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社会文化要素的管理_城市经济论文

对城市社会文化要素经营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素论文,社会文化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经营受到全球城市发展理论的普遍关注。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城市经营的概念与性质还存在许多争议[1-8],但城市经营已应用于实际的城市发展和管理之中。我国学者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在城市经营的内涵与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城市经营的理论经历了企业经营论、政府职能变革论、资源经营论、资产经营论、资本经营论、公共产品经营论、资产负债论、要素优化组合论的演进过程[9],城市经营的实践也迅速经历了“生产要素经营”—“保值增值经营”—“竞争力经营”三个阶段的转型。毋庸讳言,我国城市经营还存在许多误区与风险,如何进一步提高城市经营的质量和水平已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现实问题[7-13]。

当前,城市经营的资源要素组成是国内学者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有学者认为,城市经营资源主要有六大要素包括土地等自然资源、企业资源、人力资源、人类文化遗产资源、政府的行政资源、良好的城市形象资源等[14]。也有学者认为由社会文化要素构成的无形资产还不具备经营的前提条件,至少在目前在价值形式上不能够量化[15]。

然而,在对社会发展模式的反思中人们认识到,非经济因素尤其是文化因素在经济活动的动力机制及空间特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6];空间变动性与社会文化结构(因素)密不可分,多层社会与多元文化构成了人类社会空间的差异性[17],社会文化要素及其空间差异成为影响城市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城市经营有必要考虑对社会文化要素的经营。

1 城市社会文化要素经营的涵义

城市经营是一个战略性的框架和任务,也是一个整合众多城市资源并使其得到优化配置的过程,城市经营的本质是提高城市的竞争力,提高城市聚集资源和将资源转化为市场的能力。尽管城市经营中也追求经济效益,但这种经济效益只是作为中间效益,这部分经济效益须转化城市整体效益,进而转化为城市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城市发展环境的优化,否则将失去其意义。因此,城市经营的目标是城市整体利益最大化,而非单纯的利润最大化[18]。只有深刻认识城市经营的内涵,才能使城市经营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如果不是片面强调城市经营的短期经济效益,而是更充分地注重城市长远的竞争能力的培育,当中国的城市经营由区域性转向全球性的竞争型经营的时候,也就是中国城市经营面向经济—文化相互作用和多元社会文化相互作用更加显著的时候。此时,不仅需要进行城市自然资源因素的经营,同时需要强调城市社会文化要素的经营。对城市社会文化要素的经营是指通过对城市社会文化系统的整合,以加强其对提高城市竞争力的直接作用。强调城市社会文化要素对城市经营的影响,更需要加强这种影响的作用机制和时空间特征的研究,进而构筑城市经营的内容体系。

2 城市社会文化要素经营的意义

在全球化时代,城市社会文化要素经营的现实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2.1 文化竞争的需要

全球化的过程是制造业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过程,全球体系中的城市竞争包括了经济竞争、社会文化竞争和环境竞争等。在全球化的文化竞争中,既导致了全球文化的同质化过程,也突出了异质性格局,全球文化空间将形成一个具有多孔的、多中心的、相互渗透的文化综合体格局。如果我们将这种格局中的主流文化称为基质,那么具有或类似基质特征的文化将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但不能忽视的是,竞争能力的本质来源是异质性,正如人们通常所说“民族的,世界的”、“区域的,全球的”,因此具有鲜明的民族与区域特色的先进文化才是最具竞争力的文化,也正是在这些具有鲜明的民族与区域特色的先进文化的不断竞合过程中,导致了全球化中文化基质的形成。对城市或区域乃至国家的文化要素的经营,是加强全球化中文化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2 经济竞争的需要

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的经济化是当前社会经济活动的显著特征。经济全球化下,区位因素趋向多样化,传统经济要素地位下降,城市主要依靠智力和创新等非经济因素参与竞争。低空间成本、低信息交流成本、低交通成本和低交易成本等竞争要素对制度与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非经济因素的日益依赖[16,19],使城市对社会文化要素的经营越来越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

2.3 城市产业发展的需要

区域性因素往往构成经济全球化的持续竞争优势[20]。在经济全球化下,企业行为是全球化力量和地方化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全球化力量促进了企业生产要素的跨时间和空间流动,而地方化力量则使企业生产活动依然受到地方经济基础和制度文化背景的影响[21],区域社会文化要素对企业活动的影响表现在“根植性”和“路径依赖”等方面。从上海目前要求外来企业的“根植性”和北京中关村高科技产业的“路径依赖”来看,对城市社会文化要素的经营是国内产业发展和调整的必然要求。

