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阶段_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阶段_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阶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阶段论文,社会主义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从空想社会主义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其间光阴悠悠,沧桑巨变,今天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诞生于中国沃土上的“社会主义特色论”。它把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树起了一个新的里程牌。

一 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社会主义理论发展阶段的划分实质上是实践发展阶段的反映。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它经历了资本主义由新生、壮大到腐朽的过程。从时代来说,经历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向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竞争的发展,时代的主题也由战争、革命向和平、发展转变。实践跨入了新阶段,作为实践反映的理论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根据划分社会主义理论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和要求,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应是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阶段。以莫尔《乌托邦》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资本主义的前期诞生后,一直在迷茫中徘徊,根本原因在于它脱离现实,没有找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以至于这个“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停留不长便从地平线上消失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指明了资本主义必亡的趋势。如果说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那么列宁则通过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这一飞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进程、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使社会主义从此不仅是一种理想,而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制度,并且此后相继建立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成为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在艰辛的探索中走过了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社会主义运动由统一到分化的过程,在这个探索中有胜利,也有失败,有的甚至发生剧变,丢掉了社会主义的旗帜,而中国共产党则探索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就是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三个阶段,都是与社会主义的客观运动,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发展,与时代的主题和世界的格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马克思主义诞生、空想社会主义向科学社会主义跨越的第一次飞跃中,历史给马克思提出的课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发展趋势如何?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任务是锻造无产阶级埋葬资产阶级的理论武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并建立能完成这一伟大任务的工人阶级政党。在那个时代,资本主义还未充分发展,而到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展示在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面前的是又一个共同的课题:怎样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时代的主题是革命和战争。历史赋予的任务他们圆满完成了。在这一阶段,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像一把利剑,把资本主义一劈两半,使社会主义诞生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中,并走过了凯歌高奏的年代。他们还对如何搞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但实践证明他们并没有找到一条很好的路子。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使“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很自然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历史性课题。邓小平同志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实践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解决这个历史性课题中的重大贡献,表明这一重大课题已在中国得到初步解决。中国共产党人永远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并在事实上全方位地推进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二 全新的社会主义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阶段,新在哪?新在它是根据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历程和当今的世界格局总结出来的新经验,提出来的新路线,新在它是由许多具有突破意义的观点组成的新理论,新在邓小平同志的一系列思想构成的全新的社会主义观。

1.以实事求是为精髓,体现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社会主义特色论。社会主义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所谓一般的社会主义是不存在的,都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模式来表现的。社会主义不应该有固定不变、千篇一律的格式。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影响,许多社会主义国家把苏联的经验模式化,当作“建设社会主义取之不尽的经验的源泉”,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1989年的东欧剧变以及后来的苏联解体,固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是一个根本的原因。苏、东的剧变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高度集中统一模式的失败;不是因为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而是未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和本国已经发展了的实际对原有体制进行科学变革,他们背叛了社会主义的原则。中国共产党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把道路问题作为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问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丰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的统一,社会主义的普遍性、共性与中国社会主义的特殊性、个性的统一,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具体形式和具体作法的统一。特色论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指出了各国社会主义不应套用一个模式,更重要的是这一思想所包含的方法论原则、求实精神和创造性思想对深入解决各国的具体道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以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生产力标准目标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和新概括。首先,社会主义本质论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上规定社会主义的本质,表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科学性。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都是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角度展开的,而没有把生产力的发展纳入到社会主义自身的规定中。邓小平同志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最根本之点,指明只有从社会主义本质的角度来认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意义,才能理解为什么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为什么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这样在突出生产力要素首要地位的基础上,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为基本依据来考察和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才能丰富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内涵。其次,社会主义本质论从社会进步和人的解放的统一上来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表明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刻性。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进步的理解是同人的解放相一致的。中国共产党把生产力发展目标同实现人的共同富裕、人的解放的价值目标统一起来规定社会主义的本质,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目标: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具体化、中国化,并分别与社会发展和人类解放相联系,这就深化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再次,社会主义本质论从社会主义的目的与途径、手段的统一上来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完整性。本质论即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又揭示了实现目标的根本途径,既阐明了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又明确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最终归宿,这就使对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手段的认识统一起来并纳入到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中。最后,社会主义本质论从动态与静态的统一上来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充分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全面性。邓小平同志在讲社会主义本质时,把它表述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如“解放”、“发展”、“消灭”、“消除”、“最终达到”,构成一个递进深化的运动过程。这种表述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是不断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思想,又采取辩证的方法,把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看作一个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过程。

