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ulho和他的“西雪凡”_耶稣会论文

Elulho和他的“西雪凡”_耶稣会论文

艾儒略和他的《西学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学论文,艾儒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610年,在著名的利玛窦逝世的同一年,另一位意大利耶稣会士艾儒略(P.Giulio Aleni)历经艰难,抵达澳门。由于暂时无法进入中国内地传教,他与同行的本国传教士毕方济留在澳门,学习中文并教授数学。

1613年,艾儒略寻得机会进入中国。他先到河南开封,了解犹太教的情况,然后北上北京。在北京期间,他结识了徐光启。由于中国南方(尤其是上海一带)信教的人比北京少,为开辟南方传教事业,应徐光启之邀,艾儒略南下杭州、扬州、上海一带传教。

此后,他还在陕西传教、讲授教学,在山西绛州传教;后又回杭州避难;最后受叶向高之邀,于1625年,到福建传教,直至病逝(1649年)。

艾儒略的大部分中文著作,是在闽传教期间完成的,《西学凡》也不例外,只是不是在福建而是在杭州刻印的。

《西学凡》“是一本欧洲大学所授各学科的课程纲要”,①也是耶稣会士介绍西方教育制度的唯一一部专著。该书共有汉字5000余个,于明末天启三年(1623年)刻印。当时受过洗的高官、天主教三大支柱之一的杨廷筠为该书写了序言,引言是由许胥臣写的。

《西学凡》不仅有单行本,而且还被收入《天学初函》。康熙年间编辑《四库全书》时,又被收入。徐宗泽于1940年纪念耶稣会创立400年而编著《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时,把《西学凡》收入卷七科学类中,并列为首篇。

此书出版的1623年,正值中国明代日趋衰落的时期,朝廷中宦官专政,大捕、大杀有革新、扶亡思想的知识分子和官吏。当时几位最有名的、身为耶稣会士的官员,都具有革新、扶亡思想。明末著名的高级官员徐光启等人,也是为了研究西方科学,富国强兵,才受洗的。来中国传教的意大利耶稣会士,为了传教,用汉文字写作或翻译许多种西学著作,其中学术理论,大多是中国人所不了解的,因此引起许多学者的注意并渴望从这些著作中寻求救国的新思想。②

艾儒略著述《西学凡》时的中国教育,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和科举制度占居统治地位。虽然儒学已陷于空疏,不务实际;科考仅限用陈腐无用的八股文形式,撰写阐述《四书》、《五经》的文章,已经暴露出儒学的脱离实际和科举制度的没落。但是,它们的影响,在求学的人们当中根深蒂固。

17世纪中国的科举制度,也使西方来华的耶稣会士如艾儒略等人相当注目。因此,艾氏撰写《西学凡》时,尽量把西方的教育制度与中国的科举制度进行比较。并采用中国知识分子易接受的方式,解释西方教育体系及课程设置。

《西学凡》的“凡”字有“大概”、“要略”之意。顾名思义,《西学凡》也就是西方教育概要。

《西学凡》介绍了当时欧洲教育的六个学科:1.文科、2.理科、3.医科、4.法科、5.教科、6.道科。这六科现在分别译为修辞学、哲学、医学、法学、修士学和神学。艾氏当时以极简练的文字冠以各科,一则体现了他汉语之精深(当然也离不了当时文人为之润色),二则体现了他用心之良苦——尽量采用儒学中固有的词汇和概念来阐述西方的教育制度及课程设置。

艾氏介绍的文科,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古圣名训,2.各国史书,3.各种诗文,4.自撰文章、议论。艾氏所举的这四方面内容,基本上与中国当时的教育内容相仿。因为中国当时把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

除以上四种内容外,还有社交规则、音乐、舞蹈、数学、诵经等。

艾氏称,上述各门课程,各自在一个“公堂”学习,自幼学习文学的,先在一堂试其文笔高低,而后在“公所”考试他的议论水平。并且举述了进行议论的五种方法。

学完文科的,考试合格的才可学习理科。在这里,艾氏三次提出考试问题,可见是受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因为从当时西方的文献记载来看,并没有考试,特别是笔试的目录。在大学中主要通过演讲、辨论,来衡量一个人的学业水平。但艾氏在《西学凡》各科中都举出了考试晋升的作法,想必是为了便于中国儒生的领会和接受。

理科又被艾氏称为理学。是学习“‘义理’之大学也”。③主要是学习用哲学剖析事物的道理。在介绍哲学课程时,艾氏着重介绍了“亚理斯多”,即亚里士多德。称“其识超卓,其学渊深,其才旷逸。为历山大王之师。历山尝云,我为天下重不足为荣。唯一得亚理斯多师之。以是为荣耳。”④艾氏这里讲的历山大王,即亚历山大大帝。

