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道桥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空间,高效的施工技术也被相继研发出来。在这一基础上,论文围绕市政道桥工程的路基路面压实技术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市政道桥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的应用原理,其次分析了市政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的具体流程,最后开展了施工技术应用关键点的探究,包括物料场控制、土壤含水量控制、结构层均匀性控制、压路机械设备使用控制,旨在提升市政道桥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关键词:市政道桥;路基路面;压实技术
1导言
在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已然实现稳定增长的当前背景下,为市政工程自身施工工艺与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及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国民对市政工程道路施工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现阶段从事市政工程施工的工作人员应将当前的工作着力点放在道路路基路面压实技术的有效应用与改善上,并在实际施工工作中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根本上发挥出此项技术的积极作用。
2市政道桥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的应用原理
2.1冲击作用原理
在大多数的市政道桥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应用过程中,都会涉及压力机设备的使用,该项设备的操作,能够将机械设备的冲击力转化为作用力,这一作用力的出现主要是依赖于压轮运作形成的。当压轮经过运作形成冲击力之后,会对工程下部路基造成较大的压力,从而形成压力波。此种压力波动的出现,可以将冲击力作用到整个压实施工过程中的路基深处,最终提升压实施工工程的稳定性。
2.2振动作用原理
在进行市政道桥工程的路基路面压实技术振动作用原理分析时,由于该项作用原理的出现是由高频冲击荷载所产生的,所以在实际的压实施工中压路机就成为首选施工设备,设备所产生的振动频率能够有效促使土壤颗粒进行高频振动,消除颗粒之间的摩擦力,该项设备所产生的压应力与剪切应力也比较有助于土壤颗粒的重新排列组合,最终优化路基路面的压实效果。
2.3揉搓作用原理
在市政道桥工程的路基路面施工过程中,操作压路机进行施工时,当机械设备的轮胎行驶前进时,会与路面土壤之间产生碾压和揉搓性质的接触,此类接触会造成两者之间形成一种揉搓力作用。此种力的作用的出现,在将土壤中含有的水分、空气等杂质排出后,还会为路基路面的压实作用效果提升奠定基础。
2.4液态压力作用原理
一般情况下,当路基路面上的土壤颗粒在经过液态压力作用后,就会形成颗粒之间紧密压缩现象,此种情况的出现,能够有效提升土壤的密度,为市政道桥工程的初压作业开展构建条件。此时需要注意一点,就是荷载力与液态压力同时存在才能保证压实效果。
3市政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的具体流程
3.1施工前期准备
在市政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实施的准备阶段,为从根本上保证路基路面压实的质量,应做以下几点:首先,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结合周围建筑物、现场地下的管道敷设情况、地质及水文等因素对施工阶段的造成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明确施工设计图纸上的各项参数数据;其次,对施工材料采购阶段实施监督与管控,严格检查施工材料的质量,并及时查看材料经销商的相关经销资格,杜绝质量不合格材料进场;最后,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与检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施工阶段要点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路基路面压实技术时,工作人员需结合自身专业技能,把握施工阶段的要点,即第一,在应用路基路面压实技术过程中,应注意外界客观存在因素对施工过程造成的不良影响,并在风力或气温出现变化的情况下对碾压方式进行一定的调整;第二,在对路基路面尚未施工完全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应确保路面的整洁度以及平整度,并对未干路面进行维护,以防止行人或车辆对路面造成的损害;第三,在对路基路面进行压实时,应对无法进行大面积路面压实的地区进行人工压实处理。
3.3施工后期养护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后期,工作人员还需对道路进行整体的养护,并及时对压实处理后的路基路面进行密度的检测,在路基路面上铺设土工布等覆盖物,始终保持路基路面的湿润度。而通常情况下,路基的维护一般为一周,并且在养护时期如若出现路基路面裂缝或不平整等问题,就应对其进行挖补处理,挖补深度控制在十公分左右,有效规避因路基路面养护不当在道路后期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影响。
4市政道桥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施工应用关键点
4.1物料场控制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想要有效应用路基路面压实技术,就必须事先保证物料场的施工质量。首先,作为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需要先行检查施工所需石料的强度以及吸水率等质量表征参数,严格依照建筑物料的质量检验程序执行相应的检验工作任务,高度提升石料的质量。对于在检测期间不合格的建筑石料,必须重新再开展相应的配料工作。在此期间,进行沥青路面的配料工作时,还应该将更多的压实技术指标标入其中,包括沥青针入度、延展度以及软化点等,借以确定出最适宜使用的沥青类型。另一方面,在路基路面的施工期间,还应该确保项目压实含水量的变化处于可控范围内,杜绝由于含水量过高为后续施工带来困难。
4.2土壤含水量控制
在市政道路工程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想要充分提升路基路面压实技术的应用效果,还必须做好路面土壤的含水量控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将路基路面的材料含水量的波动范围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左右。一旦路基土壤中含水量超出该范围,那么路基的压实工作开展后期就会出现“弹簧土”问题;而含水量低于该范围则会引起压实黏合度过低的问题,使得土壤过于松散,无法承受重压。在解决该类问题时,应该派遣专业人员针对施工现场图纸含水量状况进行采样检测,采样时需要分段进行,避免检测误差过大,同时也为了能够更加精确地了解各个施工段内的含水量高低分布状况。工程的含水量比较高,所以使用粉煤灰比进行了中和配比,最终提升路基路面压实技术应用质量。
4.3结构层均匀性控制
在进行市政路桥工程的压实施工时,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稳定性,需要进行路基结构层板的施工控制。由于施工现场的路面土壤均是由粉性土壤组成,那么其必然会受到雨水或者是洪涝冲刷的影响较大,同时受到水的侵蚀也会比较严重。此时,为了能够充分提升板体本身的结构稳定性,确保路基路面的压实质量,实现隔离地表水的同时,提升市政道桥工程的整体作业质量,就需要对路肩和路面这两个结构位置进行衔接性控制。除此之外,还应该进行工程建设整体结构的调查工作,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作业宽度,保持断面区域的真实作业效果。
4.4压路机械设备使用控制
在市政道桥工程的路基路面压实作业时,想要确保工程的作业效率和质量,对于不同类型的压实机械设备使用必不可少,此时压实设备的作业状态控制就成为施工重点。首先,在确定工程施工作业流程之后,应该将不同的压实机进行配合使用,遵守正确的压实机操作流程及初压、复压、终压施工过程,使得路基路面能够更加平坦密实。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市政道桥工程的建设已经成为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项目。本文对压实技术进行了比较全方位的分析,旨在提升路基路面压实技术的应用水平,最终为我国整体的道桥工程建设水平的阶段性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乔淑玲.浅谈市政道桥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1):175-176.
[2]张宏魁.市政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简述[J].门窗,2017(10):197+200.
[3]蔡家亮.市政路桥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探讨[J].低碳世界,2017(29):211-212.
[4]杨春秋.市政道桥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7(09):58.
论文作者:陈永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0
标签:路基论文; 路面论文; 压实论文; 工程论文; 市政论文; 技术论文; 道桥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