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环境保护观_垃圾桶论文

日本的环境保护观_垃圾桶论文

日本环保面面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航海20年,数十次去日本,大小港口城市到过几十个,虽走马观花,但对日本的城市建设、美化绿化有所了解。去的次数多了,我对日本的环境建设,特别是对日本环境卫生和日本居民的扔垃圾和垃圾处理也有了较深的印象。

日本人的“扔”

日本的垃圾箱有铁的,也有硬塑的,均为绿色,封闭式,上面有盖。有的存放垃圾箱的地方有三面矮墙,地面是水泥的。居民早晨上班随手将垃圾袋扔在垃圾箱内,又随手将盖盖上。垃圾箱又分为生活垃圾箱和可回收利用垃圾箱。旧家用电器及金属等废弃物要放置在垃圾箱的旁边,不论是生活垃圾和非生活垃圾,都有包装袋。

去的次数多了,我发现,废弃的大型家用电器都放在马路边和楼下一个专用的地方。一些当地商人就赶在九点钟前开车专门捡拾这些旧货,然后他们经过简单的清洁和修理,就卖给中国海员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海员。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进口政策的放宽,允许进口旧家电、旧摩托车等日用品,一些日本有识商家就专门经营这些无本旧货。我第一次在日本买旧电视机是1983年,回到船上细看是十年前的产品。听有经验的老海员讲,日本的家电设计是十年的寿命期,十年一到,没坏的也被人家扔掉了。其实,有些家电用的时间更短,就被淘汰了,原因是电子工业在日本发展太快,几乎是一年一个样,一年有一个新产品。

有一次在日本上街,天津一个水手走在前面,只见从一个钟表店后门走出一位妇女,她随手将一个很重的黑色塑料垃圾袋扔在垃圾箱旁边。这个水手走过去用脚踢了一下,感觉很重,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钟表,大大小小足有五六十只。我们分析,这些扔掉的钟表可能是那家钟表店的过时产品或是橱窗过时的展品,只有扔掉了之。刚去日本时,听老海员说,在日本下雨天你不必带雨伞出门,随手可得,听到后一笑了之。有一次就让我赶上一回,一次就捡了15把雨伞。那次在日本福山上街,正是雨后天晴,一家不大的化妆品商行一位中年妇女出门扔在路边一捆雨伞,我们五个人正好路过,我就随手捡起来,走到附近的一个小花园打开一看,长长短短花花绿绿共15把,而且都能用。原来,在日本人家根本就不把它当回事,下雨时进店,将雨伞放在门口专用的放伞处,出来时风停雨止,雨伞也不要了,害得主人没处放,只好扔在马路边,等收垃圾车来收走。

在日本,小到玩具、家用电器、钟表、家具、服装、报刊,大到自行车、摩托车、汽车无所不扔。但是,凡是带轮子的如自行车、摩托车等,外国人是不能随便捡的。无论你是推还是骑,说不定从哪会突然出来一个警察,他就要看你的购物发票,没有发票就按偷盗处罚。

日本的环境保护

日本本土从南至北的纬度与我国的上海到哈尔滨平行。不同之处,除了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自然条件外,就是几十年坚持不懈在美化绿化上下了真功夫,才达到现在处处是成荫的树林,处处有绿地,处处见花园的优美环境。那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绿地,无不展示着日本在市政建设、交通设施、环境卫生及人们的精神面貌等方面的发展之快、变化之大。

20世纪的60年代,日本的工业高速发展,但环境却遭到人为的破坏,不少大港口海水发黑发臭,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日本政府1967年制定了“公害对策基本法”,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几年过去,就见海水碧波澄清,市民可在码头堤岸垂钓。笔者1977年初次到日本,一晃20年间没有间断过,随船运过石油、粮食、杂货、钢铁、矿砂、大型机械等进出口货物,所到之处,港口有序,海水碧蓝,随处可垂钓,近海生物也可食用。20世纪70年代,我们到日本九州岛的大分港还不敢吃海鲜,而到90年代,我再去该港装运钢材,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偌大的钢厂全部微机控制,室外根本看不到人,路两边樱花树成荫,路面一尘不染。矿砂船靠泊后,全是机械化作业,这边由传送带送人高炉,那边通红通红的钢锭就流水似的出来了。正值退潮时候,离船不远岸边的礁石上露出海虹,问过作业的工人,他们说可吃,我们晚上就有美味可餐了。

在日本,像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屋这样繁华的大都市,也到处有树木、草坪。鸟类栖息其间,鸣叫不绝,更不用说那些中小城市了。如果说,现在我们国内不少地区都在引进日本红富士苹果,可是我们在日本四国岛的不少港口都看到果实累累的桔树。第一次见到桔树,浙江一位水手一眼就认出这是家乡的“黄岩蜜桔”。当地居民说,这是60年代后期从浙江引进的,到90年代,“黄岩蜜桔”不但供应日本全国,而且还出口。

