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广州地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广州论文,布局论文,结构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文章从面向21世纪的广州地区的教育与发展的视角,阐述了广州地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探讨了广州地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实现该地区高等教育布局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 布局结构 对策 广州地区
八届人大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目标和要求,并强调指出“改善高等教育结构”的重要意义。全会期间国家领导人还多次指出,今年从中央到地方都要继续调整高等教育结构,要通过调整、改革和联合共建,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了适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要求,广东省在全省范围内,对普通高校的专业设置、学科布点、学校布局等作了大量的调整工作,有些已初见成效。但是,作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试点的广东省,在高校结构布局调整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尤其是广州地区的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学校布局调整,亟待作为调整工作的重点来抓。为此,本文拟重点就广州地区高校布局的调整,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广州地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与经济社会发展
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是高等教育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调整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是有效地配置和利用教育资源,提高高等学校办学效益、质量、水平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更好地培养跨世纪的合格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从高教改革的情况看,加大广州地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力度,事关广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等方方面面,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广州地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与广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现行的广州地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基本上是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曾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17年的改革开放,这种结构虽然得到某种程度的调整,但仍不能适应广州地区乃至广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根据广东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根据我省《关于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步伐的决定》、《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建立教育强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适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广州地区高等教育改革首先要解决的是学校布局结构方面存在的“部门办学”(中央部委高校、省属高校、广州市属高校都是广义上的部门办学)、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等问题。否则,将直接影响广州地区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影响教育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方面发挥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按照广东省“巩固提高第一产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方针,到“九五”末,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构成为11:51:38。根据这一比例要求,广州地区和广东全省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将有较大的变化。农业将以“三高”农业为动力,加快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除粮食为基础外,农村二三产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80%;工业将以高新技术为动力,促进以汽车、石化、机电一体化、电子、轻工、纺织、新型材料、医药、冶金、森林工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包括信息、保险及技术、法律、会计服务、资产评估等新兴产业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1.5%。三大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与发展,急需高等教育打破现有格局,从人才、技术等各个方面更好地为之服务。
广东领改革开放之先,已基本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的扩大开放,使广东能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这对加快广东现代化进程和广州早日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广东与广州毗邻港、澳、台地区,随着1997年和1999年港澳回归,内地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教育将与之发生更密切的联系,广东与广州地区首当其冲,广州地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有利于这种联系的拓展和协作的深化。
在经济领域改革中,广东无疑在全国起了表率作用。但是在以文化发展为纽带、调节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质量,优化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提高民主法制意识和道德文明水平,充分发挥以上可持续发展因素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高校人文社科体系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文明进程中,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广州地区高等教育结构状况与广州地区和全省的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相关。
2.广州地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与教育发展
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它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配置利用、规模效益、发展速度和教育质量等方方面面。
