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斯洛的动机理论_马斯洛论文

论马斯洛的动机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机论文,理论论文,马斯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国际上著名的心理学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重要创始人,他所提出的动机理论,不仅在心理学界,而且在管理科学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创立于本世纪50年代,80年代中期介绍到我国后受到国内心理学界的重视,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却缺乏对马斯洛动机理论的系统分析。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探讨。

马斯洛的动机理论,是以对人类需要的理解为基础,对大量的现实生活分析为依据,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为出发点构建起来的。

马斯洛从总体上把人的需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需要,这类需要和人的本能相联系,具有五个特点:第一,缺少它引起疾病;第二,有了它免于疾病;第三,恢复它治愈疾病;第四,在某种非常复杂的、自由选择的情况下,丧失它的人宁愿寻求它,而不是寻求其他满足;第五,在一个健康人身上,它处于静止的、低潮的或不起作用的状态中。这类需要主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另一类是成长性需要,这类需要是不受本能所支配的,它的特点有:第一,不受人的直接欲望所左右;第二,以发挥自我潜能为动力;第三,这类需要的满足会使人产生最大程度的快乐。这类需要包括: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把这两类需要根据对人直接生存意义及生活意义的大小由低向高分层次排列,就构成了需要层次理论。如果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可见右图。

(一)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直接与人的生存相关,它所包含的需要是人的本能的表现,因此,在所有的需要中,它是最居优势地位的需要。当人的机体被生理需要主宰时,还会出现另一个奇异的特性:人对于未来的人生观也有变化的趋势。譬如,对于一个长期极度饥饿的人来说,他最感到的幸福是有食物来消除他的饥饿,而不再有其他奢想〔2〕。

(二)安全需要 若生理需要得到相对充分的满足之后,安全需要便会作为支配动机显露出来。马斯洛把安全的需要解释为对组织、秩序、安全感和预见性的追求。当这种需要不能得到相应满足时,就会对个体的行为起支配作用,使行为的目标统统指向安全,处在这种状态的人,可能仅仅为安全而活着。

(三)爱和归属的需要 当前两种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时,对爱和归属的需要就开始支配人的动机和行为了。在这一需要层次的人,把友爱看得非常可贵,希望能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渴望在一定的社会团体中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如果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强烈地感到孤独、寂寞,感到在遭受抛弃,内心会产生极其痛苦的体验。

(四)尊重的需要 当上述三种需要都得到基本满足之后,尊重的需要开始在需要群中占主导地位,支配人的生活。马斯洛把尊重的需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得到别人的重视和尊敬,具体包括对地位、名誉、声望、赏识、威信等的期待;另一方面是自尊,具体包括对充满自信、获得实力、成就、独立等的欲望。

(五)求知需要 在社会活动中,人们还会产生理解周围环境的欲望,搞清楚环境中的疑难问题及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欲望,这就是求知的需要。求知需要对帮助人选择活动目标,指导活动的方向,设计人的合理行为,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在精神上就会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产生心理变态。

(六)审美需要 审美的需要是属于高层次的、对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需要,这种需要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马斯洛认为,在每种文化的背景中,有一部分人受此需要的驱使,它包括对美的需要,对美学上的令人快乐的经验的需要,如艺术家的工作,往往是在此需要的作用下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有强烈审美需要的人,都希望有一个令人愉悦、舒适、美观的环境,当他们的这种需要不能满足时,也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对他们的活动起不良的影响作用。

(七)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前述六层需要都得到满足,那么,他就可以达到需要层次的最高点——自我实现。他指出,所谓自我实现,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

马斯洛认为,一般来说,需要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逐级上升的,较高的需要是在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出现的。但同时他也指出,这只是一种一般的模式,实际上它并不完全象台阶形排列那样刻板,例外是很多的。他列举了7种例外:

