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37120219830905xxxx 山东济南 271100
摘要:海绵城市均以防治水害为建设目标,以达到降低各类水害问题对城市造成的影响,并有效储蓄水源,更好满足人们的需求的目的,进而促进城市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重要性,规划人员需将海绵城市建设置于城市规划的关键位置,从而提高城市整体的生态性,有效预防各类水害问题。虽然海面城市建设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城市规划层面,依然存在较多问题。文章主要对城市规划层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措施进行合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城市规划;海绵城市;方法
随着环境问题不断加重,如何更好促进城市规划的生态性成为有关部门面临的重大问题。海绵城市建设理论以生态平衡为基点,主要对城市水害问题进行防治,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能发挥出较大作用。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规划人员虽然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了考虑,但是受人为因素及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落实有着重要作用。
1城市规划层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规划层面,由于海绵城市建设包含多项环节,受人为因素及自然因素的影响,海绵城市的落实存在较大问题,难以发挥出其主要作用。在设计方面,设计人员需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步骤进行合理设计,并获取相关数据、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以确保海绵城市能够顺利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技术人员需对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各种水文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要素进行明确,并对土地建设面积进行合理设计,对一些容易出现水害问题的区域进行保护以及整修,这样才能更好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城市规划依旧停留在文件方面,属于定性规划,这种规划方式虽然较简单,但是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最终会给海绵城市的建设带来极大不利。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定量规划主要以相关数据为规划依据,虽然能够较好符合实际情况,但是操作过程较复杂,所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少。例如,在对雨水工程进行设计时,规划人员往往没有对建设场地的水文条件、地质条件等要素进行合理分析,而直接根据道路情况对相应管道的埋设地、走向等进行设计。这种设计方法虽然较简单,操作起来也较便利,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如果需要进行调整,将会对整个雨水管道体系造成重大影响,从而阻碍了雨水管道的正常运作。
在用地方面,规划人员在进行城市规划时,需将海绵城市建设进行同步规划,从而更好对用地情况进行协调,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各环节的用地情况往往出现脱节现象,包括绿地、市政设施、道路等,从而影响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落实。在城市规划中,设计人员一般以城市功能区划分为主,对用地情况进行大致分配,之后才对道路、绿地等用地区域进行设计,所以在实际规划情况中,设计人员往往忽视了对道路、市政设施的深入考虑,致使土地资源的配置出现较大问题,最终给海绵城市的建设带来不利。
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虽然对海绵城市的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条例,但是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没有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进行综合考虑。在海绵城市的理论下,要求设计人员必须从整体性出发,在保障城市各功能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设计,从而保障城市水害防治功能以及储蓄水源功能有效进行,降低水害问题对城市运作的影响。但是在实际规划过程中,设计人员往往缺乏整体设计理念,没有对城市实际情况进行较好调研,致使城市布局存在较大问题,难以满足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
2城市规划层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方法
在城市规划层面,设计人员在地海绵城市建设问题进行处理时,必须从整体性出发,促进城市各功能区的协调。海绵城市建设包含多种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广,因此,设计人员必须将海绵城市理念渗透进各个环节中,包括道路、园林等,促进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海绵城市理念注重生态效益,强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并有效防治水害,因此,技术人员必须将各环节进行有效结合,促进城市规划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加强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解决各环节存在的矛盾问题,从而为海绵城市的建设创造条件。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设计人员必须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有效收集,并对城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合理评估,包括生态问题、产业问题、水问题等,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城市的规划方向,制定多种专项规划措施。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设计人员必须树立低影响开发意识,并对雨水处理问题进行合理分析;设计人员还需对各环节进行协调,明确海绵城市的建设用地情况,并对各空间进行有效规划。基于海绵城市的特性,设计人员可以以绿地或者水系作为空间划分的依据,合理设计各种排水系统,并从城市水污染源着手,修复和完善绿地生态系统,从而有效解决水害问题,维护城市生态环境。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城市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了较好落实,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设计人员将18%的用地都设置为水体,能够储蓄大量雨水。当雨水流入水体前,会经过净化水塘,由于净化水塘中存在着水生植物以及微生物,所以能够对雨水进行净化,从而提高雨水品质。在这种设计模式下,有害雨水被转化为可利用的洁净水资源,不仅降低了水害问题对城市的影响,而且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在城市规划层面,这种设计模式较好满足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为海绵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结语
海绵城市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其不仅能较好维护城市生态平衡,而且在防治水害、储蓄水源等方面能起到较好作用,所以在城市规划中,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合理设计有着重要作用。在实际规划过程中,受人为因素及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存在较多问题,因此,规划人员必须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析,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发挥出海绵城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荐硕.海绵城市理论下的地下空间控规内容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12):43-45.
[2]黄怡.丘陵地区新城空间规划中海绵格局的构建研究[J].中华建设,2018(01):119-121.
[3]李兰,李锋.“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思考[J].生态学报,2018,38(07):2599-2606.
[4]王诒建.海绵城市控制指标体系构建探讨[J].规划师,2016,32(05):10-16.
论文作者:刘桂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海绵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水害论文; 设计人员论文; 实际情况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