从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看,教育资源配置中既有地区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也有在专业教育内部分为人文社科和理、工、农、医、经、管等之间的配置。这种配置直接影响一个地区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质量和效益。一般地说,教育资源投入多,校舍、设备、师资条件好,有利于办好教育。但这并不是必然的,因为教育资源投入与教育办得好,并不总是成正比关系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地方对广州地区高等教育资源投入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其发展规模和效益还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尽管原因很复杂,但包括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在内的结构不合理,不能不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国内外实践证明,扩大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投入,而不注重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为载体的资源配置,不但影响高等教育整体发展规模,而且影响其发展速度和效益。
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不合理,除导致教育资源浪费外,还导致办学布局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如在招生体制多轨化的情况下,出现降分招生源,用钱买学位,盲目扩大招生,办学硬件不具备等现象,大大降低了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
此外教育结构不合理,还影响高等教育公平性的实现。由于高等教育地域布局结构不合理,同一时期、素质相同的学龄青年不一定能享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同等权利。如在广东,同一届毕业生中,广州地区高中毕业生比广州地区以外的高中毕业生上大学的比例要大得多,这并不完全是因为广州地区高中毕业生质量比其他地区高,而主要是占了广州地区高校集中的优势,其他地区院校则力量较为薄弱。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地方教育的发展,导致入学、就业的不公平。
二、广州地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广州地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不尽合理,这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广州地区高等教育遭到“文革”的十年浩劫,高等教育受到严重破坏。普通高校所剩无几,低质量的成人高校却盲目发展,造成高校布局结构的严重失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州地区高等教育经过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政策,加强法规建设等,又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在17年的改革与发展中,高等学校和学生的数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办学条件有所改善,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布局结构开始趋向合理。
截至1994年底,广州地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含军队院校、筹办中的私立培正商学院、县级市办的番禺理工学院)共37所,占全省普通高等学校的69%,在校生84049人,与1978年相比,学校增加23个,学生增加57118人;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35所(含取消计划单列后广州市批准筹办的成人高校),在校学生596511人;同时,普通高校附属成人高等教育院校(主要是函授、夜大学)25个,在校学生22512人;此外,广州地区还有数以万计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大学生。至此,广州地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多方面、多渠道(含中央部委办学、省及省属部门办学、市及市属部门办学;公办、民办、私立等)、多层次(含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专科教育)、多形式(含全日制普通教育、委托代培、干部专修、自费、走读教育、函授、夜大学、自学考试教育)、多规格(含普通本、专科教育,短期高等职业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高等职业非学历教育等)的格局基本形成。无论是从培养人才为广东和广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还是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角度看,这种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从一分为二的观点看,从发展的21世纪的视角看,目前,广州地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学校布点还不够合理。从广东地区现有高校分布角度看,绝大部分院校(共103个高等教育办学单位),尤其是重点院校都集中在600多万人口的广州地区,这样的办学格局是不合理的。它不利于带动广东经济社会以及科学文化教育全方位的发展,不利于边远山区、贫困地区的发展。每年应届毕业生的供需矛盾就是最好的例证:一方面大量毕业生滞留在广州地区,难以就业;另一方面,急需人才的地区又难以吸收这些不愿下去的人才。同时,还会给省会城市的发展,造成巨大负担。
(2)学校数量与在校学生人数比例结构失衡。广州地区37个普通高等教育办学单位,平均在校生数为2271人,其中只有华南理工大学1所综合性全日制大学在校生超过1万人,占高校总数的2.7%;5000人以上的学校只有3所,占高校总数的8.1%;3000人以上的5所,占高校总数的13.5%;其余的都在3000人以下,占高校总数的75.7%,其中15所在2000人左右,占40.5%;7所不足1000人。部分成人高校的数量与学生数量的比例结构更加不合理。35个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中,1000人以下的学校多达25个,占成人高校总数的71.4%。这种学校数量与在校生人数不合理的结构,势必造成教育资源的很大浪费。
(3)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的结构比例失调。在广州地区高等教育体系中,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机构共66个,比普通高等学校还多29个;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校人数(不含自学考试人数)为82163人,占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的77.1%,如果加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部分的学生人数,则大大超过了普通高校的在校人数。当然对成人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及其作用,我们不可否认,但是从国民高等学历教育的角度看,相同层次的文凭,其“含金属”孰高孰低,是不言而喻的。
(4)系科分布不均匀,低层次重复严重。低层次重复主要体现在热门专业的设置上。重复系科多,教师、设备等资源分散,难以保证培养质量。而相当多的高层次高校本来应该多培养研究生以上层次人才的,但迫于各种因素(主要是生存与发展的矛盾难以解决),竟热衷于办热门专科专业等等,这显然与国家的要求是大相径庭的。
广州地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历史遗留的问题。除了解放以前旧高教布局结构不合理遗留下来的因素外,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虽然有些改善,但基本继承了旧中国办高等教育的传统,高等学校仍大多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而边远地区设置高校甚少,全国是这样,广州地区也不例外;其次是照搬国外办大学的模式,脱离中国的具体情况。
