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父子”变成“兄弟”--法国对非洲政策变迁分析_非洲大陆论文

把“父子”变成“兄弟”--法国对非洲政策变迁分析_非洲大陆论文

变“父子”为“兄弟”关系——析法国对非洲政策的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非洲论文,法国论文,父子论文,兄弟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法国和非洲国家是兄弟关系,而不是父子关系”,这是若斯潘总理踏上非洲大陆说的第一句话,它形象地表达了法国政府对非政策中的新思维。最近,法国务秘书若斯兰又重申:“只要法国公民的安全得到保障,法国就不会介入非洲国家的内政辩论,也不愿意进行军事干涉。”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一种“政治上沉默,经济上合作,军事上不干涉”的伙伴式的新关系出现在法国与非洲大陆之间。

由“宪兵”变为“伙伴”

法国与非洲的关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初第一次贩卖非洲黑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在数百年殖民统治的漫长岁月里,法国的政治、 经济、历史、文化、语言渗透到非洲的每个角落。这块土地辽阔资源丰富的大陆为法国的工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原料(法100%的铀、72 %的锰、35%的铁、25%的铅、50%的铬和数量可观的石油天然气均来自非洲),又是法国资本、技术和商品输出的主要市场之一(如法国资本在喀麦隆占55%,在加蓬占65%,在科特迪瓦占75%)。

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戴高乐第一个认识到与其用飞机、大炮、坦克来勉强维持法国在非洲的殖民统治,不如让其独立,然后迫使非洲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上接受法国的合作,通过这种方式继续控制非洲与它保持“特殊的关系”。从此法开始了对非的非殖民化政策也称为新殖民主义政策。1958年至1963年,阿尔及利亚、贝宁等24个非洲国家先后摆脱了殖民统治,1960年成了非洲的独立年,11个原法属殖民地宣告独立。

1981年密特朗上台后,社会党政府宣扬“要为世界上受压迫和穷困的人们大声疾呼”,广泛宣传密特朗的第三世界主义,密特朗本人则以第三世界领导人和律师自居,鼓吹南北对话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组织召开法非首脑会议进行“民主对话”, 并把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从1981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35%提高到0.7%。 这些援助占法国全部对外援助的88%,每年约为150亿到200亿法朗,而非洲法语国家是其最大的受益者。但是到了1990年6月,密特朗在法非首脑会议上却提出, 法今后对非洲援助要与该国“民主化”和“人权状况”挂钩,并试图在非洲推行多党制和市场经济。于是一个原先较为平静、稳定的非洲大陆,出现了动荡,在一些非洲国家里,反对派发动群众,由迫使政府实施改革走向有步骤地参政分权或直接夺权,还把政治斗争变成权力斗争。非洲大陆顿时陷入冲突、纷争、种族清洗和战乱的局面,武装夺权和军人政变此起彼伏,宗教、部族、民族、边界的矛盾也有所激化。

在非洲服过兵役并自称与这块大陆结下深厚感情、后来被人称为“非洲乐观主义者”的希拉克于1995年当上法国总统后,立即纠正了密特朗过时的对非政策,宣布法国对非洲的援助完全与“人权”和“多党”脱钩,而要与受援国的政局稳定和进步挂钩。 在出访非洲期间, 他与10多位非洲国家首脑进行了交谈,表示法国今后将“杜绝一切干涉行为”,双方应建立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法将减少在非的军事存在,不卷入非洲国家的内部冲突。在经济合作方面法将把单纯援助变为增加投资,并鼓励法私人向非洲投资。