2.4 转型期国内深化改革的需要

始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已深刻地影响到国内的文化变革,没有国内的文化变革基础可能也就没有城市经营的快速发展,国内改革的深化也可能面临更大的阻力。中国目前正在进入经济与社会文化的新一轮重大转型时期:由国家经济向全球经济的转型导致区域文化与全球文化的竞合;由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的转型导致消费文化的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导致社会、经济制度与文化的转型;区域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导致多元主体的文化影响更加复杂化。在此过程中,缺乏引导和经营的社会文化转型将可能是无序的、漫长的过程,构成全面经济与社会文化顺利转型的极大阻力。

2.5 优化当前中国城市竞争力组成结构的需要

有学者指出[19],当前中国城市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低工资、低税收、低地价及其他优惠政策,而不是科研能力和生产率水平以及政府管理效率。这是一种危险性的倾向,资本的全球流动是无限的,而我们的这种优惠政策是有限的。因此,不能将城市竞争力看作单纯经济问题,而必须与社会文化要素建立更广泛的联系,构建起以经济要素与非经济要素共同支撑的城市竞争力组成结构。

3 城市社会文化要素经营的内容

从不同的视角,城市社会文化要素的经营具有不同的内容。

3.1 从文化结构来看

文化的结构由三个层面所组成,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22]。从文化结构来看,城市社会文化要素经营的内容包括城市形象、城市历史文化、城市科技水平等物质文化要素,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与教育制度、法律制度等制度文化要素,市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意识形态、创新与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精神文化要素。

3.2 从城市经营的主体来看

对城市经营的主体的认识目前也还存在争议[10]。机制不断成熟、完善之后城市经营的主体角色必须改变原先由政府一手包办的一元化经营方式,向市场经营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政府逐步退出市场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当前城市经营的经营主体缺位和错位的表现,主要是政府直接参与各种商业交易活动。城市经营的要素,除了少数影响国计民生的特殊部门,有必要由政府直接监管外其他应该一律向市场、社会开放[14]。在城市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城市政府、企业、市民以及行业和市民组织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城市政府的文化特征影响到政策导向、政府行为方式等,企业文化影响到企业经济活动的特征和过程,市民素质影响到市民参与政策与经济活动的程度与水平,行业与市民组织影响以上三者关系的协调模式与效果。因此,城市经营的主体包括城市政府、企业、市民以及行业和市民组织四个方面,城市社会文化要素经营也相应的分为四个部分的内容。

3.3 从社会文化要素对经济作用的机制和时空间特征来看

国内学者关于社会文化要素对经济作用的重要性已有较多的论述,但是对社会文化要素的作用机制和时空间特征往往语焉不详。我们可以从外来经济在一个城市中的发展过程以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过程中,它受到城市社会文化要素的作用过程来分析这一机制和时空间特征(图1)。

附图

图1 社会文化要素对经济作用机制和时空间特征

Fig.1 Impact of Social-cultural Factors upon Economy

外来经济是在城市某些优越的社会文化要素构成的吸引力的作用下和受文化的某种影响下形成的进入路径的基础上流入的,它构成了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来源。而外来经济能否壮大及其对本地经济是否具有强带动性,取决于外来经济的根植力(包括外来经济对本地社会文化的主动性根植力和本地文化吸纳外来经济的拉动性根植力这两个方面)与发展路径选择。没有外来经济的根植性,城市经济在全球的流动空间中必然动荡不安[12],反而影响城市经济长期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目前上海重点加强了对“根植性”企业的吸引,从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的战略来看无可厚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忽略了对城市拉动性根植力的经营,这种强调主动性根植力的策略能实施多久呢?外来经济与本地经济的发展壮大要求经济的外溢活动过程,没有经济的外溢阶段,城市经济就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内珠三角城市经济发展就面临这种不利的状况。理性的城市经济外溢过程是通过城市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城市产业合理的结构与空间转移以及经济要素的竞争性扩张过程。只有在城市创新文化下形成的创新力和外溢路径的引导下,才能保障外溢的理性,避免城市经济“空洞化”现象的发生。

基于社会文化要素对经济作用机制的时空特征的分析,城市社会文化要素经营的内容应包括:对城市吸引文化的经营——以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形成合理的进入路径;对城市融合文化的经营——以提高经济的根植力和形成合理的发展路径;对城市创新文化的经营——以提高经济的扩张力和形成合理的外溢路径。这是一个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的长期过程。当然,我们不能要求一个城市在现阶段同时进行三个层次和阶段的社会文化要素的经营活动。由于文化的发展是相对长期的过程,一个阶段中对社会文化要素的经营应包括对前一阶段所培育的社会文化要素的经营与为下一阶段做准备的社会文化要素的培育两个方面。

