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传统哲学的成长之路-读《生生的传统-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研究》论文

探寻中国传统哲学的成长之路-读《生生的传统-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研究》论文

探寻中国传统哲学的成长之路
——读《生生的传统——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研究》

王 军

(江苏科技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03)

百余年来,中国传统哲学一直面临着如何通过调适、转型而获得新生的问题,重新认识、理解与评价中国传统哲学正是学者们为解决此问题而做的努力。哲学是反思的学问,我们必须追问:百余年来重新认知、理解与评价中国传统哲学的学术实践是如何进行的?这种学术实践有何优点与不足?能否为中国传统哲学的成长提供持久的动力?李承贵教授新著《生生的传统——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下引仅注页码)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并为中国传统哲学的成长指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可能的方向。

总之,CTA是一种微创、可操作性强的血管显影技术,当CT图像可满足冠状动脉官腔评价时螺旋CT显示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较高,有助于冠心病临床方案的制定,有效避免冠状动脉正常或不需介入治疗的患者行有创的CAG检查,基本适合于冠心病患者的筛选检查。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效应

在20世纪中国学者认知、理解和评价中国传统哲学的学术实践中,西方哲学无疑是最受欢迎、最为普遍的坐标与方法,并形成了唯物认知范式、科学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逻辑认知范式四大认知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的应用对中国传统哲学成长产生了双重的影响。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的应用对中国传统哲学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一,开掘与整理了中国传统哲学资源。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丰富的哲学资源,不过这些资源往往散落于古代典籍之中,并未以“哲学”的面貌出现,其概念与命题,系统与方法,特点与价值也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哲学资源得以发掘与整理,这是中国传统哲学成长的第一步。其二,提升了中国传统哲学品质。中国传统哲学并未以“哲学”的面貌出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的应用则改变了这一状况,在形式上,丰富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术语,改进了哲学的表达方式,影响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在内容上,为中国传统哲学引进了丰富多彩的学说或观念,这些学说或观念不同程度地被中国传统哲学所吸收、消化,进而成为中国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总之,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的引入,才使得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换得以实现,促进了中国哲学学科体系的建立。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的应用也对中国传统哲学产生了误读与伤害。误读主要体现在:其一,不相契的理解,就是当“作为坐标或参照的西方哲学学说与被理解的中国传统哲学概念或命题不相应”(第675页)时,产生了错误理解中国哲学义理并使之空虚化的现象;其二,过度的理解,即中国传统哲学中某个概念或命题在被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理解之后,“增添了许多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基本上不是原来的文本中具有的”(第676页),从而偏离了中国哲学的原貌;其三,直指式理解,就是“将用于认知、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西方哲学学说或观念等同于被认知、理解的中国传统哲学概念或命题”(第677页),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差异。误读的结果是“中国哲学成为西方哲学的注脚、在话语上被西方话语笼罩、在价值上被西方哲学所侵蚀,概言之即动摇了中国哲学的主体性”(第643页),从而伤害了中国传统哲学,因而不利于中国传统哲学之成长。

二、自我认知范式对中国传统哲学主体性之彰显及其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的不当应用误读、伤害了中国传统哲学,动摇了中国哲学的主体性,所以一些中国学者思考从中国文化系统内部寻找认知中国传统哲学的方案,从而有了自我认知范式。因此,自我认知范式“是中国学者为了消除西方哲学方法所导致的伤害而制定的对策,是对西方哲学方法的反动与修正,是中国哲学主体性建构的重要方法意识和思想资源(第660页)”。学者们运用自我认知范式建构中国哲学主体性的努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确立中国哲学解释的主体性,就是“对中国哲学展开理解和解释时,挺立中国哲学的主体意识,具体表现为用中国自己的文化进行理解、用中国自己的方法进行解释、并在解释中贯彻中国哲学的精神与价值”(第643页);其二,确立中国哲学话语的主体性,就是“中国哲学在言语表达上、术语应用上、问题引领上都拥有主导权,都表现领导地位”(第646页);其三,确立中国哲学价值的主体性,就是“在价值上以中国哲学为中心,中国传统哲学自我理解价值坐标的确立、传统哲学的价值能够得到保护和巩固,以发掘和显豁中国传统哲学的价值为任务,顺向地完善中国传统哲学的价值体系”(第650页)。这些努力彰显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主体性,推动了中国传统哲学之成长。