日本的厂区,绝对没有露土路面、破烂不堪的厂房。他们的厂区都是厂房整齐,绿化合理,很少见到杨、柳、刺槐等普通的树种。即便是化工厂,那些室外的管道也是排列整齐,颜色银白,标语醒目,设计新颖,独具匠心。一个工厂就似一个花园,所有的场地都很干净,看不到油、气、水有跑、冒、滴、漏的迹象。原来,每个工厂都有环境保护监控室,管理人员坐在明亮的室内,开启电视监控器,电视屏幕上立即就显现出全厂各主要设备、码头、海域的现场情况。还有用电子计算机来监测各处噪音和空气污染,哪里噪音、污染,只要超过了限度,就会发出警报,有关人员就会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处理。可见日本是除了人人提高环保意识外,那就是有先进的设备进行监控,如此治理环保岂有不上档次之理。

日本的垃圾处理

有人说,到日本看不到垃圾,是不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就没有垃圾呢?其实不然,笔者当海员20多年间曾先后30多次去过日本各港口城市,就大中城市而言,他们的垃圾车都是清晨出来,上午9时全市的垃圾基本就收完了。因此9时以后,街面上是看不到垃圾的,给人的印象街上总是干干净净的。日本人处理垃圾的方法总结几条如下:

一是垃圾箱(场)很讲究,垃圾箱为蓝色环保箱,箱是加盖的,垃圾是装袋的,放垃圾箱的地点一般都有消防栓,垃圾收走后,必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基本无味、无尘、无蝇。二是垃圾分类清楚,凡是能回收的垃圾与生活垃圾都分开投放,各放其箱,有些金属、小家电之类的废弃物就放在垃圾箱的旁边。三是垃圾车很讲究,不影响市容,不像我们国家那种旧卡车改装的,车子一开动,车斗里的塑料袋满天飞舞。日本的垃圾车是自动封闭式或自动加压式,装车的垃圾可以自动压实,易拉罐之类的废弃物可以压扁成片。有一份资料说,日本一个5万人口的小城,一个垃圾处理工厂占地面积5100平方米,仅有工作人员10名,每天可处理可燃垃圾150吨,一年可收回再生钢筋1334公斤,玻璃制品1050公斤,塑料制品1000公斤,经济效益一目了然。

日本有些城市又规定,每周回收不同的垃圾,所以扔者千万不能搞错,包括玻璃制品、不可燃物质(塑料、橡胶、皮革等)、金属、家电等。固定回收的好处是,垃圾车出来后,装运同一种垃圾,就可直接送到处理厂去处理,省工、省时,垃圾直接就可以变为财富。

日本的花园与厕所

花园与厕所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但是在日本它们之间却是紧密相连的“风景”。

几年前北京有关部门举办一次别开生面的公厕展览会,引起各界人士的感慨,这不得不让我想起日本的公厕。日本在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对其公共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人民提供舒服的服务。公厕的改善就是其中之一。日本的公厕,风格多样、环境清幽,设施齐备、清洁舒适,甚至有的还遵循日本式住宅的习惯,采取“脱鞋如厕”的方式。

70年代我第一次到日本最大港口城市横滨,水手长热情地邀我下地看市容。望着宽阔整洁的大街,川流不息的车辆,花花绿绿的彩旗和广告牌,让人不禁赞叹日本繁荣和整洁,置身极其舒服的氛围里,增添一种不虚此行的感觉。

时近中午,水手长提议找个地方休息一下,顺便“方便方便”,我们就离开中央大道择路而下。果然没出几百米,就有一个小小的花园,里边长着奇花异草,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坐在凳子上聊天,几只鸽子占领了平时孩子们玩耍的滑梯、秋千和单双杠,好奇地打量我们。我心里暗自好笑,这是居民休闲的小花园,哪有方便之地让你去“方便”?谁知水手长很有经验地一指花园一角洁白的小房子,走进方知这就是洗手间和厕所,男左女右分开,里外墙壁都镶着瓷砖,地面也铺着瓷砖,抽水蹲式马桶,内外一尘不染,马桶的墙壁上还挂着高档次的卫生纸,洗手盆上还放着香皂,就跟自家的卫生间一样。

日本全民族的环保口号是“保持清洁,保护健康”,就是因为他们环卫、绿化工作做的好,所以大街小巷才干干净净,看不到垃圾,看不到白色污染。人们的环保意识之高,道德观念之强,确实让人佩服。有人说是靠管理、制度、法律来约束的,但这只是个前提,最为重要的还是全民族的环保意识、道德素质在普遍提高,习惯成自然,又养成了全民自觉性,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环保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路子。

标签:;  ;  ;  ;  

日本的环境保护观_垃圾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