到妥善的家庭监护照料,筑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家庭屏障。在救助保护环节,对面临生存困难、监护困境、成长障碍、犯罪危险的青少年,要通过同辈支持、外展服务、专业支援、纳入救助等方式,及时安排社会救助机构和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实施救助保护,强化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治,防止当事青少年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走向犯罪。在司法协助环节,要配合司法部门做好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的移交服务,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社区矫正的帮教服务,做好出所、出狱青少年的衔接安置服务,切实让当事青少年感受到社会关怀和实际帮助。 三、完善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机制 按照政社合作、多方联动、专业引领的原则,建立健全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机制。 一要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同配合,统筹利用各类资源和公共设施,逐步扩大青少年社会观护与帮扶支持范围,广泛开展心理疏导、关系调适、能力提升、资源链接、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对有特殊和深度需求的,转介给相关部门或专业服务机构,帮助当事青少年摆脱生活困境、实现健康成长。发挥专业社工的第三方工作优势,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当事青少年的建档访视、家庭状况调查、社会关系评估等工作,动态了解青少年及其家庭的实际需求,客观评估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服务、开展工作提供专业依据。 二要完善“三社联动”机制。社区是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空间,社会组织是参与青少年工作的重要主体,专业社工是为青少年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的重要支撑。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机制,既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激发基层社会活力、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的有力抓手,也是加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有效途径。“三社联动”机制能够搭建政社合作的渠道,整合基层多方资源参与青少年工作,丰富重点青少年管理服务手段,深化重点青少年管理服务内涵。民政部门作为负责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管理、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职能部门,要加大探索力度,逐步形成协同共治、互通共享、运行顺畅的“三社联动”格局。 三要完善“两工协作”机制。近年来,在中央文明办的指导下,各级民政部门和共青团组织携手努力,在弘扬志愿精神、倡导志愿行为、规范志愿服务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志愿者队伍规模宏大,分布广泛,来自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力量。去年3月中央文明委出台的《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专业社工带领志愿工作者开展服务的机制。各级民政部门要主动做好与各级文明办和共青团组织等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加快建立健全专业社工带领志愿工作者参与青少年服务机制,防范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四、加强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保障 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时间较短,与广大青少年及其家庭的服务需求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后一个时期,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方面,要深入落实中组部等中央18部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中央6部门《关于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强四方面保障。 一要加强组织保障。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与综治办、共青团等有关部门一道合力推进青少年社会工作及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将青少年社会工作纳入社会工作发展规划进行重点部署、优先保障;进一步发挥全国社会工作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用,支持制定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标准,为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要加强人才保障。坚持提升存量与扩充增量、专业培训与知识普及相结合,将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纳入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总体安排。支持共青团组织对相关从业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培训,逐步提升转化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面向专兼职团干部、青少年工作者、志愿者骨干,开展专业知识普及培训,帮助他们熟练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开展工作。将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纳入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考试范围,鼓励符合条件的青少年事务工作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发挥各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作用,推动建立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对接机制,完善继续教育制度,不断壮大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规模,提升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务能力。依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三区”计划,在人员选派与培养方面加大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支持力度。 三要加强平台保障。一方面,要加强青少年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与共青团组织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青少年社工岗位设置范围、数量结构、配备比例、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逐步建立相关标准体系。积极支持共青团组织、各类青少年服务机构和城乡社区开发设置青少年社会工作岗位,纳入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和人才激励保障范围。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落实《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要求,采取购买服务、公益创投、改进登记方式、提供办公场所、建立孵化基地、提供专业指导等措施,支持发展面向青少年服务的民办社会工作机构,支持建立青少年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完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网络。 四要加强资金保障。积极实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在购买服务项目时统筹考虑青少年的急需紧缺服务需求,把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重点支持范围和指导性目录。按照福彩公益金“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使用宗旨,加大对特殊困难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支持力度,发挥好福彩公益金的示范和杠杆作用,吸引多种渠道更多资金投向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领域。 (根据李立国部长在2015年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全体会议暨重点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摘编)发展青年社会工作促进青年健康成长_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发展青年社会工作促进青年健康成长_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