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分析论文_黄玮,倪叶琳,王新菊

无锡市梁溪区金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4023

摘要: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对我中心于2018年7月—2019年6月随机抽取120例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比较患者中医健康管理干预前后的降压效果。结果:中医干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33%,中医干预前总有效率为68.33%,统计分析结果可见P<0.05,即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给予中医健康管理较常规管理方法可较好控制血压,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诊室血压;中医健康管理

在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中国心脑血管患病正处于持续上升的阶段,平均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其中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经突破2.7亿人次[1]。高血压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引起的,而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肾性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系统激活、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等原因都是造成外周血管阻力增高的原因[2]。该疾病大多起病缓慢、渐进,一般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约有五分之一的患者无症状,在测量血压和发生并发症时才发现,常见会出现头晕、头痛、疲劳、心悸等,严重患者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3]。但是没有症状不代表没有危害,高血压的并发症才是该病危害最大的地方,主要有血管、肾脏、脑、心脏、视网膜等方面并发症,可导致中风、视网膜出血致失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终末期肾病。由于高血压暂时尚未发现有效的彻底根治的治疗方法,只能在服药的基础上对患者加强管理以达到良好的控制血压的目的[4]。为了探索中医健康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分析,本文开展了对我中心收治的高血压患者的分组健康管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我中心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其中年龄最小为32岁,最大为81岁,平均年龄为(52.54±5.39)岁;男性患者79例,女性患者41例。

纳入标准:①120位患者均为通过临床诊断后确诊为高血压;②所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③患者依存性好,能严格遵从医嘱。

排除标准:患有其他严重的疾病;患者存在一定精神障碍,无法配合研究。

1.2方法

1.2.1中医干预前 给予常规管理,即据医嘱给予患者常规降压治疗,并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给予及时调整用药。

1.2.2中医干预 即给予中医健康管理,主要有如下内容:

1.2.2.1中医体质辨识 对120例患者利用开展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体质进行辨识,辩出不同偏颇体质患者,评定平和、阴虚、阳虚、痰湿等9中医基本体质,引导患者至门诊接受中医诊断,从而便于根据不同体质制定不同的干预方案。

1.2.2.2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建立患者专属的档案管理系统,在原有患者基本记录上增设血压监控、其他疾病监测,并对患者进行高血压分级,给予个体化管理。

1.2.2.3中医综合干预:①中医食疗:患者需养成良好的饮食,控制饮食,保证低盐饮食,肥胖患者控制脂肪及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且在日常饮食中注意清淡及素食为主,常食用苦瓜、黄瓜、菠菜、大蒜、胡萝卜、豆腐、山药等食物,保证维生素的摄入。②药膳调养:通过针对不同中医体质患者,及患病时间制定相应的药膳处方,通过中医分析可知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就是痰饮情志失调,因此舒肝健脾益肺的药膳处方对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③穴位按压,通过医生指导,对患者进行保健知识的传授,对内关穴、足三里等进行适度按压,有较好疗效。④适度运动:患者结合适量运动对疾病有较大帮助,应根据病情选择较为舒缓的运动,并注意劳逸结合。⑤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酗酒,注意睡眠、休息时间以及适当午休,都对疾病有较大的帮助。⑥情志调节:使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通过情绪调节达到治疗的最大效果。

1.3疗效及评估方法

判定标准如下: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达到正常范围;或血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②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mmHg且<10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下降≥30mmHg;③无效:血压未达到上述标准。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0统计学软件对所测得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法,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P<0.05时可认为该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结果比较 中医干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33%,中医干预前总有效率为68.33%,统计分析结果可见P<0.05,即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随着社会的逐步老龄化,高血压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加。我国高血压有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等特点。由于吸烟、酗酒、肥胖、缺乏运动、食盐过多口味过重、精神压力大、遗传等方面原因,使得高血压疾病变得更加危急,所以在控制血压方面的措施势在必行[5]。

本文所研究内容可以得出结论:中医健康管理后,中医干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33%,中医干预前总有效率为68.33%,中医健康管理组的有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分析原因可见,对于研究组患者而言,医护人员为该患者制定专属于该患者的中医健康管理方案,可以因患者自身的具体情况来有针对性的管理,使得患者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患者给予中医健康管理较常规管理方法可较好控制血压,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丹,肖丹,张婷,张冀东,杨玉芳,孙贵香.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探索高血压前期中医健康管理模式[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0(03):3-5.

[2]刘向华.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高血压前期中医健康管理初探[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7.

[3]郭明义.中医体质辨识在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心理月刊,2018(04):66-67.

[4]曾华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健康管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2):89-91.

[5]申延琴.基于中医健康管理防治社区高血压的临床观察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04):131-132.

论文作者:黄玮,倪叶琳,王新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  ;  ;  ;  ;  ;  ;  ;  

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分析论文_黄玮,倪叶琳,王新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