艾氏称,理科课程要学3年至4年。第一年学习逻辑学(艾称之日落加),内容含六方面:1.逻辑学序论,扼要解释哲学的各种名词;2.关于万物五大分类的理论;3.关于只存在于人的悟性中的理论;4.关于天地间万物十种分类的理论;5.论辨的规律;6.关于分析真知与谬误的理论。

第二年学习自然科学(艾称之为费西加),也分六大门类:1.关于物质性质的理论;2.关于有形而不朽者(如:天)的理论;3.关于有形而能朽者(如:人、兽、草、木)的理论;4.关于火、气、水、土四大无形本身,与之相结合形成的物质的理论;5.讲空中、水、中、地中的变化;6.关于有形的生物的理论,主要是关于灵魂的五个理论:<1>灵魂是生命的源泉;<2>生长之魂及其作用;<3>知觉之魂及其与五官的作用;<4>“灵明”在身之魂与认识、怪悟、爱、欲的关系;<5>灵魂离开形体以后的各种能力。

第三年所学的形而上学(艾氏称之为默达费西加)主要是综论各种有形和无形物质的基本原理,共分四个部分:1.序论;2.综论万物所有超出形体者的理论;3.综论物的真与美;4.总论物的理与性;5.论天神是万物的唯一主宰,是万物之源。

第四年总结头三年所学的知识,此外又增加学习几何之学(艾称这为马得马第加)与“修齐治平”之学。几何学是通过学习“数”和“度”培养算学家和度量学家,进而培养音律家、历法家。学习了“数”和“度”的理论,不仅可知“各重天之厚薄,远近大小。与其昼夜之长短,节气之分至。启闭年月之闰余。道理之围径地海之广深。而农以此知早潦。医以此察运气。商以此计蓄散。工以此详坚脆。无不资焉”。⑤诸如治水、用兵等国家大事,不知“数”与“度”,就无法决定水的聚泄与军事谋略。

艾氏在此特别强调,精通这些学问的人,会被推荐给国王,并聘请为师。所以读书人多自备测量天地的仪器和数学书籍,“其于国家之事屡显有大功用”。⑥

所谓“修齐治平”之学艾氏称为厄第加,其实就是伦理学。他把它译为儒学的基本理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内容有三:1.观察各种事情的道理,了解各种德性的根本,观察各种行为状况,使之从善避恶,用于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2.了解治家的道理,以便安排好家庭事务;3.分析官员们的品德,选拔其中优秀的作为百姓的领导,并考核其政绩,选优弃劣,以治理好国家。

艾氏认为,做到以上三点,就在人道上(与天道相对而言)基本达到完善的地步。经过这三四年总称之为理科的学习之后,通过考试被录取者,就可以分别学习医、法、教、道等学科。

艾氏所论的第三科是医学。他说由于医生掌握人的生死,因而在西方国家很受重视。医科,是必须由国家设立的医科学校,并聘用博学文明的人才授课。课程内容包括:讲解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分析人的肢体和内脏,探明各种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病药物的制作等。大约需要学习6年,其间还要跟随老师学习临床诊治,学生本人诊治病人有效时,经过考试选拔才能成为医生。

艾氏所说的第四科是法学。这是指学习国王治世的法典。艾氏称法典是“天命之声”,是“国家之筋骨”,是“道德之甲也”,⑦也就是儒家所说的五伦的纽带。法学是区别人的品德好坏的方法。他说西方自古以来就设立法律学校,讲授明断人事的根本。经过6年学习以后,通过严格考试,取其中分析问题精确的,可委以世俗重任,授予一定的职务。

艾氏所说的第五科是教学。这是讲授关于人的内心生死的学问。内心是指死后的灵魂。此科主要是讲授自古以来教皇所定的耶稣教法度。学习教学的人,品德、心地都要求是高尚的。专奉教皇制定的法,教导人们遵照执行。学生熟练地学好教规之后,经过考试,被录取的,教会可授予官爵,担任一定的职务。

艾氏所说的第六科是道学,译成汉文为陡禄日亚,实际上就是神学。艾氏认为这一学科是学习包括“人学之精”,加上“天学之奥”。⑧经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深刻理解天主教的理论,解开各种疑问,并且可以使各种异端自行败露,自己消亡,使万民自然归顺天主。天学可以使人了解万物的始终。这门课程,在西方被看作是最高、最大的学问。

艾氏扼要地介绍了自古以来圣者中最有名的“多玛斯”(Thomas)的著作。扼要介绍其中关于天主本身特点的理论,天主造成万物的功绩;关于人最终归向,生前死后的真福与原罪;以及关于天主降生救世的理论。学此天学的,必先学人学。天学学完以后,经过考试,可担任神职,苦心传教。

