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工民建筑行业(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规模也逐渐扩大,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快速发展的中坚事业。虽然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在质量上存在一些问题。混凝土裂缝属于最为常见的施工问题之一。本文将对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进行研究,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裂缝控制;原因分析
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属于建筑施工中最为常见、最受施工人员与工程设计人员关注的问题之一。通过相关的实践可知,钢筋混凝土构建在日常的工作中会发生裂缝的现象,且一部分裂缝属于微观现象,比较隐蔽,平日里很难被工作人员发现,这就为日后的正常使用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外界的荷载超过了初始的设计荷载,就会面临坍塌等危险。因此,为了保障施工质量,提升整体施工的安全性能,对我国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常见的裂缝种类
1.1 化学型裂缝
组成混凝土的成分与成分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收缩差异等属于化学型裂缝,主要发生于混凝土浇筑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主要包含两个原因:第一,水泥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使得水分大量的减少,进而导致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发生;第二,水泥与骨料之间发生不均匀的变形与收缩引发了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现象。振捣效果差、外加剂保水性差、配合比不合理等都是引发此类裂缝的主要原因。
1.2 沉陷型裂缝
对于混凝土结构破坏最大的就是沉陷型裂缝,主要原因是土质承受能力的不均匀。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发,施工压力超过土质的承载力,将会导致塌陷事故的发生,但地基各个部分的支持力是不一样的,因此通常表现为一种纵向贯穿性的沉陷型裂缝,会严重破坏建筑的整体结构。施工前没有加强对施工区域的分析是导致出现沉陷型裂缝的重要原因。
1.3 温度型收缩裂缝
混凝土建筑物在浇筑之后,温度变化不均匀导致温差过大而出现的裂缝,属于温度型收缩裂缝。其主要形成原因是水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生了大量的热能,较大的温差使得内部发生膨胀,面积增大。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变形能力较差,而混凝土的表面对其内部起着重要的约束作用,如果表面受到较强的拉力,那么就会产生温度型收缩裂缝,工作人员可以在混凝土的养护阶段使用分层埋管循环导热方法降低温差。
2.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2.1 混凝土设计不够合理
混凝土设计不合理是造成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问题的原因之一,根据相关调查可知,我国大部分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公共建筑与民用建筑混凝土设计的时候对于裂缝宽度的把控并不准确,甚至一部分人员根本没有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工程设计。除此之外,裂缝宽度把控不到位导致后续的材料与配件的使用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进而降低了建筑物物件承担荷载的耐久性,加大了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概率。
2.2 材料的选择出现问题
粗骨料、水、空气、细骨料、水泥石等是组成混凝土的主要材料,因此也使得混凝土具备易收缩的特性。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的主要材料就是混凝土,因其极易发生收缩现象,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概率也会增加。
2.3 实际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管工作不到位
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没有落实到位也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现象的潜在因素之一。许多企业在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于整体建筑物施工质量的监管工作,导致施工人员玩忽职守,并没有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在无形之中加大了施工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温差过大引发的裂缝问题
温度相差过大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是比较严重的一种情况。具体来说,主要是因为混凝土结构发生硬化、凝结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无法得到快速疏散,将集中凝结在混凝土结构内部,使得其内部与外部的温差较大最终导致混凝土表面拉应力的产生,也就加大了发生裂缝的概率。在我国的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温度导致的裂缝问题较为严重,需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3.解决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方案
3.1 对混凝土工程设计进行优化
要想完善与优化混凝土设计工作,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开展工程设计工作,根据实际情况把控好裂缝宽度的设计问题,加强后续配件、材料与施工需求的匹配度,从源头上降低混凝土结构发生裂缝的概率。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升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在初期的设计阶段,最好选择二次浇筑的方法进行混凝土的施工,并且在二次浇筑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各种原材料的投入与使用工作。
3.2 合理的进行配比与拌制工作
配合比的配置工作需要明确结构应力预控的计算结果,进而确定好混合比例等各方面问题。除此之外,为了保障混凝土的强度符合相关标准,水、水泥、沙子、粉煤灰、LPS、UEA、石子的具体投入情况也需要工作人员人加强把控,即根据面积严格按照比例投入上述材料。除此之外,在水泥的选择问题上最好采用活性较低、强度较低的种类,并添加适当的减水剂,减少其发生收缩的概率。
3.3 加强质量的把控工作
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属于较为严重的人为因素之一。为了保障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降低混凝土发生裂缝的概率,工程管理人员应当跟进现场施工的实际状况,及时纠正与解决在现场中发现的不符合规范的操作与问题。施工人员需要明确自身工作职责,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
3.4 合理的控制施工的温度
混凝土的质量会受到温度的影响,目前温度引发的混凝土发生裂缝的问题也是建筑施工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为了加强混凝土的质量,工作人员可以采用温度控制的方法降低发生裂缝的概率。具体的操作过程是,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注重其表面的辐射力的位置,并对其加以利用。当混凝土整体厚度下降的时候,为了有效的加强夜晚的保湿效果,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除此之外,冷水冷却的方式也是在目前建筑施工中应用的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如果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的实际温度是50度,那么施工人员还需要将温度提升,确保超过60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对于工程建筑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提升混凝土结构质量与整体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建筑行业与之有关领域的快速发展。为了保障建筑成果的后续使用质量与安全性,需要从各个方面分析混凝土发生裂缝的原因,并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全方面的提升整体施工质量。混凝土结构发生裂缝属于混凝土结构当中最为常见的问题,除了上述的几种措施,工作人员还需加强裂缝的修复工作,例如使用于混凝土材料一致的材料进行填充,然后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协调,保障裂缝的处理效果得以促进与加强。另外,施工人员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注重自身技能的提升,定期总结在实际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韦一松.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5):96-97.
[2]罗荣锋.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 2017(3).
[3]李饶英. 民建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J].中国标准化,2018(12).
[4]佚名.我国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12):179-180.
[5]佚名.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No.547(38):43-44.
论文作者:张小寒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裂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发生论文; 温度论文; 工作论文; 概率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