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一项个案研究

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一项个案研究

孙智勇[1]2006年在《教师流失原因的分析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种资源变得更加稀缺,学校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人力资源日益成为学校获取竞争优势的首要资源。而教师流失确是当前许多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它严重影响着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影响着教学质量的稳定性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居高不下的教师流失率给诸多学校带来了阻挠,民办学校更是苦不堪言。如何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成了民办教育举办者和管理专家所关注的焦点。 铁岭县第二高中是一所初中和高中连读的民有民办学校,管理上采用市场和民营机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教师高流失的困扰。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以第二高中为研究对象,针对学校存在的教师流失问题展开剖析。笔者首先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教师流失状况,客观分析了教师流失给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消极影响;对于教师流失的因素分析则是从学校和教师二个层面展开阐述;在解决对策中,笔者为第二高中设计了具有激励动力的绩效考评体系,激发教师自我价值的最大限度发挥,以此引导个人绩效支持组织绩效,设计了教师的职业生涯计划,为教师提供实现个人专长的契机,培养教师的认同感,然后又对学校的管理文化提出改进方案,营造出一种无形的育才、留才的精神氛围,力求以非物质激励的特有形式赢得教师的忠诚度,最终合理解决学校较为严重的教师流失问题。 笔者希望对铁岭县第二高中的个案研究,能够给其它民办学校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共同采取最为合理的决策方案减少教师的流失。

郑林媛[2]2004年在《民间投资办学及其产权治理分析》文中提出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实证调研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旨在剖析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由民间投资兴办的学校,以及这类学校的产生原因、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在投资理论和产权治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民间投资兴办学校的产权结构、治理机制及其运行模式,并最终给出有关民间投资办学的政策建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民办学校的办学模式也朝着多样化发展起来。论文首先通过叙述我国民间投资办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概括了目前我国民间投资办学的产权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运用资本寻利性和教育公益性的理论,系统分析了民间投资办学的本质,提出这类投资是一种市场化公益行为,并认为由此兴办的学校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接着,以实地调研为基础,结合两所由民间投资办学的案例,详细剖析了两所学校的财产所有权归属、最高决策机构和学校内部治理体制等问题。随后,介绍了国外营利性学校的法律环境、发展规模、组织结构、决策机制、产权归属等方面的问题,从中得到应有的借鉴。然后,在分析我国民间投资办学主体的基础上,找出我国民间投资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外经验,对公立学校、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学校的产权结构、治理模式和运作机制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而进一步深化文章的论点。最后,论文分别从民间投资办学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治理的角度给出如下政策建议:从立法上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学校,给予民间投资办学以合法地位;严格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学校的注册方式,营利性学校可以按照企业注册;设立专门的营利性学校管理监督机构;建立资产运作和学校运行分离的双重治理机制;在民间投资兴办的学校之间成立行业协会型的中介组织,发挥督导和信息发布的作用。

虞晓贞[3]2001年在《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文中认为伴随改革开放,教育也开始突破单一的办学模式,20世纪80年代,民办教育逐步兴起。民办学校关注受教育者的需求,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灵活的办学机制引发了学校管理体制的变革。 本文用质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方法,对上海一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凡业学校的管理体制进行了研究,发现这所学校的管理特色是权责分明、观念先进、对外界应变能力强。凡业学校引进了优秀企业的管理思想,体现出一般公办学校中缺乏的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契约意识和效率意识。学校的教育管理空间较大,特别是对教师的自主聘用权和课程的自主设置权,令校长非常满意,但因此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学校决策层民主意识较弱,教师成就动机不高,企业管理方式较重等因素,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凝聚力;也因为自由聘用,造成学校师资队伍不稳定,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了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希望教育行政部门能够加速有关民办教育的立法,从宏观上对民办学校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扶植;依靠合格、规范的教育中介组织完善民办学校管理;充分发挥民办学校在教育改革中的先锋作用,将成功的经验推广到公办学校,改变旧教育体制的僵化。

