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工艺与设计和机加工艺的关系论文_尹学康

热处理工艺与设计和机加工艺的关系论文_尹学康

内蒙古霍煤车轮制造有限公司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 0292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制造业生产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较高限度地发挥工艺的结合,对工艺技术人员的技能需更加的全面。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正确处理好热处理工艺与机加工工艺之间的关系,既可以保证零件的要求,又可以使产品发挥最理想的机械性能。

关键词:热处理;机加工;工艺;成本

前言:

零件热处理的目的,是通过热处理以获得理想的机械性能,要达到这个目的,设计人员在选择材料和确定热处理的技术要求时,应与热处理工艺人员密切配合,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同样,机加工工艺和热处理之间相互切磋,合理安排工艺流程,共同摸索处理的变形规律等,也将对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一、材料的选择

设计产品时,材料的淬透性与淬硬性是设计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使零件获得良好的机械性能,材料的淬透性和淬硬性。在实际生产中,零件大小不一,性能会发生变化,材料手册和工艺手册上机械性能通常是在某热处理工艺下的性能,只可参考。

1.1材料的淬透性

选择材料时,必须根据零件的服役条件考虑材料的淬透性。通常人们把淬火能够得到淬透层深度的能力称为“淬透性”。所谓淬透层深度是指由钢的表面量到马氏体占成50%(工具钢为90%或95%),其余的为珠光体的组织处的深度。淬透层的深度也可用硬度法测量出来。这里举几个案例:

(1)用尺寸不合格的厚筒类改制薄筒类零件

据查图纸,该厚筒的材质和热处理硬度要求均与薄筒的要求一致,外径也符合薄筒尺寸要求,只是内孔余量较多,锥孔小端单边余量有20多毫米,由于没有考虑材料的淬透性,直接按薄筒的试高压尺寸精车。结果,在试高压时内孔受压胀大,压力油从试高压工装的密封圈处喷射出来。后经重新热处理,试验才合格。凡改制的产品,需考虑零件的淬透性,以决定是否要再经粗加工后重新热处理,以保证热处理的淬透性,以免除此类事故。

(2)高强钢棒淬透性

一种高强螺纹钢棒,材料为42CrMo,螺纹底径Φ75,图纸要求热处理硬度为HRC32~37。试制时,检验表面硬度已达到35HRC。但在超张拉时,发现强度达不到要求。经切片检验,钢棒心部硬度才是25~26HRC,因此导致强度达不到要求。后来采取措施,调整热处理工艺参数,保证心部也同样达到硬度要求,才能保证产品的整体强度设计要求。

(3)冷却介质对淬透性的影响

在钢的成份和尺寸都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在不同冷却介质中淬火,由于它们冷却能力不同。因此,淬透层深度也不同。实际淬透性受钢的化学成份波动、淬火介质、加热温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谓淬透是指:中碳钢心部达到50%马氏体(M)组织;工具钢心部达到90%或95%马氏体组织。

1.2材料的淬硬性

材料淬硬性的大小是指材料淬火后达到的最大硬度值,主要决定于材料的含碳量,材料含碳量越高,淬火时固溶在奥氏体中的含碳量越高,淬硬性也就越大。受合金元素的影响较小。淬透性的大小是受到材料的化学成份、工件的截面尺寸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材料的淬硬性和淬透性是具有不同含义的两个概念。

1.3在设计中如何考虑钢的淬透性

(1)根据工件条件确定对钢的淬透性要求。例如,对于承受拉力和压力下工作的重要工件,如拉杆、螺栓、锻模、锤杆等,常常要求全部淬透。一种高强螺纹钢棒,螺纹底径是Φ75,采用分级加热保证淬透。对于高速钢车刀、钻头、铣刀等切削工具经常在复磨后继续使用,从表面到心部都要求硬而耐磨,这就要求全部淬透;对于承受弯曲、扭转应力的零件(如轴类),由于应力主要集中于外层,心部不需要高的强度,只要求淬透层为半径的1/2~1/3就够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在进行强度设计计算查手册时,要注意手册中各种钢的性能数据是用多大尺寸试样测出来的。因为尺寸越大、淬透层越薄,性能越差。在设计中当直径增大后,表面硬度达不到要求时,要考虑更换材料。

