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谈工民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李观裕

刍谈工民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李观裕

湛江市粤西建筑工程公司

摘要:混凝土工程可分为预制水泥与现浇水泥混凝土工程,水泥混凝土的质量将会对钢筋水泥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与强度造成直接影响。但工民建的结构安全性,更是不能忽视的标准,工民建要求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特别高。因此加强工民建施工中的管理措施,掌握熟悉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核心技术就变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工民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建筑业变成当今我国着重发展的行业。我国经济连续多年来高速发展创造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建筑市场,这也为混凝土行业的发展带来非常难得的机遇。在工民建中,混凝土作为工程承重特别重要的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不可或缺,因此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是全部工程质量的关键部分。

一、工民建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建筑行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在我国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对提高建筑物的质量有非常大的作用。虽然混凝土施工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质量,但若没有掌握混凝土施工要点的话,建筑物的质量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掌握工民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对保证建筑物质量和人民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有着重大影响。

二、工民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振捣作业

振捣作业包括两种方法,即垂直振捣与斜向振换,垂直振捣是指振动棒垂直于混凝土表面;斜向振捣是指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形成约40度的角度。振捣作业过程中要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快插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表面混凝土先被振实,而下层的混凝土未被振实,出现分层离析的现象;慢拔的目的则是为了保证在振动棒抽出过程中混凝土可以将其所造成的空洞填满。混凝土振捣时为了保证上下振捣的均匀性,最好将振动棒进行幅度较小的上下抽动。柱与梁结构的混凝土要分层浇筑,为了消除两层混凝土之间的接缝,在振捣上层时要注意插入下层5cm,并且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就应进行上层混凝土的振捣。严格控制振捣时间,时间过长可能会造成混凝土的离析,过短则无法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通常每点振捣时间控制在10s左右,或直至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明显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在排列振动棒的插点时要保证其均匀性,移动次序可以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不过两种方法不得混用,否则容易出现漏振等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次振动位置的距离应控制在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内。

2.2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过程中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与均匀性。混凝土拌合物运输至浇筑地点要及时入模;浇筑时若混凝土拌合物出现异常,如均匀性或稠度等有较大变化,则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在浇注柱或剪力墙等构件时,要避免混凝土出现分层离析的现象。浇筑时将混凝土从料斗内直接卸出,控制其自由倾落高度在2m内;若浇筑竖向结构,则其高度要控制在3m内,并且下料时要利用串筒、斜槽或溜管等辅助设备以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要不断观察支架、脚手架及模板的工作状态,若出现松动或变形等异常时,浇筑作业要马上停止进行加固,修整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若发现钢筋垫块出现移动、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无法保证、预留孔洞出现位移等情况,要及时修整再浇筑混凝土。若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堵泵拆管的问题,要在拆管前用麻袋或模板接住泵中倒出的混凝土,再将混凝土抬至正在浇筑的位置;浇筑进要注意保持施工现场的清洁度,若发现有残留混凝土或迸溅混凝土,要立即清理,还要注意其它材料不要被混凝土覆盖住。

2.3混凝土保温技术的应用

(1)混凝土侧面保温是永久性的,传统的保温方式是挂草席,或挂布帘,现代已采用的是性能非常好的化工产品。

(2)在混凝土拆模后,施工通常采用的材料是聚乙烯卷材,这种材料的厚度要适当,采用方法是把彩条布挂在卷材的两侧,以此来增加卷材的厚度,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3)在混凝土立模后,要贴上聚苯乙烯的板材,等到拆模后,在混凝土的表面就会留着一层保温材料。

(4)在混凝土拆模后,要在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涂喷工作,涂喷最常用的材料是发泡聚氨酯材料。还可以采用一些新的保温技术,不仅保温效果好,而且工作效率高,无污染。

2.4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1)为防止刚浇筑好的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速度大于其内部水分上升至表面速度,要采取相应降低蒸发速度的措施,尤其是在高温、大风、低湿度的作业环境中,可有效控制塑性收缩裂缝。若在夏季施工,可选择一天中温度最低时段进行混凝土浇筑,或润湿模板、利用挡风、遮阳、雾等设施进行降温保湿,还要注意尽量缩短混凝土浇捣至养护的时间;若在冬季施工,则要将刚浇筑好的混凝土表面多余水分及时排除,防止其受冻,覆盖保温材料,保证混凝土在受冻前的抗压强度达到5MPa以上。

(2)可将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和水加热至100℃,控制骨料的平均温度在65℃内:先拌和水与骨料,直至拌合物的温度低于40℃再掺入水泥进行拌和;对一般的混凝土结构而言,注意控制其浇筑温度不得超出35℃;而大体积混凝土则至少要低于15℃。

(3)混凝土运输、浇筑的设备也要注意采取遮挡或洒水措施,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高温环境下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至少在一周以上;避免在正常条件下由于混凝土表面受热产生开裂,拆模后的结构构件中心与表面之间的温度差,宜控制在不大于20℃。大体积混凝土和施工缝处的温度差,宜控制在10~15℃。

三、提高工民建混凝土施工技术

3.1加大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创新

当前,我国建筑工艺多是借鉴和沿袭西方发达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应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创新与研究,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适用性、科学性,以此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人员要不断学习知识、积极积累经验,不断在工作寻求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提高我国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3.2加强在混凝土施工技术各环节的交流

建筑物的质量是由整个工程决定的,因此,施工单位应重视每个施工环节。但当前工程的各环节联系不紧密,交流不充分,使工程质量不能得到完全保障。因此在施工前,技术管理人员一定要对复杂环节的施工节点进行必要的技术交流,而技术人员也要同施工人员进行及时交流,使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可以完全掌握建筑施工的技术要求与质量检验标准,从整体上把握工程质量,保证工程科学有序地进行。

结束语:工民建工程质量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也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和生命安全,混凝土施工是工民建工程质量问题中的关键环节,只要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每个环节的施工技术,不断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及时处理混凝土施工中的问题,才能尽可能搞好工民建工程质量,消除工程中的隐患。

参考文献

[1]李成,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J]中华民居,2012(3)

[2]许靖,葛妍,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

论文作者:李观裕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6

标签:;  ;  ;  ;  ;  ;  ;  ;  

刍谈工民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李观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