马学智[4]2010年在《中国民办武术学校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民办武术学校作为改革开放后重新面世的一个事物,在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聚积了大量的成果、经验和智慧,尤其在政府管理民办教育日趋规范化的情势下,民办武术学校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鉴于此,本研究以中国民办武术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从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出发,梳理中国民办武术学校的发生发展,剖析民办武术学校改革过程中的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等问题,坚定民办教育未来12年发展方向以找寻可以解决战略重点问题的具体对策及措施,由此拟分为四个部分予以论述:第一部分为中国民办武术学校的个案研究—登封市民办武术学校总体发展良好,局部规模结构失调。与全国武校相比,整体大武校经营者要根据本身及当地现有条件适度扩张与发展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结构,转型期不易偏大,坚实而出彩就好;中武校可借助联盟进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办出精品,注重内涵发展,是发展后劲,小规模武术学校需要调节与转型,均在办学质量、学校生源与办学效益上下功夫,积极协调叁者之间关系;第二部分为中国民办武术学校的发展研究—中国民办武术学校属于民办学校范畴且以武术教育为特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民办武术学校为武术的传承、武术的发展、武术的传播、武术的宣扬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实践探索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间办学之路,为当地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功不可没。第叁部分为中国民办武术学校的发展依据—民办武术学校要与国家及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做到教育教学质量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与时俱进、抓住机遇以谋求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精神与物质水平的逐步提升,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国家政策、市场机遇以提升学校硬软件水平促进自身发展;第四部分为中国民办武术学校的发展路径—秉持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宗旨,调整办学结构,坚定“以文为主,突出行业特色”办学方向,统筹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关系,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教育环境,以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为准绳时时检视自身办学行为而倾心于优质教育,政府应在资金上扶持、在政治上赋予学校应有得社会地位。

何根全[5]2007年在《金昌市民办中小学师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全国民办中小学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入手,主要以民办中小学的师资问题为着眼点,从师生比,退休老师、教师年龄、职称、学历状况,专任、兼任(代课)教师四个方面,通过金昌市民办中小学师资状况与公办中小学的比较,论述了金昌市民办中小学的师资现状。根据现状,分析了金昌市民办中小学的师资问题和形成原因。师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稳定性差;人事编制尚未理顺;教师来源渠道不畅通;社会保障系统不健全;缺乏有力的业务提高制度;教学效果欠佳。造成师资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体制问题。即体制外不顺和体制内不顺两个方面。体制外不顺主要表现在:观念层面上,社会不能对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制度设置上的缺陷,阻碍了民办学校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的可能。体制内不顺主要表现在:民办学校没有处理好退休教师和年青教师,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之间的关系;没有处理好稳定和流动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与兄弟学校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论述中,选取了一所民办学校进行个案研究,从学校几年来的概况、师资状况、师资队伍建设的交流与思考叁个方面真实的再现了民办学校的发展,进一步印证了金昌民办中小学的师资问题和成因。针对金昌市民办中小学的师资问题和原因,笔者主要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民办中小学师资问题的对策。外部方面:建立健全各项政策法规与制度的对策。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贯彻落实,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建立统一的教师人才市场,健全教师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合法权益等。内部方面:科学合理管理的对策。主要包括制定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教师的评价制度,加强教师在职培训与进修,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等。

宋洁[6]2012年在《民办中学品牌建设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以来,中国的民办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面临着社会地位不高、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品牌认可度低的困境。如何认识民办学校的发展及帮助其走出困境,正是本文的研究意图。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追求优质品牌成为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教育市场也不例外。因此,我国民办学校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应当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本研究以保定市美术中学为个案,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获知相关信息和资料,结合品牌和学校品牌的理论,分为学校品牌建设的过程及主体两方面进行分析。具体介绍了保定市美术中学关于学校品牌建设的有效策略,阐述了品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最后对以上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价。本研究的结论是,近年来民办教育虽然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民办学校仍存在种种薄弱之处。而塑造品牌形象,创建品牌学校,打造出具有本校特色的优质品牌才是民办学校走出发展瓶颈的关键。民办中学的品牌建设并不是将企业品牌的理论进行简单移植,而是学校对有效资源进行整合以增强自身实力,提高学校总体上的办学水平与办学效率,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树立学校特色品牌。

