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研究_中国科协论文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学术质量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科协论文,质量问题论文,学术论文,科技期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31

修回日期:2011-04-14

1 引言

学术期刊的质量一般指学术期刊符合一些既定的办刊标准或达到办刊目标的程度,涉及期刊编辑、学术、出版、发行等各个方面的水准或质量,其中尤以期刊的学术质量为主[1]。学术质量是学术期刊发展水平的重要保证,是学术期刊发展的根基。

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选取我国代表性刊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简称“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主办的661种学术期刊(2009年统计)作为样本,根据国内外权威检索系统的收录及评价数据、“中国科协科技期刊2009年调查数据”(以下简称“编辑部问卷调查”,有效问卷467份)以及“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建设专家问卷”(以下简称“学科专家问卷调查”,有效问卷226份),从不同角度呈现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建设发展状况,分析揭示我国学术期刊质量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建议对策[2]。

2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现状

从国内外权威检索系统的收录情况、高被引论文分布及国家专项基金资助情况等重要指标来看,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整体学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已有一批期刊进入了国际视野,具备了一定的国际显示度。尽管如此,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仍面临严重的发展困境。汤森路透发布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JCR)2008显示,我国的学术期刊在整体上无法形成国际竞争力,国际学术地位较低,学科影响力不足。因此,学术质量建设是我国学术期刊当前和未来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2.1 国内学术影响力状况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9》(CJCR2009),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和引文数量的平均值均高于收录总体的平均值,各学科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平均值均高于本学科的平均水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年发布的“200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文章”中,中国科协46种科技期刊发表的69篇论文入选,占三分之二以上。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共资助期刊31种,其中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入选17种,占基金资助期刊总量的54.8%。

表1显示了国际检索机构收录中国期刊以及中国科协期刊的情况。数据显示,我国已有一批学术期刊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其中中国科协学术期刊占有重要的比例。

图1 JCR2008收录中国学术期刊及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学科相对排名

数据来源:ISI Web of Science

根据SCI(2010)、EI(2010)、IM(2010)最新发布的数据,国际检索机构收录中国期刊及中国科协期刊的数量均有所增加,充分说明了我国学术期刊整体的国际显示度正在进一步提升。这其中,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群在国内学术期刊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且汇聚了我国学术期刊领域的高质量期刊。因此,对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群的调研与分析将能够客观地反映我国学术期刊的整体质量状况,并有助于形成我国学术期刊质量建设的思路。

2.2 国际学术影响力状况

笔者根据汤森路透JCR分析中国学术期刊及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状况。

JCR2008共收录中国学术期刊78种,其中中国科协科技期刊43种。据统计,进入JCR2008的中国学术期刊有86.1%在各自学科领域中的排名在后50.0%中,能够进入本领域排名前三分之一的期刊不足10%,可以说大部分期刊都位于该领域的后三分之一。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情况与我国期刊整体情况基本一致。

图1呈现了在8个学科中JCR2008收录中国学术期刊及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学科排名情况。除少数期刊,如物理学领域的《中国物理B》(英文版)、生物科学领域的《细胞研究》(英文版)等的学科相对排名进入前三分之一外,大部分刊物的学科相对排名在60%-80%之间。学科排名情况说明,虽然我国已有一批学术期刊进入到国际视野,但国际学术地位普遍不高,国际范围内的学术影响力亟待提升。

3 影响学术质量的问题分析

学术期刊的出版过程是一个由作者、编辑、专家和读者四大主体组成的四位一体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不同的主体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义务,他们对学术质量的关注点和认定标准也不尽相同。中国科协科技期刊2009年调查数据以及学科专家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术交流能力、学术规范建设执行情况、期刊所处学科的发展水平、国内科研评价导向以及我国期刊的整体结构布局都是目前影响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因素。

3.1 学术交流参与度低,科研服务意识和能力不足

学术交流方式是研究期刊学术质量建设的一个客观背景。当今,科学研究的环境正逐步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学术交流方式也因此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学科专家问卷调查显示,96.1%的学科专家通过电子文献(含期刊、会议论文、报告等)获取科研资源,阅读传统纸本文献的比例仅占53.5%;同时,网络开放资源(如WWW开放资源、博客、学术社区等)虽然不是公共渠道提供的正式资源,但对于科研人员而言,仍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手段,52.2%的人会通过网络开放资源来获取科研信息。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交流的一种载体,需要适应新的学术交流方式。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术期刊的办刊手段仍比较落后,学术交流参与度普遍较低,科研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

