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黄山铺镇卫生院 山东临沂 276420)
【摘要】目的: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研究,观察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52.4±9.9)min,相比于对照组(49.4±10.3)min,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相比于对照组15%,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效果均较为显著,且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特征。
【关键词】平片式;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5-0099-02
目前,医院里主要采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由于有张力疝修补手术疼痛感较强,并发症多,疗效不明显[1],而平片式、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应用效果非常显著,不仅手术时间较短,而且术后并发症也极少。本文分析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非股沟疝者、严重感染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皆不在入选之列。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9~68岁,平均年龄(38.5±29.5)岁;发病状态:初发31例,复发9例。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8~67岁,平均年龄(37.5±29.5)岁;发病状态:初发32例,复发8例。80例腹股沟疝患者确诊时发现:斜疝62例,直疝18例。两组基本资料以及入选标准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①采取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或给予局麻,或给予硬膜外麻醉;②沿患者腹外斜肌将肌肤切开,将其斜肌腱膜下腹的斜肌浅面进行精索分离,根据精索方向进行游离,将斜肌浅面上部的疝囊与腹膜外脂肪下端部位游离到耻骨,并露出20mm[2];③在病囊颈外5cm,行离断、缝扎处理,并把填充物上端与成型病囊相缝合,缝1针,若环口、底部为平行状态,则可于环口位置将填充物塞入,对其缝合4~8针加固效果更好,其余步骤与实验组相同,置入平片,手术完成[3]。
实验组:①采取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或给予局麻,或给予硬膜外麻醉;②参照对照组第二个步骤;③选取腹外斜肌键膜作为手术切口位置,切口大小与补片一致,判定疝囊位置,游离精索,在精索后方植入补片,然后在腹横筋膜表面覆盖完整,给予间断缝合,缝2~4针,实际位置在耻骨上方边缘20mm处[4]。④应用间断缝合法,对腹外斜肌行牵开处理,对腹内斜肌腱膜、上侧叶缘予以处理,将补片开口完全缝合[5]。
1.3 观察指标
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治疗后,对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包括: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分为切口感染、阴囊积液、异物感等多种并发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采用χ2检验。表示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
实验组手术时间为(52.4±9.9)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49.4±10.3)min,实验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所示。
表 两组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
3.讨论
医院里过去治疗腹股沟疝患者采用的是有张力手术,此类手术难以有效修复腹股沟疝,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概率非常高。目前,我院在腹股沟疝修复方面,应用了全新的无张力腹股沟疝修复手术,这种无张力腹股沟疝修复手术含填充式、平片式两种。填充式、平片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复手术应用效果显著,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极少。在本次研究中,采取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的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为(52.4±9.9)min,与采取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手术时间(49.4±10.3)min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含统计学意义;采取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的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与采取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含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与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均可治愈腹股沟疝患者,其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姚竞智,徐洪全,王贻东,王涛.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05:31-32.
[2]陈光明.充填式无张力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差异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4:196.
[3]谢景泉,何琳,黄大真,黎相滔,陈搏之.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07:85-86.
[4]杨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32:46-47.
[5]赵宝君.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观察[J].黑龙江科学,2015,11:36-37.
论文作者:孙强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腹股沟论文; 实验组论文; 手术论文; 并发症论文; 术后论文; 对照组论文; 患者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