(2)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在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创办的高等教育,是靠指令性计划配置教育资源的。高等教育主要由政府包办,教育资源配置由政府说了算。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随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导致教育资源状况好的就多承担办学任务,教育资源状况差的就少承担,对边远城市高教的扶持不够,导致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不合理。如50年代后期,由于经济上的“大跃进”,国家在配置教育资源时,优先考虑的是高等教育,1960年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拨款达到13.6亿元,占教育总经费的34.4%,导致高等教育的“膨胀”,而1965年由于“调整、巩固”的政策,经济紧缩使这个比例降到22.8%。全国性的财政节减,又砍掉了部分高校,导致布局结构的失衡。
(3)地方经济的暂时发展导致的盲目攀比。近几年有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市、县或部门,看到其他与自己类似的单位申办了高等学校,就盲目地向其看齐,通过各种手段争办新的高校,导致了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新的不合理。如有的县级市看到东莞办了理工学院,就缺乏全面权衡(如开办费1—2个亿是不难筹措的,但对开办后的经常性投入潜力有多大,生源质量、数量状况如何,学生毕业后人才就业市场有多大,出路怎么样,就没认真考虑),“不择手段”地办起高校来。特别是1993年前后,国家提倡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鼓励部门办学、民间办学乃至私人办学,随之办学风气大盛,仅广州地区1993年就有20多所新大学申报筹办。对办学的条件、质量与布局,就少加考虑了。
(4)“部门所有”的办学观念根深蒂固。部分部委属学校为所在地服务的意识不够,难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也难融于属地高教体制的改革,这是布局结构难以优化的原因之一;部分省属部门所办学校和部分市属高校,对国家有关高教布局结构调整的战略决策理解不够,仍固守一隅,这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如广州地区高等师范院校(含教育学院)共有7所,个别中等师范学校也开办大专班,几乎每校都培养专科人才,而事实上广州地区目前最缺的是教高中的本科师资。
(5)缺乏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在优化高校布局结构进程中,从中央到地方都存在着缺少强有力的政府行为。高校布局调整,会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不能因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盲目发展系科,不考虑教育质量,一哄而上。
三、广州地区高等教育布局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高等教育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的未来,为此,必须抓住高等教育改革的机遇,依据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我省、尤其是广州地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改革和调整。以笔者之见,应采取如下对策:
1.从解决和理顺办学体制关系着手,优化广州地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要建立一个有中央有关部委领导参加,以省政府有关领导为主,吸收广州市政府领导参加的“广州地区高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协调领导小组”,动员广州地区高校的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这一工作。
2.加大实质性联合办学的力度。上海、北京、南昌高校布局调整的实践证明,加强属地内高等教育实质性联合办学是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主要措施。广州地区虽然进行了一些调整,如广东工学院与广东机械学院等校的合并办学、国家教委与广东省共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但是广州市属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却调整力度不够,不利于广州地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也不利于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高等教育新结构体系的建立。为此:
(1)要更新观念,打破条块界线,增强高等学校一盘棋思想,使国家部委属高校、省属高校、广州市属高校有机融为一个完整的广州地区高等学校体系,彼此亲如一家,共同参与广东省和广州市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2)加大广州市属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力度。广州市属高校体系是广州地区高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布局结构的优化,不仅关系到广州地区高等教育体系的优化程度,而且与广州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教育的改革与效益直接相关。在加强与省、部委属普通高校联合办学的同时,要挖掘自身潜力,建设市属自己的面向21世纪、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重点大学;同时要利用有利时机,改变成人高校布点太多,过于分散,形不成规范效益的现状,适当集中成人高校的力量,办几所办学效益、教学质量高的成人高校。
3.促进广州地区高校与广东和广州地区部门、企业间多种形式的联合。广州地区高校要发挥自己的科技优势,加强与企业、部门的协作,使政府、企业和高校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实现相互间的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市政府以及中央政府,要通过建立开发基金等,给予高校一定支持,鼓励高校加强幅射能力,加强与广州地区以外的地方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联系,共同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4.强化专业结构调整,保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离不开专业结构优化这一基础性工作。为了克服低层次、低水平上的重复和竞争,必须通过“广州地区高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协调领导小组”的权威性作用,建立起良好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规范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行为,努力扭转目前专业设置存在的“窄、乱、缺”,以及不规范、不科学的行为,拓宽专业面,形成适应广州地区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需要的新学科、新专业群,增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5.广州地区高校的发展重点,应是提高研究生的比重,办好本科和专科教育两个层次,并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成人高等教育也要把重点放在职业教育上。要通过改革现有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和成人高校,以及举办灵活多样的高等职业班等途径,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通过上述措施,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