法国人自己也承认近年在非洲做过两件蠢事,一件是前总统密特朗曾派兵支持卢旺达的多数民族胡图族(绿宝石行动),当胡图族屠杀少数民族图希族时,法国被指责为支持“种族清洗”。后来图希族得势,法国便失去了在该地区的影响。另一件是希拉克上台后,扎伊尔发生事变,他原以为蒙博托能扭转败局,把宝押在后者身上。结果却是卡比拉获胜,法国又一次失算。所以去年12月24日科特迪瓦发生军人政变时,法国的反应是迟缓和犹豫的,当科特迪瓦总统贝迪埃向法国政府明确提出要求帮助“恢复宪法的合法性”和援助平息兵变时,作为贝迪埃的老朋友,希拉克虽然表示了同情和关切,但对科发生的政变并未进行军事干预,更谈不上用法国士兵的性命去换取一个已经被赶下台总统的政治生命。法政府只同意贝迪埃和家人躲进法国使馆,然后让法陆战队员护送他们去附近布依港法军事基地搭乘专机飞往巴黎。被推翻的贝迪埃总统懊丧地感到自己被保护他的大国出卖了,认为这个大国没有遵守比赛规则和签署的协定。殊不知自1997年若斯潘上台以后,该规则已被看作“过时”了。虽然法在阿比让驻有500多名海军陆战队队员, 但政变后,希拉克采取观望政策,仅从海外增调了300 多军人来科国保护法国侨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从法对科特迪瓦政变的态度,可以看出希拉克汲取了扎伊尔事件的教训,他在非洲奉行“不干涉主义”的理论已经落到实处。法国人已不再把眼睛只盯在它从前的“势力范围”上,而是对整个非洲大陆产生兴趣并与其他各国、特别是南非积极发展经济、贸易和合作关系。即便是自己的经济利益暂时受损的情况下,也绝不贸然行事单独进行军事干预,以免重犯以前的错误。

由海外快速反应部队变为非洲维和部队

从60年代到80年代法国曾先后与科特迪瓦、加蓬、中非、塞内加尔、乍得等8个非洲国家签订了防务协定,同23 个非洲国家签订了军事合作或技术援助等协定。依据这些协定,在当地出现社会动荡、武装叛乱等局面时,法军可以直接军事干预以保证当地的政治稳定。为此法在上述国家拥有基地,驻扎着约8万士兵。在德斯坦统治法国时, 为了应急和作出快速反应,还专门建立了一支海外快速反应部队,遇到突发事件,法可在数小时内从法国领土把士兵空运到非洲事发地点。如1982年对乍得的军事介入,1986年出兵多哥平息叛乱、1989年军事干预科摩罗等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30多年来,法非防务合作对保持非洲大陆的政局稳定和维护法在非的利益与影响,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冷战结束后,非洲形势变化不定,有些国家政局动荡,法军疲于奔命,常常力不从心,有时还陷入一些国家两派斗争的漩涡而不得脱身,在当地激起了强烈的反法情绪。如由于法政府卷入了阿尔及利亚“伊阵”和“民阵”之争,结果巴黎和全法国恐怖爆炸事件频频发生,法国人民已饱尝这种愚蠢的干涉政策的苦果。巴黎政治学院资深教授戈赛尔访华时,在北京外交学院演讲中曾公开批评法政府的对外政策,他说:“法国的手在世界上伸得太长,驻军的地方太多,所以法国士兵也像美国兵一样,到处挨揍。”

若斯潘当政后在对非政策上与希拉克总统意见基本一致,他们致力于改变以往法在非洲充当宪兵的做法,有关“法国有义务帮助处于困境的总统”等秘密条文纷纷失效。

若斯潘访非时向塞内加尔和马里等国元首重申,法政府准备削减在非驻军(由8000人减到5000人),停止对非洲进行直接军事干预,并主张在联合国的监督下组建一支非洲维和部队,让非洲人自己负责维护这块大陆的和平秩序,法政府愿意为此提供人力(570 名合作者和技术人员),物力和财力(7.03亿法郎)。法还计划在科特迪瓦、多哥、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马里等国首都开设军校,培养非洲未来宪兵部队的军官、军医、汽车机械维修技师和参谋人员,把目前在法国进行培训工作的50%转到非洲当地进行,最后要做到使非洲维和部队的军官和技术人员完全来自非洲军校,更加增加法非的“伙伴关系”色彩。

由单独行动变为欧盟的多边行动

随着欧洲一体化事业的广泛和深入发展和欧元的诞生,法国的非洲金融政策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其要点是让非洲法语区国家更具独立性,彻底割断法国法郎与西非法郎相连的脐带,让他们直接融入欧元乃至世界金融的活动范畴。法国与非洲的合作关系将提升到欧盟与非洲的合作关系,法表示“法国今后将通过欧洲来体现自己对非的影响”,这样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法国负担,调动全欧盟的财政力量,又可以用欧盟的多边力量对抗和阻止美国势力向非洲渗透,因为他们意识到法国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单独与美国抗衡。今后非洲法语区国家如在政治、经济、种族、宗教和边界问题上出现危机,法国采取的政策基本上也将是欧盟的对非政策,而不会再有自己单独的个别的政策和措施。

标签:;  ;  ;  ;  

把“父子”变成“兄弟”--法国对非洲政策变迁分析_非洲大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