(3)由于碳钢的淬透性很低,有时设计尺寸较大的工件时,正火处理比调质相对较为经济。45钢在淬火中的开裂倾向比35钢大得多,我们常用的碳钢标准件(螺钉、螺帽等)就都是采用35钢制作,热处理至33~38HRC,其中就有这个原因。

二、机加工工艺与热处理工艺的关系

零件加工的整个工艺流程(包括热处理)往往由机加工工艺师确定,如果机加工工艺与热处理工艺之间能密切配合,对提高产品质量将有很大好处。

2.1重视预先热处理

为了保证零件的切削性能、加工精度和减少变形,提高零件的内在质量,预先热处理是极重要的一环。各种材料的最佳切削性能都能对应有一定的硬度范围和金相组织。亚共析钢经正火得到片状珠光体组织,过共析钢退火后得到粒状珠光体组织。此时,它们的切削性能最好。经固溶处理和时效强化后的铝合金,比铸态或压力加工状态的切削性能好。所以铝合金通常都是先经强化处理(固溶处理+时效,时效),再切削加工。晶粒细小、均匀的组织,不仅改善了切削性能,提高了机械加工精度,而且为最终处理(淬火+回火),保证获得良好的组织和性能做好准备。对于高合金钢中的过共析钢及莱氏体钢,预先热处理退火十分重要。我们遇到大型模具、轧辊等零件淬火后开裂,分析原因,除了最终热处理的问题外,预先热处理及锻造工艺欠妥也是主要因素。机加工工艺师对零件整个加工工艺过程中内在质量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这对提高零件质量有一定好处。

2.2热处理工序在机加工工艺中的合理安排

(1)对于有效厚度小于30mm的调质件,由于零件截面小,能获得足够的硬化深度,故可采用毛坯调质。这样可省略调质前的正火或回火等工序。不仅能缩短工艺流程,节约能源,而且材料的切削性能亦好。如一个中碳钢锻件,有效厚度为20mm左右,原来是锻后先高温回火,再粗加工一个毛坯面,然后进行调质处理(要求HB220-250)。现采用毛坯调质处理,省略了高温回火。

(2)对于有效厚度超过30mm的调质件,调质工序安排在中间最理想。由于坯件先进行粗加工,毛坯的氧化、脱碳层被切除,工件表面光洁,保证淬火后有足够高而均匀的硬度,不易产生软点、软块,综合机械性能比毛坯调质的高。尤其对于淬透性较差的钢,这个安排可保留较厚的硬化层。另外,对于最终必须要有尖角及过渡骤变处的零件,可采用先粗加工成圆角、留余量后进行中间调质,最后再精加工成形。中间调质的零件,单面所留加工余量视零件的大小和形状而定,一般留1.5~2mm即可。一般零件热处理后不需校准,细长件和扁平件变形较大,可用压力机校准或回火时采用定型夹具校准。

(3)对于必须最终热处理或仅留磨削余量的高硬度

零件,可通过摸索,掌握热处理变形规律,用改变热处理前的公差方法(收紧或移位),来保证热处理后零件精度达到图纸要求。由于零件内部的应力分布比较复杂,零件的几何形状也各不相同,热处理后应力重新分布,特别是在淬火时产生较大的组织应力和热应力,因此变形规律是很复杂的。但对于成批生产的零件,冷热加工工艺都确定后,变形规律还是可以掌握的。例如齿圈表面感应加热淬硬后,内孔往往缩小,铸铁在加热过程中有伸长现象,对于轴类零件,我们得出结论,每次加热伸长约千分之一。另外,在机加工工序中穿插1~2道消除应力的回火,对减少最终热处理的变形,效果也很显著,对于细长的淬硬件和氮化件等,可以广泛采用。

结语:

综上所述热处理根据不同的材料的淬透性和淬硬性,设计和加工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合适的热处理方式,达到所需要的机械性能,既能达到最理想的机械性能又能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永辉.热处理与机加工关系浅析[J].才智,2011(20):78.

[2]彦鸿发;热处理趣谈[J];洪都科技;2015.

[3]刘学智;;高转度机床导轨的热处理[J];机械工人.热加工;2016.

论文作者:尹学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  ;  ;  ;  ;  ;  ;  ;  

热处理工艺与设计和机加工艺的关系论文_尹学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