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出血院前急救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_熊秀莲,陈伟燕,黄小金

(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 516300)

摘要:目的:为了探索科学合理的院前急救措施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方法:本文主要针对2007年3月到2012年1月间我院接到的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急救工作进行简单的分析阐述。结果:两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入院时活动能力与神经功能损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入院两周后,患者度过了急性的时间,通过调查发现急救组患者的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基础组,以及神经功能损害明显低于基础组,且数据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科学合理的院前急救,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活动能力,同时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急救

目前,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突然,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如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现场抢救不及时,就会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甚至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下面将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中50例患者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在(51.5±9.4)岁。所有患者的病变部位均选择在基底节区及脑叶,而且出血量均在20—50ml,所有病人的病情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标准。根据高血压及颅内出血的情况,并经头颅CT检查证实,排除了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及应用抗凝药物治疗引起的脑出血。随机将这50例分为两个组,其中救援中心急救的25例为治疗组,其他救治方式的25例为对照组。经过统计学处理,这两组资料均无显著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排除标准:排除非高血压的其他疾病(如脑部疾病、严重贫血等)以及药物(如抗凝药物)引起的脑出血,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本次研究已事先取得患者同意,所有患者入院后的治疗与护理工作水平一致。

2 院前急救

2.1急救措施

2.1.1现场诊断

120急救中心应该在接到电话15分钟之内赶到现场,医护人员快速询问发病过程以及病史经历,然后快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现场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发病症状为突然发病,其中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肢体无力、意识模糊、爱睡、轻微偏瘫、瞳孔大小不一致、眼球转动不灵活、语言功能受损、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患者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DBP)≥22.2kPa,收缩压(SBP)≥33.3kPa。此外医务人员要注意与心脏病、肝昏迷、中毒、醉酒、癔症及脑外伤等鉴别。

2.1.2 保持患者呼吸通畅

首先清楚患者口腔内分泌物以及呕吐物,采取吸痰措施;其次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异物进入气管内;避免压迫患者的伤口处;对于出现舌后坠或是牙关紧闭的患者给予上口咽机械通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将气管内插进行供氧;但是对于清醒的患者,因尽量避免气管内插管,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血压骤升,出血量加大,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突然停止呼吸和心跳的患者,应该立即采取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

2.1.3控制血压

血压较高是导致患者脑出血的直接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应当及时控制患者的血压。当血压在 (170~200) mmHg /(100~110)mmHg之间时,可以先不采用降压药物,而是给予一定的脱水剂,以此降低脑颅内压力,并且予以观察;当血压高于200/100mmHg时,可以给予平稳缓慢的降血压治疗,一般选择见效快半衰期短的降压药物,比如说:静脉滴注15%硝普钠溶液,按照3μg/(Kg·min)。在控制血压时应该防止降压的速度,避免过快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从而造成二次伤害。

2.1.4 降低颅压

患者发生脑出血后颅内压会迅速升高,形成颅内水肿甚至是脑疝。所以,减压治疗应以高渗脱水为主,首先医务人员应将患者头部抬高约30°,创造良好的颈静脉通路,便于给药与输注营养液。使用静脉留置针,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迅速进行静脉滴注20%甘露醇30g,保持在20min内滴注完,可酌情静脉推注速尿、呋塞米,以尽快脱水降颅压。降颅压时注意尿量、血钾及肾功能的监测。

2.1.5 体温控制

保证患者拥有较佳的体温环境,维持体温在亚低温(33℃~36℃)状态,保护大脑环境,减少出血、发炎、水肿等,为脑组织恢复积极作用。对于出现发热症状尤其是体温超过39℃的患者要及时进行物理降温处理,如使用冰袋,防止患者出血加重以及可能出现的抽搐、昏迷、呕血等严重症状。

2.1.6 镇定治疗

脑出血患者极易出现抽出、躁动等行为,增加机体耗能,加重病情。为防止病情恶化,应予以镇定治疗。对于本组患者给予安定静脉推注,并加以精神安慰,镇定效果良好,未出现呼吸抑制等不良情况。

2.2 院内准备

当120急救中心接到急救电话后要及时报告相关科室,神经内科相关医护人员要迅速做好手术准备,入院后立即进行头颅CT或是核磁共振检查并进行救治。

2.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表1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对比

通过上述结果可知,两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入院时的活动能力与神经功能损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入院两周后,患者度过急性期,急救组患者的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基础组,神经功能损害明显低于基础组,且数据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说明及时科学进行院前急救,对于提高患者预后的活动能力,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具有积极意义。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突然,不仅要做好平时的血压控制外,当出现脑出血后应该尽快采用120急救措施将患者安全转移入院,避免患者家属自行运转途中出现二次伤害,从而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

参考文献:

[1] 陈泽芳. 院前急救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21(11):155-156.

[2] 谢玲.脑出血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0,48(19):95-97.

论文作者:熊秀莲,陈伟燕,黄小金

论文发表刊物:《卫生部公告》2015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0

标签:;  ;  ;  ;  ;  ;  ;  ;  

高血压性脑出血院前急救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_熊秀莲,陈伟燕,黄小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