毛明明[7]2016年在《当代中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和明显进步的同时,公众对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批评、对教育质量和水平的追求、对教育公平和效益的期望也在与日俱增。其中,多元教育服务的供需矛盾和优质教育服务的供需矛盾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但是由于政府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有限,在这两对矛盾处理中不仅使政府供给教育服务的成本不断高涨,还给政府对教育领域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为了保持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提高教育服务的供给品质,改善教育服务的管理水平,政府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通过优化自身职能结构,重新界定政府、社会和市场在教育服务领域中的关系,来建构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服务治理体系,这不仅是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破解政府如何有效供给教育服务难题的关键。而政府通过向社会力量购买的方式为公众提供教育服务则为公共教育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一条实现路径,更为解决优质和多元化的教育服务供需矛盾开具了一剂“良方”。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教育服务,实质上是政府将教育服务的“生产过程”让渡给社会力量,通过教育服务“生产者”和“提供者”的分离,在以“契约”为纽带的商品交换关系上,来扩展教育服务的供给范围,以提升教育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不断满足社会公众对优质、高效、可选择的教育服务的需求。在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宏观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研究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活动,不仅是对深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和购买教育服务理论空间的现实回应,也是探讨当代我国教育服务改革和政府教育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方向。本研究将沿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理论逻辑和研究现状为思考起点,在综合运用公共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PPP理论的基础之上,通过选取管理学中的战略管理理论最为作为主要的理论工具,并借鉴政府战略管理“叁角模型”中的使命管理、政治管理和运营管理叁个分析维度,构建了当代中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研究的分析框架,同时划分出了本项研究的叁大主题模块:基于发生逻辑和价值目标的购买使命陈述、基于宏观环境和微观主体关系的外部购买环境衡量、基于政府资源和能力以及运行机制的内部购买环境审视。在该分析框架和研究主题内,通过运用文献法、访谈法以及比较研究法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以我国正在发生的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现实实践为分析背景,以我国政府购买教育管理服务为研究聚焦点,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服务委托管理为研究载体,对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活动的内外部战略环境进行了观察和测定,深入探究了购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症结和风险并提出了购买战略发展的策略选择。具体来看,本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是第一个研究主题,解释了当代中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历史演变逻辑和现实驱动因素,并对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价值取向和购买目标定位进行了基于价值理性的表述。第叁章和第四章是第二个研究主题,通过对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外部宏观环境评估和微观主体关系的探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活动在宏观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表现出机会和威胁并存的局面,而在微观的“叁元主体”互动中,由于责权配置不均、利益诉求存在价值偏差和信任危机而导致购买参与主体间则表现出应然和实然冲突的关系状态。第五章和第六章是第叁个研究主题,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政府在购买教育服务活动中虽然具有相应的权力资源和技术资源优势,但在信息资源获取、人力资源建设、财力资源安排和权力资源使用上仍存在战略性的结构困境,同时表现在结构维度内的机构组织能力、技术维度内的合同管理能力和责任维度内的风险防控能力的叁大政府管理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在教育服务需求调查机制、承接主体准入机制、招投标机制、绩效评估机制、退出机制的运行机制建设上则表现出与运行机理协同中的过程低吻合性和逻辑缺陷性。第七章从制度安排层次、手段技术层次和治理能力层次“叁层次治理”工具出发,对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发展的路径选择方案进行了讨论,并指出只有不断完善购买规则,提高购买合法性;合理界定主体间责权利边界,厘清购买关系;优化政府内部战略资源,提升政府管理能力;积极培育服务承接主体,创新购买文化;健全购买运行机制,规避购买过程风险才是保证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活动能够得以持久发展的应有之举。

李爱姣[8]2006年在《民办学校的非营利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非营利组织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目前一般分为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叁种类型。相比西方,我国的非营利组织起步较晚,还存在很多问题:社会团体突出的问题在于其自治性较差,受政府的影响过大;而民办非企业单位虽然自治性很强,却大都具有强烈的营利色彩。教育类的非营利组织是非营利组织的重要类型,而我国的民办学校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一种类型属于非营利组织的范畴,另外,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都规定了教育是公益事业,“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这样,非营利性是民办学校的基本属性好像毋庸置疑。但是在民办学校满足了一定的社会需求,弥补了公办教育很多不足的同时,很多人也对民办学校的非营利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很多民办学校在借着“公益”的幌子,赚取着暴利。 那么,在现实运作中,民办学校的非营利性到底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以及出现这种状况的社会制度背景和现实逻辑又是怎样的?本文通过对山东省菏泽市一家民办学校进行的个案研究,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尝试性解答,这不仅为最终摆脱民办教育能否营利的困境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而且也有助于非营利性的相关研究及理论的发展。 本文共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章“引言”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及相关概念的界定,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文献回顾”主要疏理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目前有关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研究,二是目前学术界关于民办教育能否营利的各种争论,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参考。 第叁章“准营利性:民办学校的非营利现状”是对个案的详细考察,首先介绍了个案的基本情况,接着从组织的宗旨和目的、治理结构、财务制度、资产管理和监督机制五个方面对个案的非营利性现状做了现实判断,发现个案所表现出的既不是非营利性也不是营利性,而是一种准营利性。