●在主动把握学科前沿方面,问卷调查显示,仅有42.3%的编辑部能够走进科研一线,与科研人员直接开展交流,大部分期刊编辑部还是停留在参加学术会议、听取学术报告等传统方式。事实上,“走进科研一线”是学术期刊参与学术交流、把握学科前沿的有效方式。通过这种深入的交流方式,编辑部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科研动向,准确了解期刊读者和作者的需求。

●在优质稿源组织策划方面,调查显示,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对论文的组织策划基本上局限于国内作者群,国际论文比例较低。尽管近年来稿源国际化程度有所改善,但实际发表的国际论文量仍比较有限,2007年至今三年来每年国际论文的实际发表量占载文量比例不足10%。

●在控制审稿周期和发表周期方面,调查显示,2008年度-2009年度,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平均审稿周期是54.1天,平均发表周期为7.1个月。虽然大部分期刊表示均采取了有效措施来缩短论文的审稿周期和发表周期,但平均近2个月的审稿周期以及7个多月的发表周期对于作者和读者而言,发表时滞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3.2 学术规范建设欠完善,执行不到位

学术规范①建设是当前中国学术界包括期刊界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学术规范关乎学术期刊的学术公信力,也是学术期刊质量建设的重要环节。学术规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涉及期刊的基本规范、审稿规范、编辑规范、出版规范、评价规范等。笔者将重点探讨审稿环节的规范问题,通过调查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审稿规范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审稿过程中突出的学术不端问题及防范措施,分析我国学术期刊在学术规范建设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2.1 论文评审质量难以保证 学术成果的评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因此引入审稿专家进行同行评议是目前比较科学、通行的审稿方式。编辑部问卷调查显示,虽然绝大部分期刊采用了同行评议的审稿方式,但审稿标准的建设则显得滞后,约19.7%的期刊编辑部表示并没有制定完善细致的审稿要求。

从学科专家角度分析,接受学科专家问卷调查的226位专家均是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审稿专家,其中171人同时担任了国外期刊和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审稿专家,这部分专家中有64.3%表示,在稿件审理过程中会持双重审稿标准,对国内期刊适当降低审稿要求。究其原因,76.5%的审稿专家认为国内期刊送审稿件的质量普遍低于国外期刊,受制于稿源现状只能降低审稿标准;47.1%的学科专家从心理上对国内学术期刊的认可度低于国外期刊,所以潜意识中认为应该降低审稿标准。此外,还有两点原因与编辑部自身有关:17.6%的学科专家认为国内期刊提出的审稿要求低于国外期刊的要求;少量审稿人(占6.7%)认为国内期刊根本没有提出明确的审稿要求。

可见,即便严格执行同行评议的审稿方式,评审质量也难以尽如人意。对于任何一种学术期刊而言,都必须建立一套适合其自身的质量评价体系,明确地定义论文的审查要素和审查标准,才能保证稿件在审核过程中有据可依。而来自期刊编辑部或学科专家的反馈情况都说明,很多期刊编辑部还尚未完成这项工作。

事实上,稿件评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评审质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完善的审稿标准、严格执行同行评议是一个基础保障。同时,学科专家自身对国内学术期刊的心理认可度不足,也将影响到同行评议的效果。

3.2.2 学术不端行为控制力度不足 编辑部和学科专家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学术期刊领域比较突出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包括一稿多投、同一学术成果重复发表、故意隐匿重要参考文献、抄袭剽窃等形式。

近几年,随着论文数量的急剧增多,科研成果发表阶段的学术不端行为也在不断增加。编辑部调查问卷显示,期刊编辑部普遍认识到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也在有意识地采取措施进行防范:有81.1%的编辑部表示针对学术不端行为建立了惩戒制度,一般多采用“撤稿”(95.1%)、“列入黑名单,一定时限内限制该作者发表论文”(60.2%)、“口头或书面警告”(57.5%)这几种处理方式。虽然这些处理措施对作者会形成一定的约束,但确实难以对作者带来真正的触动。

调查中发现,虽然各种各样的学术不端行为给编辑部了造成极大的困扰,但只有极少数编辑部能够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公开处理,这无疑给学术期刊的质量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显然,在目前阶段,我国学术期刊领域对防范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还没有形成普遍可操作的行业制度。

3.3 学术质量受制于学科发展水平

期刊的学术质量与学科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学科发展水平较高,则该领域内学术期刊的办刊基础相对较好,对期刊的学术质量建设有一定促进作用。反之,则存在制约作用。

