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第六分公司
摘要:在城市中,智能城市收集、跟踪、整合、共享和分析各种资源信息,以有效地规划和管理城市资源,以及基于数据的公共服务,以促进经济转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文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规划阶段的要点,掌握了智慧城市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设计了关键场景,包括确定顶层设计的边界,设计新的整体架构。建立共享和共享数据架构,并为所有领域的解决方案构建蓝图。
关键词:智慧城市;信息化;规划要点
一、智慧城市概述
智慧城市的两大理论支撑分别是:智慧城市技术、智慧增长理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的信息化也在不断发展,其中主要有:数字化发展、网络服务发展、智能化进程、智慧化发展等几个方面。在1998年,数字城市的思想首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经过数年的发展,IBM公司在2008年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思想,开始指引城市智慧化的建设。智慧城市的提出,其主要的国际背景就是全球的人口在不断增长、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世界城市化发展较快,世界能源资源的紧张。以上方面的问题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智慧城市所提倡的就是让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等相关的技术贯穿到整个城市的发展中,对城市运转的效率实现有效提高,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世界各国对于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各有差异,如美国主要的方向是业务以及服务的创新、欧洲的方向是绿色环保发展、亚洲的很多国家则是根据多种元素进行多元化的发展。我国的智慧城市主要研究方向则是顶层设计、建筑結构、问题的检测及处理等方面。
二、智慧城市建设总体需求
随着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的启动,谁开发城市及其发展直接影响城市的模式,路径和方向。城市发展的转型迫在眉睫。
(1)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
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战略,致力于促进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将加速智能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的形成,形成有效增长。
(2)满足优化经济结构的需要
智慧城市必须大力推动智能产业的发展。智能产业链应包括四个方面:智能基础产业,智能核心产业,智能应用产业和服务业。智能服务行业包括智能文化,智能社会保障和智能教育等服务行业。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产生更多的智能产业,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
(3)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需要
智慧城市的重要内容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其核心是利用创新技术为城市居民服务。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实现智慧,创新和城市运营新模式的新概念;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将政府职能,城市治理,人民生活服务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实现基于数字经济和智能社会的城市治理发展的高级阶段。
(4)提高宜居性指数的需要
智慧城市是生活舒适便捷的城市。具体反映在以下几方面:医疗,保健,教育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质量好,供应充足,交通便利,公共交通网络发达;居住舒适,配套设施齐备的住房;道路,广场,公园,建筑设计和建筑等人文学科反映了人文关怀。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实现了宜居性的目标。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实现自动感知,及时传输发布,整合和共享相关信息并用于居民生活,实现居民“吃,住,旅游,旅游,购物,娱乐,健康”七大生活元素的数字化。
(5)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需要
智慧城市是能够在各种应急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快速收集信息并智能地判断和做出决策。智能系统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可以不断提高应急响应水平,实际应对突发事件,实现智能化处理。除了计划的规划管理,通过跨部门协调,城市居民可以享受智能城市带来的优质服务。
三、规划和衡量智慧城市的要点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智能企业,文化教育,医疗,城市建设管理,城市交通,环境监测,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智能城市将具有推广技术应用用于便捷的生产和生活,高效的城市管理,完善的公共服务,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对所有公民的利益。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公民的生活质量,将城市建设成先进的基础设施和开放的信息网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全面感测:世界各地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构成了“物联网”,用于测量,监控和分析城市运营的核心系统;
(2)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集成,将数据整合到城市核心系统的全面运营中,并提供智能基础设施;
(3)激励创新:鼓励将社会力量的技术和运作应用于智能基础设施,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4)协同运作:基于智能基础设施,城市的关键系统和参与者以和谐高效的方式共同努力,实现城市的最佳。
四、智能城市平台建设的总体框架
基于模块化设计原理和方法,实现了智能城市服务和层次结构的概念。概念框架分为:四个级别是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和应用层。
(1)感知层
对智慧城市的看法始于三个主要应用领域:公共事务管理,公共社会服务和经济发展。重点关注交通,能源,物流,工农业,金融,智能建筑,医疗,环保,市政管理,城市安全等重点行业的应用和困难。通过使用移动终端,RFID,智能卡和 GPS定位等不同技术进行基本数据收集。
(2)传输层
随着各种通信技术逐渐融合,例如移动通信技术和 IP 网络的融合,电信网络,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和卫星通信网络正变得更加集成。智能城市交通层构成了天地一体化的基础网络,服务信息系统,综合运营平台和多元化的业务应用。
(3)数据层
信息系统数据库和文件库基于统一的信息资源模型系统,统一的信息编码系统和数据仓库,为日常业务管理和查询提供支持。数据仓库系统为决策支持应用程序提供支持,信息资源访问通道应为各种信息资源提供访问接口。
(4)应用层
应用层推出智能工业开发系统,智能环境和资源系统,智能城市运营系统,智能城市交通系统,智能生活保障系统和智能幸福生活系统。
(5)支撑服务层
支持服务层强调两个主要平台,一个是公共应用支持平台,另一个是电子政务应用支持平台。
(6)安全保障体系
智能城市安全系统的构建需要在业务流程集成和业务数据规范交互的基础上准确建立。
五、智慧城市建设重点的参考指标
智能城市包括与城市主要功能相关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根据城市特点设置不同权重,充分考虑当地情况,可以设置惠民服务,精确管理,智能设施,信息资源,网络安全,改革创新,公民体验等指标,来制定适合本地化得智慧城市的建设的侧重点。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指相关基础设施,确保智能城市顺利,安全,协调运行。
(2)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
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域。主要包括政府管理,道路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环境监测,安全防控,能源管理,社会保障等智能管理和服务。它是城市居民智慧和幸福的直接影响因素。
(3)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
它主要指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推动或支持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4)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
主要关注城市民主观的感性指标,采用抽样调查的形式评估和衡量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
六、智慧城市未来规划的展望
“智慧城市”的概念是将城市本身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子系统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未来,通过感知,物化和智能手段,通过下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和优化,城市中的物理,信息,社交和商业基础设施可以连接到新一代智能基础设施。在城市中建立各个领域和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就像将网络神经系统放在城市上一样。使其成为一个“系统系统”,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做出反应并协调运营。智能城市能利用资源做出最佳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同时能够预测和应对紧急情况和灾难。
结束语
智慧城市建设是以城市建设运行系统的整合与业务高效协同为目标,充分运用感知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手段,对获取的有一定标准规范的城市发展建设中的海量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对公众服务、社会管理、产业发展等活动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从而构建起城市发展的智能环境和全新城市形态。
参考文献
[1]王悦.智慧城市背景下管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应用研究[J].基建管理优化,2019
[2]柳进军.“城市大脑”建设如何通过立项应对认知的局限性[J].中关村,2019
[3]刘剑,许云林,杨鹏飞,戴超,赵茜.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规划建设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4]王旭.物联网技术及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9
论文作者:张志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城市论文; 智慧论文; 智能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系统论文; 基础设施论文; 产业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