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南中心小学 255100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就不得不对“朗读”这个众人关注的语文改革的焦点做一番深入的思考了。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它不是机械地重复原文,而是要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理解,把原文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理解和掌握原文。但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不可能对看书这个简单任务保持长期稳定的注意。因而教师应首先训练他们出声地朗读课文,带点强制性地集中他们的有意注意,然后再逐渐地培养学生脱离这种被动式的有意注意,最终走向主动式的无意注意,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进行学习。所以说,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朗读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是阅读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学生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准确、得心应手的工具。用这些工具将自己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与人交流,并通过不断的交流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推动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的发展,加强智力的发展。朗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朗读可以增进对文字的鉴赏力。儿童由于强于形象思维,在有声有色的朗读时,他们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地的感觉。读那些节奏和谐、音调铿锵的文字,他们会有一种美的感受,从中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思想教学的目的。朗读有助于对课文的记忆。默读由于只有“眼——脑”一条通路,而朗读有“眼——脑”和“耳——脑”两条通道,在大脑皮层上留下双重刺激的痕迹,有助于对朗读材料的记忆。
注意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是阅读教学的要求,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朗读,儿童以口语为中介,把书面语言与它们的意义联系起来,离开了朗读,低年级儿童难以理解课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学低年级儿童发声速度比认字速度快,儿童朗读比默读自然得多。
进行朗读指导时尽管人们都说“教无定法”,但是许多有经验的老师在朗读教学实践中所提炼出来的经验,却值得我们借鉴。并且通过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在朗读教学中这几个要点也是确实不容忽视的:
1.朗读要注意张扬个性。我们必须要鼓励个性化的多元朗读,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各尽所能,在朗读中将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与人分享,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2.朗读要注意引导、点悟。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促成他们个性化发展。但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选择往往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朗读训练中有意而巧妙地引导学生选择。是要通过引导学生、点悟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完成对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方式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感知和领悟。
3.朗读既是一种语言活动,又是一种言语艺术。因此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语音、合理的停顿和语调朗读课文,并表情达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必须规范朗读,做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这是朗读的底线。中、高年级学生,要求朗读时把握文章基调、句子的节奏,能揣摩文章蕴涵的情趣意旨,并有意识地注意语段韵律、语流停延,达到充分感知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情义妙理、神思妙笔。每一篇课文的朗读,每一次朗读训练都有其要求,或是理解性的,或是评价性的,或是鉴赏性的,都是对课文艺术再创造,赋予课文新的艺术生命。朗读可以多样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很多,但经过实践,本人觉得以下几点切实可行。 (1)形式的比较朗读。学生对比较有浓厚的兴趣,抓住这一特点,在朗读训练时,多采用比较朗读。如调换字词进行比较朗读。针对具体课文内容中某些重点词的理解,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诵读。
(2)借助图像看图朗读。低中年级课文中,有与课文密切联系的插图,适时用插图配合朗读,这样,既对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训练,又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学生受到图画的感染,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
(3)创设情境的想象朗读。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境,使学生更深刻地、创造性地理解课文。
朗读的形式有范读、领读、齐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等,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教师需要采用各种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其中范读指导必不可少,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所以教师适时的范读是朗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的范读以情感人,使学生身临其境、引起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当然,不能让学生机械模仿教师的语调,要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会出发,使学生在真正感受文章内涵的基础之上进行朗读活动,那样读出的感情才自然真切。表演读是低段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论文作者:郑新国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会有论文; 兴趣论文; 儿童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