自我认知范式彰显了中国哲学之主体性,因此,“必须得到推广、实行与弘扬”(第660页),但自我认知范式强调回到中国文化自身系统理解中国哲学,也容易滋生消极结果。作者将其概括为四点:其一,论据的同一性,即“作为理解中国哲学证据的自我认知范式诸要素都来自同一文化系统”,没有“异质文化系统参照”,因而“在形式上不会产生‘综合效应’,在内容上不利于思想创新”(第657页);其二,视域的狭隘性,也就是说自我认知范式的“视野仅驻足于中国文化系统”(第657页),“不能将性质不同的思想文化消化而吸入体内以壮大或更新自己,”(第657-658页)因此,不利于中国传统哲学的成长;其三,结论的非确定性,自我认知范式在理解哲学概念或命题时,不仅结论存在差异,而且不意味着对本义的把握(第659页);其四,价值的唯我性,即自我认知范式“以中国哲学精神和价值为绝对坐标”,由于“没有‘他者’坐标的引入,使理解者无时不沉醉于自我文化系统中,从而滋生自满、自恋、专制、盲从之心理,自我欣赏,自我狂大,唯我独尊”(第659页)。这些显然不利于中国哲学之成长。

三、认知范式的互补与中国传统哲学之成长

无论是唯物认知范式、科学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逻辑认知范式还是自我认知范式,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都可能有积极与消极两面,因此,为了推动中国传统哲学更好地成长,五大认知范式必须互补。李教授给出的方案如下:

本文应用BIM技术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案进行全过程模拟,总结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中的应用过程。应用BIM 4D相关软件模拟了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并能够运用BIM模型对装配式建筑指导现场施工,实现精准安装预制构件,布置预制构件模板,避免了现场安装碰撞和错误的问题,合理地利用了施工场地。

第一,充分肯定西方哲学认知范式对中国传统哲学成长的贡献,借助、坚守并弘扬以西释中的解释模式中的合理因素。历史地看,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的引入,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哲学资源才得以呈现,中国传统哲学的不足得以暴露,中国传统哲学的优长得以豁显,进而促进了中国传统哲学之再造,展示了中国传统哲学海纳百川的恢弘气度(第778-783页)。易言之,正是在西方哲学的刺激与参照之下,中国哲学学科才得以建立。现实地看,今天的中国哲学仍然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作为观照自己的镜子,中国传统哲学要成为“哲学”,就需要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在内容上进行更新,在形式上进行重构,从而更好地走向世界。因此,中国哲学的成长必须借助、坚守并弘扬西方哲学认知范式,这或许是目前为止最值得信赖且富成效的模式与途径。

第二,重视自我认知范式的特殊性,从而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的优点防范其不足,也要限制自我认知范式可能滋生的消极影响。作者认为,自我认知范式在五大认知范式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其一,它是其他认知范式的基础,即其他认知范式的有效性“必须在自我认知范式基础上进行”(第719页);其二,它可以完善其他认知范式的理解,“其他认知范式在理解中国传统哲学概念或命题的时候,在自我认知范式的帮助下,可以丰富和完善它的解释,使之全面、准确”(第721页);其三,它会影响其他认知范式的方向,即“其他认知范式在认知和理解中国传统哲学过程中,其方向受到自我认知范式的影响而进行调整与改变”(第722页);其四,它可以纠正其他认知范式的错误,自我认知范式强调“将所理解的哲学概念、命题置于‘自身文化系统’中去理解”(第725页),从而可以纠正过于依赖西方哲学认知范式理解中国传统哲学时造成的误解与伤害。自我认知范式的特殊性恰好可以弥补西方哲学认知范式的不足,因此,两者需要互补、交融,而在运用自我认知范式时,也需要自觉其不足,这就需要借助西方哲学认知范式为镜子。

总之,在未来中国哲学研究中,需要充分发挥中西哲学之优长,同时要警惕各自的不足之处,让中西哲学充分互补、交融,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传统哲学之成长,也只有如此,中国传统哲学这一老树才能长出新枝,才能生生不息。这正是本书为中国传统哲学成长指出的一条可行之路。

其中:x(t)=(x1(t),x2(t),…,xN(t))T为N 维状态向量;u(t)=(u1(t),u2(t),…,um(t))T为控制向量;mN;f(x(t),u(t),t)=(f1(x(t),u(t),t),f2(x(t),u(t),t),…,fN(x(t),u(t),t))T为N维实值函数向量.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引入广义状态空间的概念.

[中图分类号 ]B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973(2019)01-0126-03

[收稿日期 ]2018-10-20

[作者简介 ]王军(1975-),男,江苏宿迁人,哲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哲学。

(责任编校:蒋萍)

标签:;  ;  ;  ;  ;  ;  ;  ;  

探寻中国传统哲学的成长之路-读《生生的传统-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