目前我国多数城市还处于生长阶段,经济因素的显著作用和对经济因素的强烈需求,导致城市经营中对社会文化要素的忽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长期的忽视是十分有害和不能接受的。

4 城市社会文化要素经营的着力点

目前,并不是国内所有的城市都具有城市经营与城市竞争的成熟环境,城市社会文化要素的经营也不能在短期内和广泛的范围内全面展开和推进。在当前阶段,城市社会文化要素经营的着力点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市民素质

市民是城市文化的活载体,市民素质是城市文化的综合反映。市民素质的高低对城市经济的影响表现为:①影响市民参与城市管治的态度、水平和能力;②影响政府政策的实施效率与资源配置的成本;③受市民素质影响的城市内部社会关系以及对外来文化与经济活动的态度,将影响在文化基础上所建构的社会信任与合作,进而又影响城市形象。因此,市民素质已成为城市竞争力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当前,对市民素质的经营主要表现在:①提高市民的学习与创新的能力与愿望,使之成为城市培育内生竞争力的基础;②整合本地传统文化与外来先进文化,建构文化整合基础上的社会信任与合作;③改良生活方式,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市民文化氛围。

4.2 企业文化

城市企业的数量与品质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而企业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企业文化特征,同时“离开了地域文化、企业文化和经济体制转型中的文化约束,我们就无法正确理解与预测企业的行为和其空间特征”[16]。企业文化特征通过对企业的发展与竞争策略、企业与地方政府和市民的关系走向、全球化中企业的行为选择模式等的影响来左右经济活动。有研究表明[20],在经济全球化下,外来企业与地方企业的不同发展策略与行为博弈,导致企业的不同发展路径与结果。对企业文化的经营并不是对企业的强制性干预,因为企业文化的形成既是在企业自身发展中形成的,也是在政府与其他组织引导性影响下发展的。当前,对国内企业文化的经营主要表现为:①促进企业内生竞争力和外生竞争力的平衡,中国企业当前的问题是过于注重外来力量而忽视自身的内生力量[19];②加快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文化向现代企业制度与文化的转型,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构成的中国社会结构的“差序格局”往往导致交易成本较高。

4.3 政府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

当前中国城市经营出现的问题实际多数都还是表现为政府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的问题。经济活动不仅强调低经济成本、还有低政治成本和低社会成本。当前,政府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的经营主要是:①通过管治实现公共部门与市民社会的互动合作;②构筑以信息为重心的政府权力基础;③形成以公共部门、市民的合作网络为政府的管理手段。

4.4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是最能体现城市性、市民性的综合性物质文化空间,它是城市有无吸引力、聚集力和竞争力的基础。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认为城市经营最终目的是要创造一个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对城市人居环境的经营主要表现为:①提高城市物质生活环境(如建筑景观、开敞空间等)的文化品味;②提高城市社区文化质量;③提高城市公共服务部门的人文关怀水平。

4.5 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在城市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它是构成城市吸引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城市形象所凝聚的是城市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具有个性特色的文化内涵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城市形象可以分为城市精神形象与城市景观形象,因此对城市形象的经营可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对城市精神形象的经营主要是在强化城市的创业文化、融合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区域传统文化形成特色精神文化。对城市景观形象的经营主要是加强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因为缺乏吸引力的城市景观,其根源是忽视了吸引力的主体因素,忽视了使用者的生活需要和心理需要,只有以城市文化为导向而建立的城市景观,才具备宜人持久的吸引力[23]。

4.6 文化产业

有学者指出[24],文化产业与城市竞争力具有双向推动作用,文化产业是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反映和标志,文化产业对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增加城市文化含量以及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文化产业以特有的产业结构整合方式强有力地激活了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在当前,对文化产业的经营,主要是促进其从文化事业型向文化产业型转变、从行政化资源调配向社会化资源配置转变、从政府推动向市场推动转变,通过集团型扩张与基地型聚集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5 结语

在全球竞争中,从城市长远的发展来看,一个城市发展的关键不在于今天已有什么,也不在于明天会有什么,而在于我们能为明天的城市竞争准备什么—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与基础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之一。因为“文化不再是一种辅助性行为,而是社会的一种驱动力”[24]。

标签:;  ;  ;  ;  ;  ;  ;  ;  ;  ;  

论城市社会文化要素的管理_城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