3.建立在区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与具体制度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改革动力论。把社会主义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这一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表现在:首先,把社会主义区分为根本制度和具体制度,这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的深化。马克思主义者都是立足于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来研究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的。斯大林曾不承认社会主义的内部矛盾,一旦出现矛盾又从外部寻找原因。毛泽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纠正了斯大林的失误。邓小平在深刻分析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制度分为两个层次——根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并从中引申出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和具体内容,指出社会主义的改革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不合理的具体制度。把社会主义非对抗性的基本矛盾具体化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不合理的具体制度。把社会主义非对抗性的基本矛盾具体化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同具体制度的矛盾,这就既明确指出了要坚持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中代表社会主义根本性质的制度,又指出了要改革其中那些不代表社会主义属性又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内容,这样就丰富发展了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其次,它丰富了社会主义动力的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发展动力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我党把社会主义改革也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这无疑是对社会主义的动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我们把社会主义的改革作为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动力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一方面,改革的动力源,在社会主义动力系统中,社会主义改革处于一个动力圈的中心。另一方面改革是启动泵,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这一基本动力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依赖于社会主义改革,通过改革,解决基本矛盾从而解放生产力。再次,改革动力论揭示了改革是“根本性变革”,赋予了改革以革命性意义。传统的社会主义观点,只讲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不讲解放生产力。“改革动力论”突破了过去仅仅把革命当成解放生产力的片面认识,既承认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又强调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把改革当成第二次革命,赋予改革以革命性的意义,从而确立了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出发,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不断变革、完善、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模式。

4.兼顾效益与公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重大突破。首先,它突破了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马恩在考察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后曾设想未来的社会将没有商品货币。列宁在1906年曾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对立的两种社会基本制度来对待,但在实践中又不得不采取保留商品货币的新经济政策,后来却被斯大林所废止,从此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便以市场和计划两种对立的制度为依据,形成了传统的观念和体系。这种理论割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联系,局限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自身的研究,未能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运行机制。邓小平同志以一种石破天惊的解释,把计划、市场的经济体制与社会制度根本区别开来,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理论,开创了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崭新发展阶段。其次,它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道路。列宁逝世以后,由于经济理论的局限性,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沿袭了一套固定的模式,发展了以行政手段为主的指令性的高度集权管理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开拓了一条崭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即商品化、市场化的道路,这条道路将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实现生产要素商品化,产权关系独立化,经济关系市场化,生产经营自主化,追求盈利最大化,企业行为契约化。再次,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正确地解决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探索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思路,但并未彻底解决僵化体制根本缺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革命性的突破,按照这一理论进行的改革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创造,这个创造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把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市场经济手段同社会主义公有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市场在资源合理配置上的长处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比资本主义条件下运行得更好的崭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经济理论的提出,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运行的内在要求,它不仅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而且标志着新阶段的社会主义找到了一条经济腾飞之路,从而成为社会主义理论新阶段的核心,对社会主义其它国家具有不可低估的借鉴作用。

5.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核心的政策保证论。把“四项基本原则”确定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保证,这是邓小平社会主义观中又一个重要内容。首先,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并针对新的特点集中概括为“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给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带来了新的课题,增添了新的内容。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政治立场和理论创造精神,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之时,在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建设的情况下予以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并把其丰富的内容高度概括为“四项基本原则”,作为一个整体提了出来。“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不仅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科学地运用到新的历史时代,而且是对其学说的发展、创新的深化。其次,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政治保证,就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的学说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我们是在与资本主义共处竞争的状态下搞现代化建设的,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就可能偏离方向,苏联放弃社会主义的原则,放弃共产党的领导,背离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专政,使列宁主义的故乡遭到了空前的大灾难,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邓小平同志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就明确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后又反复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的基本原则”②。“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概括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的整体提出来,作为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健康发展的政治保证提出来,这是一项政治和理论的重大创造。它已成为新阶段社会主义理论的政治灵魂,也是社会主义在未来发展中保持自己特质的法宝。

