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全期心理干预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俞小敏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 江苏泰州 225500)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全期心理干预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手术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手术全期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全期心理干预对手术室优质护理意义重大,此方式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士责任心,同时充分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患者尽早康复,医疗护理质量亦可随之提高,亦是医疗护理临床路径、优质服务的重要保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优质护理;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0-0204-02

手术室为医院科室的重要组成,其与患者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手术对患者而言均具有创伤性、风险性,需行手术的患者都会害怕或是担忧,从而产生极大的不良情绪,而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患者机体局部、整体功能,导致患者产生恶心、呕吐、心率加快或是血压升高等不良症状,且相关症状的出现亦会增加患者心理痛苦,患者随之出现生理、心理损伤的恶性循环[1]。给予患者手术全期心理干预非常重要,本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手术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手术全期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探究对手术室手术患者施以积极心理干预护理,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手术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45例;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均于17~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09±2.35)岁;普通外科患者9例,骨科患者13例,肿瘤科患者8例,泌尿外科患者5例,胸外科患者3例,妇科与其他科室患者7例。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均于19~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5±2.72)岁;普通外科患者8例,骨科患者11例,肿瘤科患者9例,泌尿外科患者6例,胸外科患者4例,妇科与其他科室患者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手术室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

1.2.2观察组方法 给予观察组患者手术全期心理干预,具体护理方式为:(1)术前访视。护理人员要于手术前1天进行术前访视,全面了解患者实际情况,包括病史、身体状况、手术方式、手术位置,为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流程与手术环境,让患者了解相关仪器设备、手术方案、麻醉、术中护理等方面知识,要让患者对手术有着全面了解;(2)术中护理[2]。待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要根据具体麻醉要求帮助患者摆好舒适、合理的体位,手术均对患者有着极强的精神应激源,这会导致患者血压升高,亦或者是心率加快,同时身体颤动、精神紧张,患者亦会对手术环境与手术器械感到恐惧,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具体讲解,以提高患者手术治疗依从性;(3)术后回访。护理人员应于患者术后3天内,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后回访,询问患者具体情况,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叮嘱患者各项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知识指导,确保患者尽早恢复[3]。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焦虑情绪;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AA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t检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AS评分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2。

3.讨论

手术为创伤性医疗手段,通常患者对手术效果及其并发症、康复等均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患者会因此而产生许多心理反应,比如患者会因不了解手术具体情况而缺乏信心,亦或者是担心疼痛、愈合、疾病性质等,这些问题会给患者极大的思想压力[4]。护理人员要着眼于患者对手术的顾虑程度与等待手术时间长短,加上手术难以程度、护理成功后的社会影响等方面评估,严格确定心理干预对象与计划,于患者术前给予积极合理的心理护理,让患者于术前了解手术具体情况,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从而缓解患者术后不适感,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患者生活质量亦可随之提高[5]。

本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手术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手术全期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手术全期心理干预对手术室优质护理意义重大,此方式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士责任心,同时充分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患者尽早康复,医疗护理质量亦可随之提高,亦是医疗护理临床路径、优质服务的重要保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凤华.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21(21):3505-3506.

[2]付素娟.优质服务护理干预在手术室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3):1758-1759.

[3]刘欣,郑安娜,勾文卉,等.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探讨[J].兵团医学,2013,36(2):74-75.

[4]魏运芳,黄艳红,罗逸维.人性化护理在外科手术室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3):487-488.

[5]李芳哲,王洪阳,罗秀芬.人性化护理在外科手术室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362-363.

论文作者:俞小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  ;  ;  ;  ;  ;  ;  ;  

手术全期心理干预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俞小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