据统计,以19个学科的综合分值为依据,中国的科学水平综合排名位列世界第7位(2009年),其中数学、物理、化学、工程技术、计算机、材料和地学学科都跻身于全球前8名之内,成为我国的优势学科[3]。科研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该学科学术期刊的发展。据统计,JCR2008共收录中国大陆期刊78种,学科分布如图2所示:

图2 JCR2008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的学科分布

数据来源:ISI Web of Science

其中数学、地球科学、工程技术、材料科学、化学、生物科学和物理学的期刊数量居多,这些学科正是我国在世界上的优势学科。特别是在化学领域,中国化学学科目前世界排名第4位,JCR2008共收录16种中国期刊,是所有学科中收录数量最多的。

JCR2008收录中国科协科技期刊43种,占收录中国期刊总数的55.1%,其学科分布同样与中国优势学科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在化学(12种)、物理学(7种)、材料科学(4种)以及生物科学(6种)中均占据数量优势。

以上数据显示,科研水平较高的学科,该学科领域进入国际视野的期刊数量也相对较多,整体学术水平具有一定优势。在我国学科相对排名较弱的领域,如免疫学、神经科学、临床医学、动植物科学等,科研产出的数量有限、质量普遍不高;相应地,国内期刊稿源基础会受到很大影响,从而对期刊质量的提升会产生制约。如免疫学和神经科学仅有一种期刊被收录。

一般来说,期刊的学术质量与所在学科的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但基于期刊不同的定位和办刊模式,期刊学术质量对学科发展水平的依赖程度也各不相同。对于立足国内、面向国内市场为主的学术期刊,其学术质量的基础是该学科的发展水平,超越学科发展将面临稿源不足、难以维系的困境。采取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办刊模式的学术期刊,其学术质量的基础也是该学科的发展水平。目前进入国际视野的中国学术期刊大多数属于此类,但这些期刊的发展基本上滞后于本学科的发展水平。采取立足国际、面向国际办刊模式的学术期刊,其学术质量对国内学科发展水平的依赖性最小,但目前仅有少数刊物属于此类,当然这类期刊学术质量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内人才、出版水平、机制等因素的限制。

3.4 科研评价导向失当引发优质论文外流

优质稿源是中国期刊学术质量建设的基础,也是目前国内广大学术期刊面临的窘境。据汤森路透2009年11月发布的研究报告——《全球科研报告:中国》(Global Research Report:China)[4],中国SCI论文年产出量从1998年的2万篇上升到2008年的11.2万篇,位居世界第二。据此推论,中国期刊理应从大量论文产出中获得优质稿源,然而事实上,中国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并未随中国科技论文数量的持续增长而提升。究其原因不外乎两方面:①论文总量增加,优秀论文数量并没有同步增加。已有许多研究表明[3-4],中国论文学术影响力的提升速度远低于数量的增速。②论文严重外流,直接导致中国期刊优质稿源不足。

中国论文外流现象正在逐年加剧。图3反映了中国作者发表SCI论文的期刊分布情况:

图3 中国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的SCI论文的年度数据②

数据显示,中国作者发表的SCI论文中绝大部分投向了国外期刊,尤其近年来发表在国外期刊上的论文数量持续增加,2007年较2004年已增长近一倍,而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论文虽然有所增加,但增长缓慢。

分析发现,现有的科研评价导向是造成优质稿源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科专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学科专家投稿倾向的因素按重要性排名依次是:“期刊在学术界的声誉”、“期刊是否被SCI等数据库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显然,在论文数量、期刊影响因子、核心期刊的“指挥棒”下,学者对发表论文的追求已不仅仅是为了学术交流的需要。同时,对SCI期刊发表论文的各种奖励政策也为这种行为日益升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追求在高影响因子期刊发表论文,我国学者投稿首选国外高影响力期刊,造成优秀稿件外流。长此以往,国内期刊无法获得优秀科研成果的首发权,内容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将难以提高。

3.5 低水平重复办刊现象突出

影响我国学术期刊整体质量提升的又一个因素是低水平重复办刊现象严重,缺乏总体布局和规划,期刊数量和学科结构动态调整不足。

据学科专家问卷调查,62.2%的学科专家表示中国学术期刊“低水平重复现象突出”。据统计,我国科技期刊数量已达5 300余种[5],但大多数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在低水平徘徊,具有较高的国际显示度、被世界范围科学家认可的期刊微乎其微。中国学术期刊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重复出版,在众多学术期刊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同领域、同定位的刊物,有的甚至是同一家单位出版的。以医学领域为例,仅内科医学就有100余种刊物,由此必然造成资源浪费和低水平竞争[6]。