三 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讲不是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方案。因此我们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是要在坚持其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辟社会主义道路,诞生于一国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国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但它如果作为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就应该是而且可能是对社会主义运动的科学总结。说应该是,因为只有对社会实践高度概括,才具有共性特征;说可能是,因为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一个成功的模式以个性的形式表现,但它同时必然含有普遍真理的成分和要素。中国的市场经济是最成功的,我们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划时代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它包括有社会主义当代运动的共性,具有国际的意义。

1.这一理论抓住了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矛盾,对马克思主义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开放、发展的科学。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国家首先在先进国家诞生的设想相反,现实的社会主义都是在相对落后国家建立的,这就使马克思主义的许多理论需要随新的情况而发展。此外,当今的世界格局和时代主题,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无疑会引起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变化。当代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无论是斯大林还是毛泽东都作过艰辛的探索,但他们不是以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后果而结束,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实践而得出错误结论,正是在这种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抓住了当代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处竞争的时代,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完全正确的判断,我国十五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一切矛盾就迎刃而解了。由于马克思主义在新的环境中碰到挑战,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许多失误和苏、东剧变,许多人甚至怀疑马克思主义是不是因为不适应新的情况而中断了它发展的链条呢?在经济相对落后基础上诞生的社会主义提出的课题,实质上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任务,这些问题不解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要在实践中搁浅,而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解决,就不仅使社会主义国家有了方向,而且通过成功的实践,使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生命力在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延伸和发展。这种科学的理论和实践表明“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着”③。

2.这一理论揭示了当代社会主运动的基本规律,使科学社会主义有了崭新的理论形态。社会主义只有符合其内在的规律才能蓬勃发展。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揭示社会主义运动规律作出了可贵的贡献,“特色道路论”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规律。“改革动力论”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内在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反映了经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政治保证论”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过程中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方向之间的内在规律。正因为它反映了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规律,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所以它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社会主义,它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崭新的理论形态,使这种理论形态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完整性的特点。时代性:它反映了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统一的关系,作为这一时代的社会主义,它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就联系来说,它本质上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是符合其基本原理的,它的一切理论观点、方针、政策都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在新时代的运用。然而,它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有区别,与社会主义理论第二阶段有区别,这表现在理论的基本内容上,一个主要探讨的是如何建立社会主义,一个探讨的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在奋斗目标上,一个要推翻旧的剥削阶级的社会制度,求得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一个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斗争的基本方式上,一个是要通过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以武装斗争为最高形式,一个则主要是通过社会主义改革以和平的方式,改革旧的体制,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在不断变革中达到动态的平衡。创新性:从总体上看,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这个创新表现在上述各个方面,这个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新的时代、新的国情、新的任务相结合的结果,它体现了一位战略家的世界历史眼光以及对世界历史进程的自觉把握。完整性:作为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阶段,有理论基石、有支柱、有主要内容,其中“走自己的路,建设有自己的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它的出发点和支撑点;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改革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是它的主要内容,分别从社会主义的质、社会主义的前进动力、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方面阐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政治保证论”是这一理论的政治灵魂,这其中既有一般的原理原则又有具体的方针方法,有远大的目标,又有切实的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3.指明了当代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展示了社会主义走出低谷的光明之路。苏、东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使世人震惊,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如何?社会主义向何处走?然而就在苏、东剧变之际,中国社会主义却显示出蓬勃生机,一枝独秀。它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使处于低谷的人们看到了光明。这条路是改革开放之路,是社会主义蓬勃发展之路,这是一条科学的实践之路,也是一条科学的思想之路。因为它不仅揭示了经济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而且它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这条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纳入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共同大道,复活和启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这条路把中国乃至世界引向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目标,为解决和平和发展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条路鼓舞了人们的勇气,它向世人昭示;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对社会主义的坚持就是社会主义的希望。尽管世界社会主义遇到了挫折,但并不能证明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有任何改变。世界上每次社会制度的改革,无不经过反复曲折的斗争过程。每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无不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的历史同样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遵循社会主义发展的固有规律,社会主义运动就能由低潮走向高潮,走出低谷,赢得胜利。

注释:

①《斯大林选集》上卷,第199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9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5页。

标签:;  ;  ;  ;  ;  ;  ;  ;  ;  ;  ;  ;  ;  ;  

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阶段_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