(1)有些人把自尊看得比爱更重要,这种人自高自大, 想突出自己。

(2)具有天赋创造性的人, 其创造性的驱动力似乎比其他相对的决定因素更为重要。这种人尽管缺乏基本需要的满足,但仍有创造性。

(3)有些人的抱负水平可能永远压抑或低下。

(4)病态人格的人永远丧失爱的需要, 这些人在其生命的最初的岁月中,就已经缺乏爱,因而永远丧失了给予和接受感情的愿望和能力。

(5)有些某种需要长期得到满足的人, 他反而会对这种需要的价值估计不足。譬如,一个从未经历过长期饥饿的人,容易低估饥饿的效用,而把食物看作是很不重要的东西。

(6)有些人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不按自己的需要和愿望行事。

(7)有理想、有崇高社会标准的人,为了追求真理、实现理想, 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3〕。

马斯洛在对需要的内容阐述后,又进一步分析了高层需要与低层次需要之间存在的心理上以及作用上的差异。

(一)高层次需要是一种在种系上或进化上发展较迟的产物。人类和一切生物都具有食物的需要,也许还与高级类人猿共有爱的需要,但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越是高层次的需要,就越为人类所特有。

(二)高层次需要是个体发育较迟的产物。任何个体一出生就显示出有生理的需要,而爱的需要以及独立、自主、成就、尊重的需要,则是个体发展到一定水平才有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则更晚些。

(三)越是高层次的需要,对于维持纯粹的生存也就越不迫切,其满足也就越能更长久地推迟,并且这种需要也就越容易永远消失。高层次需要不大善于支配、组织、以及求助于自主性反应和有机体的其它能力。剥夺高级需要不象剥夺低级需要那样引起如此疯狂的抵制和紧急的反应。

(四)从主观上讲,高层次需要不象其它需要一样迫切。高层次需要不象低层次需要那样明显,不易被觉察,容易由于暗示、模仿、或者错误的信息和习惯而与其它需要混淆。

(五)高层次需要的满足能引起更满意的主观效果,即更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以及内心生活的丰富感。安全需要的满足最多只产生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却怎么也不能产生象爱的需要的满足那样的心醉、神迷。

(六)高层需要的满足相对于低层需要的满足有更多的前提条件。遗传占优势的需要必须在高层需要的满足之前得到满足,仅此就足以说明这一问题。

(七)那些高层、低层需要都满足过的人们通常认为高层次需要比低层次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他们愿意为高层次需要的满足牺牲更多的东西,而且更容易忍受低层次需要满足的丧失。

(八)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比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更接近自我实现。在现实社会中,在高层次需要中生活的人,身上有更多趋向自我实现的品质。

(九)高层次需要的追求和满足会导致形成更伟大、更坚强、以及更真实的个性。生活在自我实现层次的人,既是最爱人类的,又是个人特质发展得最充分的人。

(十)低层次需要比高层次需要更部位化、更可触知,也更有限度。饥饿的躯体感与爱相比要明显得多,而爱则比尊重更带有躯体性。此外,低层次需要的满足远比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更具有直观性。而且,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有限度的,只需较少的满足物就可以平息由其所引起的冲动。但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是无限的。

由上述可见,马斯洛关于人类动机的研究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40多年来,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已广为心理学界所重视,也引起了心理学界的争议。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列维特在其所著《管理心理学教程》中曾评价道:马斯洛理论的有效性、科学性是经常地受到人们的争论,但它的效用对于管理者可以成为一种思考的工具,似乎优点超过它存在的问题。《心理学的体系和理论》的著者、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查普林则比较客观地认为:马斯洛的动机结构和他的自我实现者的特征都是比较广泛的概念,不可能经受惯例的操作实验分析。然而大多数心理学家会同意说,他已唤起一系列曾被传统心理学家所忽略(甚至可以说轻视)的人类行为的注意。