分割性的管理体制使我国学术期刊的资源高度分散,配置低效。《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09)》显示,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中,中国科协主管425种,占47.2%;中国科学院主管97种,占10.9%;卫生部主管68种,占7.6%;其他180多个部门或单位主管308种。这种不合理的布局方式在宏观层面影响了期刊的健康发展。

4 对策及建议

提高期刊学术质量一直是科技界及科技期刊出版部门关注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各级期刊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也对提升期刊学术质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近年来,国家及期刊主管部门层面已经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和措施,从资金保障、人才引进和培养、数字平台建设等多方面推动期刊的质量建设,如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06年启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1999年启动)和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1989年设立)等[2],这些扶持政策对期刊的质量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结合前文对影响学术质量问题的分析,笔者建议重点开展以下五方面工作[2]:

4.1 建立健全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科研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应该起到促进科研的作用,这是国内期刊提升学术质量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将期刊评价指标应用于评价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只有改变这种科研评价体系,才能有效遏制优质稿源外流的情况,并扭转不断催生“学术泡沫”的现状。

4.2 精准期刊定位,促进结构布局调整

随着新的学科及交叉领域不断涌现,世界期刊业的发展呈现出更加细分的特点。因此,建议我国学术期刊主管部门、主办单位和期刊编辑部共同努力,进行结构调整,精确期刊定位,突出内容特色。比如,在内容结构方面,强化反映新兴产业、新兴技术的报道,优化学术期刊的内容结构;在类别结构方面,适应细分市场的需要,适度精简内容相近、学科覆盖面广的综合性多学科类期刊,重点发展单学科专业类学术期刊;在管理结构方面,完善期刊退出机制,适度精简学术期刊数量,对不同类别期刊(比如公益性、经营性)在政策上区别对待,操作上分类管理。

4.3 汇聚专业优势,推进集群化发展

在世界期刊市场上,虽然商业出版机构占据了很大份额,但是作为非营利性机构的学会所出版的学术期刊也极具竞争力,比如美国化学会、英国物理学会。在我国,全国性学会同样具备资源优势,应深入研究国外专业学会在期刊出版中的成功模式,结合中国实际,借鉴其先进的办刊理念和方法,推进学会刊群的集群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以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学术交流和科学传播中的引领作用。

4.4 积极调整期刊内容和服务模式

4.4.1 加强组织策划,吸引优质稿件 除坚持专家参与办刊、加强编审队伍建设外,期刊还必须增强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的意识,跟踪学术发展动向,深入科研一线,与本领域学科专家建立良好的联系,密切关注学科发展的热点和潜在生长点,及时发现重要研究成果并争取获得科研成果的首发权。

4.4.2 参与数字出版,提升服务能力 目前,国外一些科技期刊纷纷将Web2.0、Web3.0的理念应用到科技期刊的数字出版服务中,有效提升了期刊在学术交流体系中的作用[7]。这些理念与经验同样值得我国学术期刊借鉴。实施数字化出版不是简单的期刊数字化,关键在于塑造期刊在网络环境下的知识服务能力。

4.4.3 加强学术规范建设,防范学术不端行为 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关键在于整个科学道德诚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建立健全国家层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科学道德诚信教育,培养自律诚信的科学道德素质可以在宏观层面为防范杜绝学术不端提供保障[8]。此外,制定学术期刊(或学科领域内期刊)通行的学术不端行为防范处理措施,并在同行期刊之间形成紧密的合作机制;编辑部完善相关制度,对学术不端行为严肃处理则是学术期刊编辑部现阶段应重点考虑并积极推动的。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提高期刊学术质量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编辑部群体和科研群体是学术质量建设的两大主体,参与学术出版的整个信息生命周期,直接决定了学术论文和学术期刊的质量。此外,学术生态环境和国家政策导向也是影响期刊学术质量建设的重要外部因素,是学术期刊行业健康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更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各级期刊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的关注和指导。

注释:

①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参与制定的有关各方共同遵守的有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的各种准则和要求,是整个学术共同体在长期学术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和概括。学术规范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学术规范的目的或精髓是要求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二是学术规范必须是学术共同体的产物;三是学术规范的表现形式是条文化的、简明扼要的各种要求、规则等;四是学术规范的研究对象是学术活动的全过程,即研究活动的产生、结果、评价等。见:叶继元.学术期刊与学术规范.学术界,2005(4):57-68.

②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根据汤森路透数据库统计。

标签:;  ;  ;  ;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研究_中国科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