卢义[9]2014年在《困境与出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当今世界越来越重视教育在一个国家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高等教育,其在教育过程中可以说起着关键作用。然而,随着社会对教育需求的增加,单由政府来承担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国家对教育发展的需求。近多年来,民间大力兴办高等教育的现象在许多国家广泛兴起。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然而真正得到快速发展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之后重新起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民办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经历二十多年,民办高等教育现已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部分,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实现教育大众化的目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随着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进程的不断加快,民办高等教育的问题也愈发显现出来。自身发展问题、政策环境问题等等极大限制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和教育大众化的矛盾直接促使着急需探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路径。本文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基于学者们对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的基础,采用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方法,对一系列的访谈资料和文献材料进行分析,探讨当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和出路。通过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面临着自身和政策两个方面的发展困境。自身方面主要表现在地位声誉差、教学质量低、办学经费不足、管理发展模式传统落后、教师和学生质量不高等方面。在政策支持方面,民办高等教育主要面临着地位定位不明确、法律法规不完善、财政支持不平等等困境。面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这些困境,笔者从自身发展和政策倡导两个方面进行了路径探索。在自身方面,提倡要建立多渠道办学资金来源,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水平,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在政策倡导支持方面,提倡努力保障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健全民办教育产权和盈利的立法,对民办教育产权和营利的分类管理,加大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通过这些路径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出路和选择。

高峰[10]2011年在《民办高中的学校领导体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校领导体制是学校管理制度的核心,对保证学校办学方向,促进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率,推动学校健康、有序、高效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20世纪90年代,随着民办教育发展及产权所有者,投资者及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学校实际管理理念及特色办学、管理创新的需要,我国民办高中教育也进一步社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办学主体多元化。具有一定办学规模的民办高中的领导体制继而多样化,除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主办单位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实质上的校长负责制叁种主要领导体制形式外,还存在着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职工代表会基础上的校长负责制,校长主持下的校务会议集体决策和分工负责制,校长主持下的校务委员会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基础上的校长负责制,教育集团统筹下(通过各校董事会)的校长负责制等;21世纪以来,随着民办高中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民办教育的规范更加严格,民办高中领导体制从丰富和多元化逐步走向成熟。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成为主要的形式,董事会制度得到发展、规范和完善。在以上对我国民办高中领导体制发展作分析的基础上,以A民办普通高中为案例学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和分析我国民办高中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国民办高中领导体制主要存在着领导体系设置不完整;举办者与管理者合一;学校领导成员组成家族化;学校领导体系决策机制不完善;学校缺乏权力监督机制等问题。我国民办高中要获得持续性的发展必须要从领导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从领导机构设置上来讲,要建立和完善董事会,促进董事会的多样化、专业化、服务化;完善领导体系执行系统机构,处理好领导系统与执行系统的关系,建立有效的执行系统机构,以保证学校领导体制的正常和有效运行;设立家长委员会,将其作为独立的领导体制监督机制以保证学校领导体制正确运行的监督机构。从领导体制制度建设来讲,必须围绕董事会领导下的校负责制来加以建设,建立和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根本的领导制度;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议事决策制度;建立和完善学校权力监督制度;同时必须建立校长独立权责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 教师流失原因的分析与对策[D]. 孙智勇. 首都师范大学. 2006

[2]. 民间投资办学及其产权治理分析[D]. 郑林媛. 清华大学. 2004

[3]. 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D]. 虞晓贞. 华东师范大学. 2001

[4]. 中国民办武术学校可持续发展研究[D]. 马学智. 北京体育大学. 2010

[5]. 金昌市民办中小学师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何根全. 西北师范大学. 2007

[6]. 民办中学品牌建设的个案研究[D]. 宋洁. 天津师范大学. 2012

[7]. 当代中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研究[D]. 毛明明. 云南大学. 2016

[8]. 民办学校的非营利性研究[D]. 李爱姣. 山东大学. 2006

[9]. 困境与出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路径研究[D]. 卢义.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10]. 民办高中的学校领导体制研究[D]. 高峰.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标签:;  ;  ;  ;  ;  

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一项个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