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技师学院 266000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对于高水平技工的需求越来越高,国家对于技工教育也越来越重视。2010年10月我国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织,成为第53个成员国,开始了世界技能大赛的征程。世界技能大赛由世界技能组织举办,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是世界技能组织成员展示和交流职业技能的重要平台。截至2013年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比赛项目共分为6个大类,共计46个竞赛项目。我们职业类院校要抓住世赛这个机遇,通过比赛交流了解职业技能发展的前沿技术,学习借鉴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并把这些经验和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提升整个职业教育的水平,从而带动工业的更快更好发展。
关键字: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项目、职业素养、操作技能、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将于2017年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办,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很多关于世界技能大赛方面的培训,并且作为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了世赛电气装置项目的选拔赛。要在如此高规格的比赛中摘金夺银,需要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在日常训练中付出大量的心血,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总结,如此反复。通过这次集训和比赛,我们的技能操作水平有非常大的提升,同时还学习到了很多世界上先进的操作工艺和工作理念。这些宝贵的知识,值得我们总结和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和实践。
一、电气装置项目比赛涉及的内容
这项比赛虽然只是一个项目,但却涉及到了很多内容。第一部分涉及到了照明线路的知识,这是这个项目中占得分值相当高的一项,也是占用学生训练时间最长的一项。它要求选手根据图纸切割线槽和绝缘管,并同相应的开关插座等器件安装到墙面上,最后走线实现功能。整个过程难度看似很低,但却对选手的制造精度和工艺要求非常的高,大部分选手失分最多的恰好是这一部分;第二部分涉及电力拖动中的走配盘和机床当中的故障排除。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电气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重点课程,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已经做过大量的训练了;第三部分涉及到了PLC的组态和编程内容。就PLC本身来说,并不是一部分简单的内容,但是这项比赛目的并不在与考察选手的一些高精尖的知识,所以PLC部分对于选手来说一般都是问题不大的;第四部是涉及到KNX--智能楼宇控制系统的内容,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部分全新的内容,而且其中的主要参数部分都是英文,加之我们国内对KNX普及程度不高,所以这方面的学习资料和教材很少,这给我们的选手和指导教师带来不小的挑战。所以在这部分训练时,把大量时间用于英文的翻译和软件的熟练操作上了。
二、关于大赛选手的选拔
世界技能大赛的宗旨是:通过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青年人和培训师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通过举办世界技能大赛,在世界范围内宣传技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鼓励青年投身技能事业。所以大部分竞赛项目对参赛选手的年龄限制为22岁,制造团队挑战赛、机电一体化、信息网络布线和飞机维修四个有工作经验要求的综合性项目,选手年龄限制为25岁。其次,这个项目的比赛设计到多个学科,不但对选手的技能水平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所以在选拔选手时,重点考虑的是理论基础比较好、动手操作水平比较高、领悟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另外这个比赛项目的工作量非常的大,比赛时长一般为8至10个小时,无论是对选手的体力和耐力,还有心理素质,要求都非常高,所以这些都是选拔选手的重要方面。
三、比赛体现出的几项人性化的原则
1、公平原则。我们从技能大赛各项的组织形式来看,处处体现着公平,包括裁判的选拔、最终成绩的评判等等。尤其是比赛的试题,并不像我们传统比赛一样,要求保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恰恰相反,比赛样题在赛前几个月就公之于众,让每一名选手知道比赛的内容,但是赛前要改动30%,改动内容随机抽取。另外比赛还将所有技术文件公布,即使比赛所用工具和材料,赛前也都是可以试用的。这样不但不会出现试题泄露的风险,反而对各个选手来说更加的公平公正。
2、安全原则。比赛时,要求选手必须全程佩戴安全用具,穿按防护鞋、戴安全帽。凡是有碎屑等要带护目镜,比赛中自己工具材料等不能丢弃或飞溅到其他选手的工作区域,以免对他人造成伤害,使用工具梯时严禁背靠或者坐在上面等等,对于可能危害到选手安全的操作都有严格的要求。这些方面的规定无一不体现出大赛的组织方对选手的安全的重视,而我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盲目追求速度忽视安全,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四、训练中注意的问题
1、本次比赛的训练选手们都是非常刻苦努力,但是训练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前期训练中,学生信心十足,训练非常的积极,但是到了中后期,在熟悉了比赛的流程和各部分内容,到达一定的技术水平后,训练的枯燥和乏味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和浮躁心理,这几乎是每一个选手都会遇到的一个瓶颈。所以在发现这个问题后,作为一名合格的指导教师首先自己不能急躁,要合理安排时间,及时给学生做心理辅导,稳定学生情绪,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找到突破自己训练瓶颈的方法,帮他们树立信心重拾训练动力。
2、我们的选手们过于依赖指导教师,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比赛中的时间一般是10个小时左右,但使用常规的操作方法想要在这段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所有项目,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要求选手在日常训练中,不断的思考和改进加工工艺和操作的流程,甚至研发各种二次工具,来不断的突破自己的操作极限,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这些方面是我们的选手非常欠缺的,指导教师从训练初期就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五、值得我们深思的几点
1、要有良好的操作习惯。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向欧洲国家的选手学习。比如他们在用完工具后,归位意识很强。而反观我们的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为了提高工作的速度,工具用后往往都是随手一丢,接着就去做下一项工作了,这就很容易在下次使用时到处找工具,最后不但时间没节省反而浪费掉许多。可能指导教师在日常训练中经过强调,学生在训练中也能注意,但一到大赛中由于紧张,这种不好的操作习惯就下意识的暴露出来了。所以指导教师在日常训练中,要从点滴做起,从细节抓起,真正让规范严谨的操作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自然。
2、严谨的职业素养是我们的学生非常缺乏的。有种现象非常能够说明这个问题:世赛中我们参赛的选手基本上都是由专人负责拿出时间进行训练,训练的目标就是比赛。而有的选手是白天正常工作,他们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训练比赛的,而成绩上并不见得比我们差,这和他们自小受到严谨的职业教育是分不开的。正是由于这种职业素养教育的缺失,导致我们的很多产品是以实现功能为主,用一句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能用就行”。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德国,他们的很多产品不只是能用而要耐用,要精益求精。就是这种像打造艺术品一样的产品使德国制造受到全世界的青睐。有如此好的榜样,我们技工教育工作者应该从中学到些什么呢?
3、勤于思考,再细小的事也有潜力可挖掘。在世界技能大赛中,要求做什么事用什么工具,那怕是拧螺丝这样的小事都有要求,必须使用相应的螺丝刀,否则用错工具一旦划伤螺丝也是要被扣分的。瑞士选手在这方面做的非常细心,他们不同型号的螺丝刀都对应不同颜色的刀把,所以在紧张的比赛中,他们几乎不会因为用错螺丝刀而失分。
我国是工业大国但并非工业强国,我们应该从自身抓起,从我们技工院校的学生抓起,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我们无需崇洋媚外,但我们应该将这些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融合到我们的技工教育中来,让我们技工院校走出来的这些“工匠”们,去为“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和“中国智造”的转变而努力,为我们共同的“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
论文作者:江吉祥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技术》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选手论文; 技能论文; 都是论文; 大赛论文; 世界论文; 操作论文; 项目论文; 《电力技术》2016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