我认为,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对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对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开拓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马斯洛把人类千差万别的需要归为7 类并进行了层次的划分,这在理论上有利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类行为的动机结构进行科学研究,从而揭示人类行为被激发的原因和规律。在实践上,为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针对性活动提供了依据。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在管理实践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我国最早运用马斯洛的动机理论进行管理的厂家是上海柴油机厂,效果非常理想。后来又在上海、武汉、北京等大型企业中推广运用,都取得了明显效果。因此,马斯洛的动机理论也就成了我国管理书籍中不可缺少且占篇幅较大的理论,对我国的实际管理及管理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马斯洛把生理需要作为正常需要的基础,作为高层次需要产生的前提条件,并认为,只有当人类的低层次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高层次的需要才产生。这揭示了人类需要的普遍规律,对人们进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不遵循这一规律进行活动,就会导致活动的失败。

(三)马斯洛的动机理论被管理心理学所吸收,成为内容型激励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美国心理学家奥德弗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提出了“ERG”激励理论。我国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俞文钊先生,受其理论启发,对我国管理中的激励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激励模式,并出版了关于激励研究的专著,填补了我国心理学研究的一项空白。

(四)马斯洛在动机理论中提出了需要与动机在人类行为中具有动力作用的观点,这对于批判精神分析学派的“本能论”、行为主义学派的“机械论”,以及较好地解释人的行为动力,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并对新的动机理论的产生起了先导作用。后来的研究者以马斯洛的动机理论为基础,根据各自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动力理论。如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动力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动力理论”等。使动力理论向更深层次发展。

(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也被行为科学所吸取,并成为行为科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的行为的发展取决于人的需要的发展,高层次需要和行为的出现有赖于低层次需要的满足。如果希望一个人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就要创设一定的条件使它的一系列先行需要得到基本满足。这一理论对我们目前进行有效的人才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人才管理过程中,要想使其迅速成长,脱颖而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满足他们的各种先行需要,使之无后顾之忧。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六)马斯洛在阐述高层次需要与低层次需要之间区别时,是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的,他在强调高层次需要的重要性时,也没有忽视低层次需要的重要作用,并认为人的新的、高一层次需要的出现不是突发的,而是循序渐进的。从这一点上看,过去在评价马斯洛的动机理论时,有的学者认为马斯洛过分强调脱离现实的自我实现需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七)马斯洛在他的动机理论中,强调求知、审美和创造等高级潜能的发挥,这作为一种心理学理论,不仅是不同于传统心理学的一种新发展,而且触及了当代人类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在当今的世界上,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运动,人类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就此意义而言,马斯洛的研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的研究被认为是走在当代西方盛行的人类潜能运动之前,是这一运动的基础理论之一。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其焦点也自然会对准如何发挥人的内在潜能问题。如果我们做好了人的内在潜能的开发工作,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都具有重大意义。

马斯洛的动机理论虽然对促进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具有重大作用,但也存在着自身的不足。

(一)他的需要层次理论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他把需要层次看成是一种机械上升的固定程序,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高层次需要对低层次需要的反作用。

(二)他把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都看作人类的类似本能的固有倾向,是人所固有的内在潜在能量。因此,在他看来,完善人格似乎只是内在潜能自由而充分的实现而已,社会环境只起着限制或促进的作用。这就使他的理论在反对“本能论”的同时,又带上了“生物决定论”的色彩。

(三)在马斯洛的动机理论中,贯串着“个人中心”的思想。马斯洛在阐述需要时,总是从个人的需要出发,讲社会如何满足个人的需要,却不讲个人如何对待社会需要。这在美国很受推崇。但在我国,个人必须和社会保持一致,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马斯洛的这一著名理论,我们应客观地分析、对待,使其对我国心理学的发展及社会活动起良好的促进作用。

注释:

〔1〕本图引自希尔加德:《心理学导论》,1983年英文版。

〔2〕〔3〕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42页、第63页。

标签:;  ;  ;  ;  ;  ;  

论马斯洛的动机理论_马斯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