《西学凡》一书的最后还介绍了学校的设置、帝国与学校之关系、学校的经费来源等。艾氏最后表示:“旅人九万里远来。愿将以前诸论与同志繙以华言。试假十数年之功,当可次第译出。更将英年美质之士。乘童心之未泪。即逐步相因而习之始之以不空疏之见。继加。循序渐进之功。洞徹本原阐发自广渐使东海西海群圣之学。一脉融通。”⑩然而,直到1649年艾儒略在延平逝世,他并没如愿以偿,完成翻译上述几科内容的宏大计划。

《西学凡》刊出后,曾在中国上层知识分子中流传一时。艾儒略在书中传播的有关西方教育及课程的知识,虽然没有直接对中国当时的教育制度及课程设置产生什么直接的影响,但从尔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西学凡》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一、《西学凡》是第一部出自耶稣会士之手用中文写的介绍西方教育的专著。中国当时是个封闭的社会,与外界交流甚少。艾儒略在书中讲的关于教育的新信息,对当时的中国儒生来讲,不啻是介绍了一种新的学风。

2.《西学凡》帮助中国儒生了解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术体系。尽管该书文字不多,但包罗全面,使长期只尊儒学的儒生大开眼界。

在封建皇帝统治的旧中国,把人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知识分子是培养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官吏,所以把士列为最前面,而忽视实干家。而且读书人为通过科举谋求官职,束缚在年复一年的科举考试之中,很少有人能够摆脱这种诱惑,去潜心研究有实用价值的学问,用以利国兴邦。同时,国家也没有象对待科举那样,设立一定的组织,引导和管理自然科学方面的人才。自然科学理论、经验的传播与发展,一是靠师徒之间个人的授受,一是靠个人自发的苦心钻研。从《西学凡》中,人们开始知道西方国家设有大学,请有名望的教师讲课,有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学习科学理论。

3.中国儒生在《西学凡》问世之后,对它很重视。1628年由李自藻将它收入《天学初函》。此书在清朝康熙年间,被收入《四库全书》(1782年)。此外,在耶稣会诞生400年之际(1940),徐宗泽收入其所编著的《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中。

4.从教育角度看,《西学凡》是第一部由外国人用中文介绍西方大学课程纲要的著作。在阐述每门课程的内容时,艾氏实际上介绍了西方的教学方法,使人们看到一向注重死记硬背并不是好的治学之路。《西学凡》在介绍有关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时,都概略地指出其利国利民的重大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西学凡》实际上给人以暗示,在中国学校中,除教授儒学外,还应设置诸如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科目。中国的教育应有所改革。

17世纪的中国,对世界其他地区了解甚少。西方航海事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地理大发现、欧洲资本主义向海外扩张都没引起明清皇室的注目。因此,《西学凡》的刊印,在促使中国教育改革上,还没有适当的气候与土壤。

但到19世纪,西方产业革命的成果,使资本主义国家有通行全球的力量。1840年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后,接连遭到西方国家的入侵,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割地、赔款接二连三地发生。这时才有更多的人看出《四书》、《五经》、科举制度显然没有抗击帝国主义的能力。因此,一些明智的官僚,发起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运动”。1862年开始设立外语学校,接着办起培养海、陆军军事人才的军事学校。但当时自愿入学的人极少,科举制度的枷锁仍套在追求“学而优则仕”的知识分子颈上。直到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北京,中国失败后,清政府才积极推行西方式的教育,废科举、办新学校、全国改革教育内容。但这已是《西学凡》刻印270多年之后的事了。

5.《西学凡》不仅在中国流传,而且还曾一度流传到日本,可见此书具有广泛的影响。日本政府曾一度把该书视为禁书,因为书的内容,对日本传统的教育制度是一种冲击。因此,从某种角度看,《西学凡》为远东教育吹来一缕春风。

注释:

①徐宗泽编著:《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89页。

②朱谦之:《中国哲学对于欧洲的影响》,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6、79、91页。

③艾儒略著:《西学凡》,收入《天学初函》(第一册),台湾学生书局1966年版,第31页。

④艾儒略著:《西学凡》,收入《天学初函》(第一册),第42页。

⑤艾儒略著:《西学凡》,收入《天学初函》(第一册),第39页。

⑥艾儒略著:《西学凡》,收入《天学初函》(第一册),第40页。

⑦艾儒略著:《西学凡》,收入《天学初函》(第一册),第45页。

⑧艾儒略著:《西学凡》,收入《天学初函》(第一册),第50页。

⑨艾儒略著:《西学凡》,收入《天学初函》(第一册),第59页。

标签:;  ;  ;  ;  

Elulho和他的“西雪凡”_耶稣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